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玩不過人家,麻將也被老外洗刷,不久前,咱們電競卻在美國揚眉吐氣了一把——DOTA2 國際邀請賽在西雅圖收官,中國Newbee 戰隊成功問鼎,獨享500 萬美元獎金!這還不算,本屆賽事的獎金總共1093 萬美金,中國戰隊帶走了其中的849 萬美元(前八名有五支中國戰隊)。這消息或許讓不少玩家萌生了轉職業掙大錢的想法,先看看這三關能不能過吧!
玩家網吧小玩幾個鐘頭
職業咖每天練十余小時
“走起,網吧坐一下!”一到周末或是下班之后,大大小小的網吧都會被網游愛好者占據,DOTA2 和英雄聯盟成了大多數玩家的選擇。即時戰略類游戲,一局短則20 分鐘,長則幾個小時,有的也能坐個通宵。“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不假,不少業余玩家也曾經有“如果不是媽媽阻止,我可能早已經是電競世界冠軍”的抱負,但實際上,以消遣為目的的網吧一族,和真正把電子競技當職業的專業電競選手之間在游戲時間上有著天壤之別。
自2003年中國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 類運動項目后,電子競技在國內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為了能夠脫穎而出,艱苦的訓練必不可少,國內著名戰隊IG 的王磊就表示:“一般是從早上醒來之后就開始訓練,然后到晚上半夜才會休息,訓練至少12個小時。”相比于一般網友隨便玩玩兒不同,職業電競人的訓練也極其有針對性,一般來說每天都有固定的訓練計劃,例如從戰術制定、基本功到與別的戰隊對練等等的訓練科目。
大學生白領多愛耍游戲
電競界20 歲已經算高齡
職業電子競技手除了進行各項技術的訓練,晚上還要看資料、研究對抗戰術和分析對手的錄像。比賽時,也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尤其是在如今的高手對決之中,往往0.1 秒的決定就會決定一盤比賽的勝負,就如模特等行業一樣,電子競技也是一門吃“青春飯”的職業,選手的巔峰期非常之短,職業生涯也只有5年左右。對于大學生或者參加工作不久的人來說,生活中的他們的確是“年輕人”。但要是對于一個20 多歲的電競選手來講,對不起!你已經可以被稱為老將了。
隨著如今電競水平越來越高,“低齡化”已成為趨勢,以去年在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中殺入冠亞軍決賽的皇族戰隊為例,隊中1993年出生的盧本偉(white)和1991年出生的王柏勤(Tabe)都因為年齡問題在去年選擇退役,如今的電競界,已經到了像16 歲的小將簡自豪(Uzi)這樣的“小朋友”獨挑大梁的時候了。
湊齊三五好友組隊開黑
職業戰隊不僅僅有選手
“今天休息,晚上一起開黑嘛?”網游愛好者,在閑暇之余約上三五好友網吧小聚。雖然不少經常操練網游的玩家往往會自稱“大神級”,不過要想真正進軍電競界,光有幾個玩家可是遠遠不夠的。
電競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一項產業,職業電競選手都會和俱樂部簽約,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有工資、獎金,條件好的俱樂部會為自己的戰隊配備專屬訓練基地,通過簽約贊助商為俱樂部提供經費。一個完善的電競俱樂部,除了有足夠的簽約選手之外,還會配有專門的領隊、教練、網絡技術服務人員、公關外聯、商業推廣等部分,一般一些條件較好的一線隊伍,一個月開銷至少得20 萬元,如此專業的配置,豈是一般網游愛好者所能比擬的?
目前,電子競技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眾多品牌的贊助幅度也越來越大:“現在多了不少的游戲電視臺、視頻網站,明星選手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大,不僅有人開淘寶店賺得盆滿缽滿,轉型當解說也是個好選擇。但這些都建立在好成績之上的,也只有金字塔尖上的那幾個人能掙大錢,幕后仍有很多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