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3 日,ARJ21-700飛機103架機在內蒙古海拉爾順利完成了地面穩態加溫表明符合性試驗。
試驗在-43.2℃環境下進行,對飛機駕駛艙、客艙的新鮮空氣量進行了測試,驗證了駕駛艙和客艙溫度可獨立控制。飛機在系統構型穩態以及變化過程中,引氣和空調系統控制功能均顯示正常。
具有六十多年歷史、世界著名環境試驗設備廠家ESPEC Corp.獨資成立的愛斯佩克試驗儀器(廣東)有限公司即將于2014年3月正式投產。工廠位于廣州市南沙區平謙汽車產業園內,今年1月已經開始設備調試和人員培訓,并順利地完成了各種生產調試準備工作。
作為愛斯佩克集團的旗艦生產基地,該公司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工藝,采用現代化生產和品質管理模式,今后將根據市場要求,分階段地設計、開發、生產各種系列標準及定制的環境試驗設備,從技術規格、質量工藝和貨期服務上更好地滿足廣大客戶。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先進空間推進技術核心專業實驗室”在該院502所掛牌成立。
“先進空間推進技術核心專業實驗室”是集空間推進技術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于一身的專業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高性能化學推進技術、綠色無毒推進技術、低溫推進技術、磁聚焦電磁推進等新型推進技術。
此次五院依托502所成立推進技術方面的專業實驗室,是對該所的支持和鼓勵。截至目前,該所已經為140余顆衛星提供了推進系統,占國內衛星總數量的90%以上,已經具備年交付40余套推進系統產品的能力。
美國熱測公司作為全球較大的環境模擬試驗設備的引領品牌,5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來滿足對可靠性試驗設備日益增長的需求。作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美國熱測設計與生產的設備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通訊、計算機及相關設備、航空航天、國防、儀表、半導體及生物醫學研究等領域,是保障產品具有卓越性能和可靠質量的重要手段。半個世紀的經驗積累,使熱測公司成為世界上綜合環境模擬和可靠性試驗設備領域享有盛名的公司,同時熱測公司還是美國軍標環境試驗部分的編訂者之一。
美國熱測公司設計傳統的溫濕度試驗箱,具有型號齊全、溫變速度快速、質量值得信賴的產品;而且還是全球少有能同時提供三綜合試驗箱與電磁振動臺的制造商,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熱測設計的Halt&Hass試驗系統,已經取得了多項的發明專利,提供最嚴酷的測試條件,已經成為Halt&Hass測試的新選擇。
早在80年代,熱測產品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最早為中國用戶提供可靠性試驗設備的供應商之一,為中國的數百家用戶提供數千臺的試驗設備,不僅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也具有極高的市場知名度。為加快熱測的全球化市場戰略,熱測非常注重中國市場的發展,自2014年1月1日起,愛派泰克測試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將作為熱測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新的代理商,進一步完善熱測公司產品在中國的產品應用,加強商業道德水準與規范,提高售后服務質量,更好地為中國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熱測的新的全球市場戰略。
近日,北京市風電設備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設計出國內首個12MW超大風電葉片(105米),使我國大兆瓦風機葉片擺脫國外設計技術依賴成為可能。
大兆瓦(3MW以上)風機葉片設計是風機設計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目前主要由歐美國家相關研究機構掌握。該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搭建了風電葉片優化設計平臺,建立了大兆瓦級風電葉片選材數據庫,自主開發出葉片結構屬性計算程序,為實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風電葉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對于提高風電葉片的設計效率、有效降低風電葉片成本、掌握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關鍵技術和提升首都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月1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元器件應用驗證中心揭牌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與九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五院和九院將以此為契機,加強雙方在關鍵元器件研制、應用驗證、供應和配套等方面的戰略合作、用研結合,全方位推進宇航元器件自主可控。
據悉,應用驗證中心是集團公司宇航型號用元器件應用驗證技術研究和工程實施的專業技術機構,將以滿足宇航型號需求為目標,開展元器件應用驗證技術研究、實施元器件應用驗證、對元器件進行綜合評價等工作,按照首用負責的原則,驗證結論將作為集團公司內所有單位對該規格元器件的選用依據。
目前,五院通過對元器件國產化需求進行梳理,共形成800余項元器件需求,并與九院進行了需求對接,已將400多項元器件列入雙方戰略合作范圍。接下來,五院將充分借助國內元器件研制已有的成果和基礎,發揮雙方在需求牽引、應用驗證、應用設計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需求分析與規劃、研制開發與鑒定評價、應用驗證、工程應用、標準制定、基礎建設等工作,加速推進應用,力爭到2020年實現航天器用關鍵元器件100%自主可控,并全面建成航天器元器件自主可控供應商體系、產品體系和良性選用機制的戰略目標。
J.D. Power亞太公司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SM(VDS)報告顯示,中國總體車輛可靠性在2013年略有下降。今年是該公司在中國開展車輛可靠性研究的第四個年頭。這項研究衡量擁車期在25至36個月內的車主在過去6個月當中遇到的問題,總體可靠性由每百輛車出現的問題數(PP100)來衡量,分數越低表明質量越好。
據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總體車輛可靠性的平均分數為201個PP100,與2012年196個PP100相比略有增加,50%的車主聲稱他們在過去六個月里更換了至少一個零配件。“前雨刷和噴洗器破損無法正常工作”是車主最頻繁提及的車輛可靠性問題。國際品牌和自主品牌該問題分數分別大約為9個PP100和13個PP100。
研究涵蓋的51個品牌中,雷克薩斯(66個PP100)名列品牌層面車輛可靠性榜首。凱迪拉克(77個PP100)名列第二位,沃爾沃(86個PP100)、寶馬(92個PP100)和現代(117個PP100)分別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自主品牌寶駿(158個PP100)和MG(169個PP100)分別名列第12和第15位,車輛可靠性表現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1月22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在 3.2米風洞完成某型飛機風洞虛擬飛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該試驗模型響應過程與仿真結果基本一致,試驗數據的精準度較高,可為我國飛行器飛行控制系統的驗證、評估和改進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試驗研究平臺。
據介紹,風洞虛擬飛行試驗是在風洞中通過自主控制來實時模擬飛行器的各種飛行狀態,達到對飛行控制系統設計進行驗證和評估目的的先進技術。
近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牽頭研制的、性能更高的SoC2012芯片研制成功。SoC2012芯片是我國抗輻照四核并行SoC芯片,其性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以星載計算機為代表的空間電子系統的性能、功能、體積、功耗、重量、可靠性及空間環境適用性提出更高要求。SoC可將一個單板系統甚至整個系統的功能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大幅提高星載電子系統的集成度,減少體積、重量及功耗,提高系統的功能密度、性能,提高星載電子系統的可靠性。還提升星載電子系統的設計效率,降低星載電子設備的設計成本。
與以往研制的芯片相比,新研制的SoC2012芯片最大的變化是由單核提升到了四核,性能大幅提升、功耗低、接口更加豐富。SoC2012芯片是由502所與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合作研制的。它的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國在抗輻照SoC芯片研制方面的技術水平,如系統設計、仿真與驗證技術,軟硬件協同設計與驗證技術、抗輻射加固設計及容錯設計技術、多核SoC設計技術、IP(知識產權)復用及IP集成技術、高可靠實時操作系統設計技術等。
據悉,SoC2012芯片預計將于今年開展在軌試驗,由于其具有強大的運算性能,將在有高性能運算需求的成像類敏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高性能控制器產品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法國制造的最新空客A350 XWB寬體飛機(生產序列號MSN3)日前在加拿大伊魁特成功完成了極寒環境測試。據悉,本次測試持續一周左右。在測試過程中,伊魁特當地氣溫最低達到零下二十八攝氏度。此次舉行的極寒測試主要包括:發動機和輔助動力裝置在冷浸后啟動,驗證飛機系統在低溫環境下的表現,低速滑行以及中斷起飛等。目前,空客兩架A350 XWB(MSN1和MSN3)已經在200此測試飛行中完成了近900飛行小時的測試任務。
據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4年項目申報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4年)項目,并于2014年開始啟動。
聯合了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金屬所、上海海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鋼鐵研究總院和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等六家高校及研究所,形成了中國腐蝕學科基礎研究到工程示范的最強的研究陣容。海洋科技事關國家未來,該項目面向國家海洋工程重大工程和裝備的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于海洋環境中腐蝕和生物污損兩大問題,瞄準高濕熱海洋大氣、深水生物污損和深海極端三個典型海洋環境,擬解決“多因素下材料腐蝕及損傷的力學-電化學交互作用機理與規律”、“高濕熱環境下材料腐蝕的化學-電化學相互作用機理與規律”、“海洋環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與微生物腐蝕機理”和“深海和高濕熱環境下新型耐蝕耐磨金屬和防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等4個關鍵科學問題,建立多重環境耦合作用下的材料腐蝕損傷、磨蝕失效和生物污損行為與機理的基礎研究的新方法、新理論;穩定一支以海洋腐蝕與防護為背景的研究隊伍,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環境腐蝕科學基礎研究基地。
近日,浙江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材料,可替代傳統的化學防污漆,將為海洋生物附著提供無毒解決方案。以往,在海洋中遨游的船舶,為了避免受到海水、生物的腐蝕,往往船體上會涂上一種含有有機錫的防污漆。然而,有機錫是迄今為止,人為釋入水環境的最毒化學品之一。
據悉,該材料的研制主要是依據鯊魚表皮的特殊紋理。研究發現,鯊魚、海豚等動物的表皮不容易吸附海螺等海洋生物,這與鯊魚表皮紋理相關。鯊魚表皮的特殊紋理可使吸附生物減少84%~85%。根據這一發現,制造出有不同紋理的材料。當這種材料覆蓋在船體表面,可以大大減少海洋生物在船體表面的吸附,從而為海洋生物污染提供無毒解決方案。

研究組將在梅山港對這些材料進行實地測試,不同紋理的材料將放入海水一段時間,并由此觀測出最不易被海洋生物吸附的材料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