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公路路基建設的自身規律出發,簡要論述了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監理的著重點,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監理
1.路基工程施工質量監理要點
1.1 確保路基填前原地面處理質量
(1)路基用地范圍內的原地面,按照規范要求認真進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根據種植土厚度決定。原地面雜草、樹根和建筑垃圾要徹底清理干凈,清理后整平碾壓,壓實度必須達到90%以上。對于拆除建筑物,特別是墓坑等必須從最底部清理干凈,挖臺階分層填筑,每層壓實度控制在90%以上。
(2)低路堤原地面壓實度,從路槽底面標高往下計算,80cm以內壓實度必須達到96%以上,80-150cm范圍內壓實度必須達到94%以上。
(3)自然坡度陡于1:5的地面,必須采用超挖原地面至堅硬土層形成不少于2米寬的臺階,并在分層填筑時臺階平臺部分必須達到要求壓實度。
(4)地形復雜地段,必須按先剃頭(即清除表土及腐植物)再開挖臺階,并將虛土全部清除后,才可先填小坑小凹部,再局部填筑,最后按填前碾壓和填筑的程序施工。
1.2 高度重視試驗路段
從填料、機具、碾壓工藝、碾壓時間等各方面系統總結,使試驗路段真正達到試驗和推廣目的。
1.3 路基填筑要控制好“一量”、“三度”、“八部”
(1)一量:路基含水量必須控制在最佳狀態下進行碾壓,這對路基壓實度非常重要。碾壓時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內,具體情況還需根據氣溫及蒸發量進行適當調整。
(2)三度:路基填筑控制的“三度”是指松鋪厚度、平整度、壓實度。松鋪厚度應根據壓實機具及通過試驗段確定,幾種碾壓機具適應的松鋪厚度:羊足碾(6-8t):不大于0.5米;振動壓路機(10-12t)不大于0.4米,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10cm,每層填筑時應掛線施工。
路基填土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壓實度的均勻和壓實質量,因此必須采用平地機進行填土的整平,并分層整出不小于2%的路拱,同時從下而上逐層調整到與設計縱坡平行。
路基壓實度的控制嚴格按照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檢測頻率為每1000m2至少檢測2點,不足1000m2時檢測2點,橋涵構造物每個臺背每層至少檢測4點,每點的壓實度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
(3)八個部位
①路基與構造物銜接部,即橋涵臺背部位,必須按設計采用級配好、骨料多、滲水性好的材料進行填筑,并應嚴格控制臺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墻尾端不小于臺高加2m,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于2m,涵洞填土長度每側不應小于2倍孔徑長度。該范圍內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控制,以減小路基的自然沉降值。松鋪厚度一般不得大于20cm;碾壓不易到位的邊角處,須用小型沖擊夯實機械按要求夯壓密實,松鋪厚度不宜大于15cm。涵洞缺口填土,應在兩側對稱均勻分層回填壓實,靠近結構物部分應減薄松鋪厚度,采用靜壓增加壓實遍數,既要滿足壓實度的要求,還必須保證結構物的安全。肋板式橋臺,應將肋板周圍填土至頂部后,再支模澆筑蓋梁,或在先澆筑蓋梁情況下,將壓路機無法碾壓的范圍采用漿砌片石砌筑,以保證填筑質量。薄壁橋臺的臺背填筑必須先安裝梁板后對稱均勻分層填筑壓實,以確保薄壁橋臺的安全。
②軟弱地基部,要按設計精心組織施工。在試驗段施工完后應選擇一公里左右的典型路段進行沉降和穩定監測。
③標段結合部,指相鄰標段作業段之間的交接處,若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應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筑,則應分層相互交疊相接,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且接頭不得在同一斷面。
④邊緣及上下路口部
邊緣指大型壓實機具無法碾壓的部位,如路緣石、耳墻與路基結合部位,要求施工要采用小型夯實機具予以有效處理。
上下路口部指路基填到一定高度后,需留下的運輸車輛上下路口,應盡量將坡度放在路基邊緣以外,以不影響路基的整體鋪筑碾壓。若受條件限制,也要將上下路口與路基結合部重新挖掉,分層壓實處理,以保證其壓實質量。
⑤半填半挖部
半填半挖部應從填方坡腳起向上設置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不小于2米,挖方一側臺階與每個行車道寬度一致、位置重合。施工前要將各凹凸不平地段處理整平碾壓符合要求,然后再挖縱向臺階,分層填筑。
⑥填挖結合部,應先整齊地切出填挖結合面,并徹底清除虛土。在填挖結合部,按照招標文件、設計文件及業主要求進行處理。
⑦小坑小洼部,應事先確定處理面積,將小坑小洼部切割整齊,分層填筑壓實與大面積整平時,方可進行大面積填筑。
⑧高填方地段(指10米以上)除按設計及規范要求認真進行分層填筑外,為減小工后沉降,其基底承載力要滿足設計要求。填筑時,壓實度按設計及技術規范控制,施工過程中宜進行沉降觀測。
1.4 路基填筑中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1)路基超填寬度
路基填筑時每側宜比設計寬度超填30cm,以保證路基邊部及邊坡的密實與穩定,同時應考慮路基沉降量,以保證壓實后路基寬度。
(2)對地面坡度大于1:5的填方路段,均應在原地面開挖2米寬的土質臺階,碾壓達到規定壓實度再進行填筑施工。
(3)對零填方路段的路槽底面,需翻松碾壓,翻松深度為25cm,寬度為路槽底面寬度,并保證其壓實度和強度均符合設計要求。
(4)對于挖方路段,應保證邊坡穩定,開挖至設計高程后應盡快進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時進行,則預留至少0.3米厚保護層,待條件具備后一次開挖成型。
(5)石方填筑路基,必須配置適宜的大型壓實機具,嚴格控制填料粒徑,按照滿足規范要求孔隙率標準確定的松鋪厚度、壓實機械組合、壓實遍數來指導施工,用沉降差指標檢測壓實質量,成型的路堤彎沉值應滿足設計要求。
(6)路堤填料,必須進行野外試驗,不得使用淤泥、沼澤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樹根和腐殖質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基填料,應采取晾曬或摻入石灰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5 認真審查計劃,一切服從質量
承包商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來指導施工,監理工程師應注重要求承包商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完整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繪制網絡計劃圖,反復論證其中的關鍵線路,合理安排工期,科學制訂計劃,增強施工力量,絕對避免因趕工期、趕計劃而忽視質量的事情發生。
1.6 加強科學檢測。
監理工程師應對路基壓實度進行全檢,對所有的填方,監理工程師應嚴格要求承包商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并分層檢測。對每層填土,除按規定頻率抽檢壓實度外,還需抽檢每一層的標高,以嚴格控制虛鋪厚度。監理工程師在主要使用核密儀的同時必須用環刀法或灌砂法作對比試驗驗證核密儀的可靠度。路基基本成型后,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對路基彎沉值進行檢測,必要時要求承包商以重錘強夯或注漿補強法來保證路基的工程質量。
1.7 嚴格施工程序
所有土質的標準試驗結果,均由監理工程師進行平行試驗后確認。
2.漿砌片石施工監理要點
2.1材料要求
(1)石料的要求
A、石料應符合設計規定的類別和強度、石質應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石料強度、試件規格及換算應符合設計要求,石料強度的測定應按現行《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執行。
B、片石:一般指用爆破或楔劈法開采的石塊,厚度不應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鑲面的片石,應選擇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者,并應稍加修整。
(2)砂漿的技術要求
A、砌筑用砂漿的類別和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規定。砂漿強度等級為70.7mm×70.7mm×70.7mm試件標準養護28d的抗壓強度。
B、砂漿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質量標準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應材料的質量標準。砂漿中所用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當缺乏中砂及粗砂時,在適當增加水泥用量的基礎上,也可采用細砂。砂的最大粒徑,當用于砌筑片石時,不宜超過5mm;如砂的含泥量達不到混凝土用砂的標準,當砂漿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M5時,可不超過5%,小于M5時可不超過7%。
C、砂漿的配合比可通過試驗確定,可采用質量比或體積比,并應滿足規范中技術條件的要求。當變更砂漿的組成材料時,其配合比應重新試驗確定。
D、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標準圓錐體沉入度表示,用于石砌體時宜為50-70mm,氣溫較高時可適當增大。零星工程用砂漿的稠度,也可用直觀法進行檢查,以用手能將砂漿捏成小團,松手后既不松散,又不由灰鏟上流下為度。
E、砂漿配制應采用質量比,砂漿應隨拌隨用,保持適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內使用完畢;氣溫超過30℃時,宜在2~3h內使用完畢。在運輸過程或貯存器中發生離析、泌水的砂漿,砌筑前應重新拌和;已凝結的砂漿,不得使用。
2.2漿砌片石的技術要求
(1)片石應分層砌筑,宜以2~3層砌塊組成一工作層,每一工作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各工作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
(2)外圈定位行列和轉角石,應選擇形狀較為方正及尺寸較大的片石,并長短相間地與里層砌塊咬接,砌縫寬度一般不應大于40mm。
(3)較大的砌塊應使用于下層,安砌時應選取形狀及尺寸較為合適的砌塊,尖銳突出部分應敲除。豎縫較寬時,應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不得在石塊下面用高于砂漿砌縫的小石片支墊。
(4)砌體的沉降縫、伸縮縫、泄水孔及防水層的位置應符合設計及有關規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黃勇(1957-),男,山西臨汾人,公路工程和工商管理雙博士。山西省祁臨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正高級政工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山西省公路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公路工程瀝青路面。
【文章編號】1627-6868(2014)08-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