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 要:本文通過蘭白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現實要求出發,從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及發展狀況進行比較,明確了蘭白產業發展布局及目標,提出了區域一體化發展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蘭白經濟一體化 產業對接 措施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199-02
2010年初,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蘭州市和白銀市構建了“蘭白都市經濟圈”也就是“蘭白一體化”的發展前景。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的政策建議和理論思考,筆者主要從產業對接這個角度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現實要求
蘭州市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樞紐城市,在促進甘肅欠發達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擔當著“改革者”和“引領者”的重要角色。新時期,“蘭白一體化”的戰略實踐,則是科學發展觀在大開發進程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是探索西部大型城市實現區域經濟帶動戰略的實踐展開。
1.1 蘭州市區域發展空間受限
蘭州市作為甘肅省的省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西部大開發視閾中核心城市,在帶動或引領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蘭州位于黃河上游,整個城市以及轄區坐落于狹長的黃河兩岸流域,地位東西狹長,南北屈短。偏狹的區位局限與其擔當的省會城市以及西部大城市的功能拓展,形成明顯的空間矛盾,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了空間阻滯。
蘭州由于兩山夾一河,東西狹長,發展空間已經不足,迫切需要拓展;而白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白銀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科學轉型,以中科院高新技術產業園為依托,通過做強有色金屬及稀土新材料、精細化工一體化、礦產業和資源再生利用、能源和新能源、機械和專用設備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特色農畜產品深加工、黃河文化旅游等“八大支柱產業”,做大有色金屬、新型化工、復合型能源、特色農畜產品、物流倉儲等“五大產業基地”的建設,特別是提出“融入中心,優化布局,區域聯動,科學轉型”的發展戰略,已初步形成融入蘭白都市經濟圈的條件。
1.2 心城市軸心輻射作用的延展
現今形勢下世界區域經濟以及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方向就是都市經濟圈。事實表明,等級體系城市作為中心城市的依托,中心城市主導,將各城市經濟緊密聯系起來,這種經濟社會高度一體化的經濟體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區域的經濟發展,全球都已經出現成功的實例和豐富經驗。作為主導的中心城市省會蘭州以及作為依托的工業重鎮白銀在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的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機遇非常難得,但同樣也會有重大的歷史重任。
2 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分析
2.1 經濟發展評價
甘肅省全省總人口為2628.2萬人,其中蘭州市為331.01萬人,白銀市175.12萬人,兩市人口之和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為19.26%。人均GDP(20979.87元)明顯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國土開發強度7.49%。蘭州市GDP總值為846.28億元,白銀市GDP總值為244.38億元,兩市GDP總值占全省的34.34%。蘭州和白銀兩市擁有全省19.26%的人口獲取全省34.34%的GDP總值,兩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全省的領先地位,蘭州白銀區域一體化有利于發揮中心帶動作用。
2.2 產業發展水平和特征
白蘭經濟圈的產業結構方面的特征就是蘭州和白銀的工業化水平均較高水平。該區域內擁有像白銀有色金屬基地、甘肅鋁廠、蘭州鋁廠、靖遠煤礦、窯街煤礦、靖遠發電站等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能源、機械、建材等方面的工業企業。蘭州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47∶50,明顯突出蘭州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的主導地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即有明顯優勢,白銀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2∶56∶13,可以明顯看出白銀的主導是以第二產業的資源型城市,作為國家有色金屬工業、能源、電力以及化工的主要基地。白銀市進行了從過去的單一資源結構轉向高技術產業開發、市場開發、綜合開發相結合加快資源型城市。
2.3 比較優勢分析
蘭州市的經濟總量占蘭州白銀兩市經濟總和的77.9%,而且,按照現行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蘭白區域內非農業人口超過200萬的城市僅有蘭州市一個,屬于超大城市,非農業人口在20萬~50萬的中等城市就有白銀市一個,其他均為20萬以下的小城鎮。說明目前中心城市蘭州市的區域核心地位明顯。通過蘭州市的經濟增長,帶動周邊城鎮和中小城市的發展,通過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的擴散,拉動地方產業,縮短地域間經濟差異,從而驅動區域一體化進程。另外,充分發揮皋蘭縣的傳帶作用,皋蘭縣位于蘭州和白銀之間,要想實現區域一體化,應將皋蘭縣作為一個重要的支點,提高皋蘭縣的經濟水平,解除蘭州白銀兩市在區域一體化中的路障。提高GDP總值是區域一體化的最重要驅動力。
3 區域產業布局和目標定位
白銀應加強與蘭州的合作,作為蘭州市重型工業轉移承接地,重點發展工業,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同時,蘭州市產業發展存在產品附加值低、節能性不夠和污染嚴重等問題。蘭州市應借鑒目前我國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實踐經驗,著力提升第三產業服務質量,發展金融、保險、房地產、旅游業、現代物流業等高附加值產業,即使經濟水平取得飛躍式的發展,又提高了人居環境。蘭州市應繼續以第三產業為主導,拓寬市場區域,提升服務層次,努力將蘭州建成更適宜于人類居住的現代新城。
4 區域一體化發展措施建議
蘭州—白銀一體化建設,應加強兩市在思想認識、“十二五”規劃、項目爭取、城市規劃、交通通訊、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對接。積極做好協調推進,加大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機制,統一協調領導。按照“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建議省委、省政府成立省級推進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的組織領導機構,協調指導兩市政府積極爭取將蘭白都市經濟圈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規劃重點開發區,同時統籌調度各種資源,使生產要素突破行政限制,加快兩地經濟融合。endprint
二是科學論證,制定詳細規劃。堅持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重點目標。建議蘭州白銀以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中科院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為區域產業支撐,按照核心企業、產業鏈、園區、經濟帶、核心經濟區的層次,進一步明確兩市各產業園、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的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定位,整合各種資源,強化承載能力,在區域內形成具有不同優勢特色的產業集群,實現區域內各具特色的產業層次和布局。
三是優先發展工業,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堅持依托機械、有色、化工、能源、電力等支柱產業,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擴大生產規模,接長短板,拉長鏈條,在各自區域以優勢主導產業為重點打造特色產業鏈,大力發展中下游精深加工,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四是共建兩地產業、市場、經貿領域合作平臺。以蘭白、劉白高速公路為軸線,對沿線生產要素按產業聯系進行整合,將這一帶建設成各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集聚發展的工業經濟帶。沿蘭州至白銀建設和培育一條包含消費品市場、資本金融市場、信息技術市場、人力資源和產權交易市場、陶瓷建材市場、物流集散基地的一體化市場流通帶。
五是加強科技教育交流與合作。積極實施科教興國和科技興市戰略,充分發揮省會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才資源和科研實力的優勢,開展院地、院企、校地、校企合作,共同建立科研平臺,為蘭白一體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引領。
總之,實現蘭白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蘭白都市經濟圈,必須堅持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原則,做到行政推動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相結合。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主導產業等方面,溝通、協商和銜接,按照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市場同體、產業同布、科教同興、旅游同線、環境同治的基本思路,逐步形成蘭白都市經濟圈。
參考文獻
[1] 孫克勇.實施“蘭白都市經濟圈”戰略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0(4):53-54.
[2] 高益群.樹立整體發展觀念,促進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J].發展,2010(2):10-11.
[3] 刑小云.蘭白都市經濟圈主要城市產業分工與合作研究[D].蘭州大學,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