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晉文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鐵路建設中工程造價計價方法的不足之處,仔細解讀影響造價真實性的因素,并提出幾項提升工程造價計價方法的措施。希冀對鐵路建設工程造價人員的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鐵路建設 工程造價 計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U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129-02
目前,我國鐵路事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動車高鐵等鐵路項目的發展速度也是格外驚人,然而鐵路工程造價計價方法的運用卻墨守陳規。為了使鐵路工程造價的計價方法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本文分析了鐵路建設中工程造價的重要性,以及我國目前鐵路工程造價計價的現狀,深入剖析造成鐵路造價計價不合理的原因,從而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控制鐵路工程造價的方法,達到最佳投資經濟效益。
1 鐵路建設中工程造價的重要性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如今物流業的發展突飛猛進,而物流的發展依賴于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其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也是占據運輸份額最大的一項交通運輸方式。到2020年我國的經濟總量要翻一番,而從我國鐵路網的規劃中可知,也是到2020年,我國鐵路網的建設總里長將多達12萬公里。這預示著我國鐵路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全盛時期。鐵路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作為保障條件。建設資金短缺問題是鐵路發展的一大絆腳石,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大方面來解決資金這一問題。我國鐵路的建設隸屬于國家和政府,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廣泛的從社會各業界融資,實現多元化投資模式,便可減輕國家鐵路建設資金承擔過重的負擔。其次,節源也是一項重要舉措,為了實現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情況下減少成本投入,加強鐵路工程的工程造價控制就顯得愈發重要。做好施工前的投資決策,在設計階段嚴格把關。使工程造價充分發揮其職能,服務于優良的鐵路建設。
2 鐵路建設工程的現狀
2.1 不科學的計價依據和計價模式
由于特殊的國情限制,在改革開放前我國一直沿用計劃經濟,使得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度較大。現在雖說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然而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的余溫猶存。在鐵路建設中,政府一直扮演著領導人的角色,通過概預算方式控制著材料、人工、機械和各種取費價格水平,施工企業的利潤水平也被政府掌握在手中。因為政府只根據企業的等級來決定工程價格,所以承包商不能實現自主報價導致價格沒有辦法在競爭中形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目前的這種定額的表現形式己經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雖然,鐵路建設部門已做出一定的改革,例如鐵路工程定額所會定期發布各種材料、人工、機械臺班價格信息,然而發布的價格信息依舊是統一的,沒有絲毫的根據地區不同的區分。所謂的變化只是把統一的單位估價表換成了統一的工程價格信息,可謂換湯不換藥。我國占地面積比較大,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超過內陸地區的。由于區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所以說各地的建材價格、工資水平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全國統一的計價標準并不適應各地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除此之外,工程造價受到工藝標準的提高和專用設備的投入的影響,被迫抬高,原有概算指標的就不再合理和適用。鐵路工程通常由政府投資,為了爭取立項,許多項目大多情況下總是以較低的計劃價格申報立項,項目的估價只以概算定額為基礎,許多應調價的因素都沒有考慮在內,項目上馬后,政府也無能為力,正如射出的箭一樣,沒有挽回的余地。最后只能通過追加計劃和投資的方式來彌補開始時的錯誤,工程造價也就沒有起到作用,項目成本投入一再增加也無能為力。
2.2 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
計價開始的定額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費看起來是一個不顯眼的數字,多少年來都沒有做過改變,然而我國的物價卻已經漲了很多倍,在實施過程中取費計算時就會發現不起眼的數字是在倍增的,無形當中形成遇到一丁點不同的情況就收費,造價部門就不得不不停地上交文件,調整計劃,很容易出現獅子大開口要價的情況。在鐵路工程招標中,如果投標人想中標,很難自主報價。原因在于我國目前招投標制度的實行,招標工作多數實行的運行方案是下浮率制和最高限價,這種方案在是招標人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而最高限價是通過量價合一的定額計算方式算出的。在招標人提供的最高限價和下浮率不合理的情況下,要想通過招標過程中的競爭機制來修正價格是非常困難的,建設管理單位的投資控制受到不合理的工程價格的直接影響,同時施工單位也面臨著潛在的虧損,這些情況都對鐵路建設的工期和鐵路的質量有著隱形的不利的影響。
3 改善鐵路工程造價計價運用的措施
3.1 改革工程計價模式
由于我國的鐵路發展歷史比較短,而工業革命開始的比較早的西方國家,如英國德國和美國這些國家,都擁有著成熟的鐵路工程定價計價經驗。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的鐵路工程計價模式改革應學習國外合理定價的先進經驗,學貫中西,取其精華,把優秀的經驗拿來服務于我國的鐵路建設。結合我國鐵路的具體情況,如地形,不同地域的經濟條件等等,以“控制量、市場價、競爭費”為改革方向,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讓市場其主導作用,政府起輔助作用的鐵路工程價格機制。
3.1.1 實施量價分離
影響工程造價最活躍的變動因素是價格,“價”是“量”的貨幣表現形態,市場的供需決定價格。“量”是經由國家按社會平均水平統一制定出來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一定程度的法定性,它是在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的條件下,完成分項工程所必須的材料,人工,機械臺班的實物消耗量的定額指標。按招標文件規定,完成工程量清單所列項目的全部費用就是工程量清單計價。運用綜合單價計價的方式對于鐵路計價來說有著很明顯的好處。工程量清單計價可簡化招投標單位工作,避免很多重復計算工作。
3.1.2 分離施工措施性消耗和工程實體性消耗
在實施量價分離的基礎上,緊接著應該分離工程實體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施工措施性消耗,是競爭中最活躍的部分,應有企業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因為同一工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在運用的施工方法上都有著較大的不同。同時,施工建設部門對價格變化不大的,也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小的材料,可以實行量價結合,按照某一年的價格標準來形成基價。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可根據按造價管理部門發布的調整系數來調整。而主要材料的消耗量,宜與機具、周轉性材料等施工手段和措施性消耗量相分離。
3.2 分級處理材料價差
如今,全國各地的市場價格的實際水平很難僅僅通過鐵路年度價差系數來準確全面的反映。鐵路建設部門要想盡快的實現價格市場說了算的工程結算體系,需要逐層的實施微觀管理以及工程量清單計價。最難處理的部分莫過于材料價差,運用宏觀微觀兩種管理方式,分離出投資決策與工程結算計價。當然,宏觀管理的好處也有很多,通過宏觀管理,作為投資主體的鐵道部保留有現行的差價調整和定額計價模式,這為鐵路規劃提供了良好的便捷有效的決策根據。
3.3 完善鐵路定額管理體系
定額管理體系指的是規定額度。鐵路工程以定額計價的前提和基礎在于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科學的鐵路定額管理制度。目前來說,我國鐵路部門實行的仍然是定額計價模式來實現確定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定額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對造價的合理性,進而有可能影響鐵路工程的質量。即使在未來實行了清單計價,鐵路消耗量定額依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鐵路建設部門需要盡快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定額管理體系,依據不同地方的具體路情,逐層完善,形成行業定額,全統定額,地區定額相互補充的定額管理體系。
4 結語
鐵路建設關系到投資效益,更關系到我國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做好鐵路工程造價計價工作對于整個鐵路的科學合理建設是相當重要的。沿用傳統的鐵路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鐵路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加快計價方法的更新是所有鐵路工程造價人員需要在未來一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程勇.鐵路工程造價中的薄弱環節分析[J].城市建設,2010(4):256-257.
[2] 張茵濤.淺談鐵路建設單位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J].鐵道標準設計,2004(2):8-10,101.
[3] 周祁.工程造價咨詢在鐵路工程造價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36(9):250-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