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半的追逐飛行,美國私營企業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貨運飛船12日在印度洋上空“抓住”國際空間站,與其成功對接。這是“天鵝座”飛船第一次正式為空間站運送物資。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應對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的一項關鍵區別。
該發現改變了人們此前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明確了不同類型的干擾素在對抗感染時的獨特生物機制,為肝炎和癌癥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負責此項研究的英國諾丁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尤韋·文凱米特,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對一種名為STAT1的蛋白質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STAT1能夠與DNA結合,在控制基因行為上起關鍵作用。
不來梅當地警方發言人稱:“我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但他的確停在那里。”該物體發出刺眼的白光,在雷達顯示器上時有時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不來梅暫時關閉了機場,禁止任何飛機起降,時間長達3個小時。
1月12日當地時間11日下午,該國前總理阿里埃勒·沙龍在特拉維夫謝巴醫療中心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5歲。沙龍的兒子一直陪伴在病榻前,在沙龍去世后,他在醫院外對記者公布了這一消息:“他走了,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得知這一消息后,贊揚沙龍是“一個偉大的戰士和將領,他的事跡會永遠留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冰島FastCoExist公司的專家正研制一項新技術,利用火山爆發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制產汽車燃料。目前科學家正研究如何將火山內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甲醇,而甲醇就可作為清潔的汽車燃料。未來科學家還會進一步將研究結果納入實踐。
然而,科學家目前面臨的唯一難題就是,生產燃料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科學家需要盡可能快速且安全的完成甲醇的制造過程。
芬蘭技術研究中心最近研發出一種能監測路面濕滑及受損程度的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向機動車駕駛員發出預警信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特爾古耶夫向媒體介紹說,這套系統包括3個組成部分:傳感器、數據傳輸通道和服務器。傳感器通過測量汽車運轉狀況,進行實時摩擦監測和分析,并通過數據傳輸通道將分析數據傳送到服務器,再由服務器向駕駛員發出預警。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海上保安廳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日本東南海域海底,發現了由地幔露出地殼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穹頂狀巖塊。
這個巖塊長約125千米,寬約55千米,高(最高處與最深處的高低差)約為4千米,相當于東京都面積(約2189平方公里)的約3倍。巖塊的形狀宛如臥在海底的怪獸,研究小組用特技電影中著名怪獸“哥斯拉”的名字為其命名,稱為“哥斯拉棒狀巨巖”,并用頭、頸、尾等部位命名了14個丘陵。
在韓國安東市,考古學家發現一具距今445年的男性干尸以及一同下葬的13封信件。這些信件的收信人是一名男子,名叫“英泰”,應該就是墓葬的主人。其中一封信是英泰懷孕的妻子所寫,抒發丈夫去世給內心帶來的巨大悲痛。這封情書是2000年發現的,隨后被翻譯成英文。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該國自191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達到23攝氏度,比曾經最熱的2005年的平均氣溫高出0.17攝氏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教授史蒂文·舍伍德領導的科研團隊最近稱,過去的模型錯誤估計了云層的形成,對溫度變化的預測也偏低。如果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以前至少上升4攝氏度,這將會成為地球的“噩夢”。
在7日晚沖出重冰區后,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仍與薄冰“纏斗”了不少時間。其間它不斷變換航線和速度,奮力向北航行,平均行駛速度一度只有4節(1節航速約合每小時1.85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