摘要:基于系統調控思想,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是在知識產權協同工作體系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有序系統。該系統由企業知識產權基礎管理體系、創新合作伙伴的配合、知識產權規則體系、組織機構、領導等多種系統要素構成。其調控策略可通過“創造條件,推動變革,引導演化,有序調控”的干預策略,促進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形成,并不斷對其優化完善,促進演化發展。相應的協同管理對策包括協同管理策略、協同管理措施、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適應性提升措施等。
關鍵詞: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調控思想;知識產權戰略
一、 系統調控思想概述
系統調控思想是在一般系統理論基礎上,融合復雜系統、自組織理論、涌現理論等相關理論,由系統論研究學者基于本體論思維提煉出的一種系統控制及整體管理思想。作為一種管理策略,系統調控思想體現了遵循系統本身發展規律,適度調控與干預,既重視系統本身演化發展,又重視系統優化設計,不斷促進系統整體發展的控制及管理思想,因而可以用作系統變革與完善的理論依據和參照。作為系統生成及發展內在機制和機理,系統調控思想揭示了作為整體的系統本身生成、發展內在機制、發展方向等一般規律,特別在解釋社會系統、由人參與的系統(人作為系統重要構成要素的系統)等特定系統生成及演化方面有獨到之處。系統調控思想具有濃厚的本體論意蘊和東方系統思想,較好克服了一些管理理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是一種功能性較強的系統方法論。
系統調控思想借鑒了一般系統思想與復雜系統中自組織、復雜性等理論,基于理論演繹得出系統調控策略和調控機制,為管理實踐中提供了一個重視整體,從系統整體切入的管理干預思路與策略集合。如圖1所示。
二、 基于系統調控思想的知識產權協同管理
1. 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概述。管理學理論庫藏中不乏豐富的協同管理思想,如安索夫在其《公司戰略》一書中提出的作為戰略作用機制的協同效應,Anderson和Lee提出的“協同供應鏈”等。從協同學、系統論的視角來看,作為一種具體領域的協同管理,開放式創新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是指參與開放式創新的企業在知識產權合作過程中,為了實現特定研究進展或實現有效創新,所進行的彼此協調和相互努力。由于知識產權領域本身的復雜性、多環節性,開放式創新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環節均一定程度上需要協同管理。從具體過程來看,為提高整體研發能力和競爭勢力,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首先需使得開放式創新中參與創新企業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共贏與和諧的氛圍。其次需要建立共同的知識產權愿景,再次需要信息的適度共享,構建協同管理機制,并加強過程控制等。
2. 知識產權協同系統及其要素。
(1)企業知識產權基礎管理體系。包含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組織結構、領導、流程、人員、經費等的“六有”:有領導分管、有組織機構、有管理制度、有工作人員、有專項經費、有知識產權申請。該“六有”是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基礎,缺少這“六有”,很多知識產權業務無法開展。
(2)合意創新合作伙伴的配合。在知識產權愿景的感召、吸引下,具有勝任力的合意創新伙伴積極配合是構建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的基礎要素之一。
(3)協商基礎上創制的組織間知識產權合作規則。組織間知識產權合作涉及投入、歸屬、共享、轉讓和許可、保護和傳播等多方面的知識產權規則問題。創新各方需要在協商基礎上創制既滿足包括知識產權法、競爭法在內各種法律要求,又能符合各方實際情況的相關知識產權規則。在實踐中,合作雙方基于各種關系,在法律框架下,就知識產權投入、歸屬、共享、轉讓和許可、保護和傳播等有一定的協商余地。
(4)有關研發人員、管理人員參與及相應的組織機構。無論專門成立協同管理機構還是或由其他部門代辦具體事務,有關人員參與及組織機構的形成是整個協同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平臺,是知識產權協同系統的重要要素之一。
(5)目標體系及其實施方案。包括知識產權愿景、總體協同目標、階段協同目標等在內的目標體系是協同管理系統重要構成要素。當然各種目標順利實施,還需要具體的實施方案。
(6)項目負責人的領導。即該協同系統需要有組織、有領導、有管理、有制度、有體系、有規章、有規劃。企業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工作基礎體系成型后,還應根據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方面規律,調整管理重點與優化管理方式,促進知識產權協同系統不斷完善與優化。
3. 知識產權協同系統的管理調控。基于系統調控思想,不難理解企業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內在邏輯及依據。在企業總體知識產權戰略統領下,知識產權協同系統各個要素、各個環節相互配合,不斷完善與優化,從而促進了協同決策的科學性、可持續性。當然協同系統作用及功能的發揮,不僅需要建構,還需注重系統演化。所謂建構是指企業為彌補由于市場經濟中的對經濟合作效率低下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了現有制度的引導、鼓勵作用,在法律框架下發揮創造性,通過合同契約,長期合作關系等手段,發揮各種協調機制作用,利用知識產權運行的規律,構造人造的特定系統,主動去建構。所謂注重系統演化,是在進行建構的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需要遵循系統運行規律,注重系統演化及其適當引導。即不僅關注單次合作的機制優化,又要重視長期的能力培養。
4. 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策略。
(1)以系統調控論作為協同管理的理論依據及實施切入口。知識產權協同工作涉及到認知、策略等眾多方面,體系繁雜。系統調控視角提供了從整體把握、整體干預與調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能有效化繁為簡,屏蔽掉具體細節的干擾,讓管理者能找到達到“牽一發動全身”關鍵變量、序變量。系統調控論也為整體協同管理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參照標準。
(2)以優化完善與引導發展相結合作為知識產權協同能力培養的策略。考慮到一般系統原理及復雜系統自組織、涌現等客觀規律,知識產權協同能力培養既需要遵循一般系統運行的規律,以優化發展為對策;又要兼顧到知識產權協同系統的復雜性、自組織性及演化性,以引導發展為主要應對之策。
(3)重視企業總體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在知識產權協同管理中的作用。企業總體戰略、知識產權戰略等上位戰略統領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整體工作,對知識產權協同策略有重要指導和保障作用。完善、清晰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可以與企業協同戰略形成互動、耦合關系,促進協同策略的實施。
(4)以“創造條件,推動變革,引導演化,有序調控”作為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實施策略。
在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實施過程中,通過增加人員、資金的投入,制定相關知識產權制度,搭建知識產權信息系統等,促進知識產權協同基礎體系成型,并不斷完善協同系統基礎、促進各個子系統作用發揮,進而發揮協同整體作用和功能發揮。同時應創造條件為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正向突變、自組織創造基礎,促進協同功能及更高層級的能力生成與完善。在不斷優化完善基礎協同體系基礎上,涵養內外部變革力量,匯集共識,促進變革;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有序調控,即遵循復雜系統自身生成與發展規律,適度、適時進行干預與調控。知識產權協同系統本身的復雜性并不排斥外部的干預與引導。合作各方在意思自治、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友好協商的基礎上,根據相關戰略和規則,遵循協同系統建構、優化及演化規律,可適當加以控制和引導,促進協同系統整體向預訂目標邁進。
(5)既重視系統本身優化完善,又兼顧進一步的協同能力培育及提升。在實踐中既要重視短期任務型工作,又要兼顧到長期的協同能力培育。開放式創新中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問題首先是構建協同系統,其次是在協同系統基礎上促進能力形成,并進一步增強協同能力。
5. 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框架。基于系統調控思想,本研究以系統形成、發展及演化規律為內在邏輯,以知識產權協同系統形成及發展中主體管理策略為關注點,提出一個更具操作性的開放式創新中組織間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框架模型,如圖2所示。
開放式創新中組織間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架構包括完善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工作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協同內在機制形成、知識產權戰略的引導與推進以及知識產權協同系統演化路徑優化等幾個方面。下面逐個介紹。
(1)健全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工作體系。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工作體系是開展相關管理工作、實現組織間知識產權協同的基礎。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協同決策與領導、完善協同組織機構、完善知識產權協同制度、充實相關人力資源、構建信息與檔案系統等工作,可有利于協同要素完整,促進協同工作體系健全。健全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工作體系對促進知識產權權利發生、知識產權保護及應用,提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總體水平有重要意義。該工作背后的系統調控機理是促進協同系統形成,為使得各種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發揮作用奠定基礎,對協同系統進行涵養、維護工作,相應地需要創造條件等管理措施的配套。
(2)促進知識產權協同內在機制形成。各種內在機制的形成,能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氛圍,發揮相關管理人員、法律人員、研發人員等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各方制定的協同戰略的行動指南指導下,共同為合意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努力。各種內在由硬制度、軟制度共同構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有關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提供良好的土壤,有利于實現合作各方知識產權多中心自主管理、自組織,促進整體協同管理有序發展、實現功能涌現、權力發生及相應能力生成與提升。從結果層面來說,內在機制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有關知識、知識產權的客體保護與運用機制;相關的保護機制、運用機制是知識、信息等客體價值實現與排他性利用的保障;第二個層面,有關參與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第三個層面,整體層面"競爭-合作-協調"運行機制。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知識產權協同系統通過整體自組織作用的發揮,在外力干預及自發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有序結構,整體功能上實現涌現及能力形成。
從手段與過程角度來看,可以把各種協調機制分為法律協調機制,管理協調機制及社會協調機制。法律協調機制是眾多協調機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協調的作用,具有嚴肅性、強制性等特點。法律協調機制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合同的設計和執行來實現。由于法律協調機制對于知識創造中利益協調本身存在不足,因此在法律合同條款的指導下,通過管理協調機制的彌補,如可以建立有序的私有知識貢獻機制,建立有序的共有知識的吸收機制,其協調過程通常包括界定范圍,成立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合作研發團隊,重新設計和實施等步驟。管理協調機制涉及大量組織、計劃、控制、領導工作,如界定創新組織形式及知識產權情況、成立監督委員會、組織創新合作研發團隊、合作過程的設計、具體過程的實施等。所謂社會協調機制,是指在成員共享過程中,利用相互的社會網絡關系對成員之間的利益與分配過程進行動態的協調過程。這種協調可通過限制性進入、宏觀文化、集體懲罰、聲譽等機制來實施。社會協調機制具有非正式性、協調的靈活性、協調的低成本等特征。法律、管理、社會協調機制等三種機制是對知識產權協同系統進行協同的不可缺少的機制,每種機制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需要配合適用,同時利用三種機制進行協調,有利于各種機制發揮作用,促進系統調優。
(3)知識產權協同戰略的引導與推進。明確的知識產權協同戰略可以為合作過程中協同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可以為各類型的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具體工作提供邏輯起點和明確目標。作為企業整體創新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放式創新中企業組織間知識產權協同戰略是充分調動各種創新資源、發揮企業在特定領域競爭優勢的重要辦法,對企業知識產權布局和創新績效提高有重要意義。在實務中,一些企業高瞻遠矚地制定企業知識產權協同戰略,在專利方面做好布局,巧用外部資源進行開放式創新。企業通過一次次投資推動和合作項目,可逐漸提升組織間知識產權協同水平。
(4)演化路徑引導與優化。路徑優化集中反映有關主體通過學習機制、互動機制,在相對長時間內的出現的一種均衡與自組織。演化路徑反映整個協同管理的定位及其變化以及創新成員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對知識產權總體方向的調整。通過路徑優化,企業能找到適合合作雙方更好的合作模式與協同管理機制,使得創新企業能更好駕馭開放式創新,更好利用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產生企業所期望的知識產權,為企業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般來說,企業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系統演化發展有如下幾條路徑:(1)從自然合作模式向特定項目涌現模式;(2)從特定項目合作到長期合作演化;(3)單一模式到復雜模式演化;(4)綜合演化模式。在實務中,一些企業在合作創新初期,合作模式單一,通常知識產權創造和應用等模式也比較單一,如純粹的收購模式,委托開發等,隨著合作的深入,彼此之間熟悉度增加,合作契合度較高之后,有關雙方有可能會從特定項目合作到長期合作演化。
三、 結語與討論
知識產權協同管理關乎合作創新、開放式創新成敗和成效。條件具備的企業,特別是意圖在特定領域創新領先的企業,應考慮從個案式協同管理基礎上,完善知識產權協同體系,建構知識產權系統,促進系統整體作用發揮,乃至培育知識產權協同管理能力,從而不僅僅能勝任單次創新中的知識產權協同管理,還可以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更多開放式創新機會中有效開展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為成功獲取、保護、運用知識產權,開展有效創新奠定基礎。
本文基于系統調控思想,嘗試性分析了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理論基礎及管理對策。根據系統論、控制論對系統發展既要重視調控與優化、又要重視系統自身動態演化、自組織的一般規律,基于系統調控思想,本研究提出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優化完善與引導發展相結合的管理策略,即首先重視協同系統本身的建構與完善優化,其次要適度引導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管理的具體措施。本研究所提出的協同管理框架是考察眾多實踐中有效開展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實踐,總結其經驗基礎上,借助于系統論、戰略管理等相關理論所提出的。本研究框架除揭示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策略外,對一般的能力發生機理也應提供有益啟示。進一步研究方向包括知識產權協同系統診斷,知識產權協同管理能力與創新績效及競爭優勢關系等。
參考文獻:
1. 黃國群.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及其優化策略研究.情報雜志,2011,(12):108-114.
2. 黃國群.開放式創新中知識產權協同管理.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后研究工作報告,2013.
3. 伊戈爾·安索夫著,邵沖譯.戰略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 David Anderson, Hau Lee. Synchronized Supply Chains: The New Frontier.ASCET,1999,(6):2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71103067);上海教委科研創新項目(項目號:13YS088)。
作者簡介:黃國群,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