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 要:在我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繁多,但教學時長相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讓學生能夠在相對有限的授課時間里牢固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授課教師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具策略的教學措施,才能取得預期教學效果。本文以高師學前教育美術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教學為例,探討提升高師學前教育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師學前教育 美術教學 幼兒園環境布置 教學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162-02
作為培育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師范院校,美術教學中不再只強調傳統的繪畫學習及手工制作學習,而新開設了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分支和組成部分,它是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對幼兒園可見的、有形的環境(外墻、走廊、門廳、窗戶、天花板、區角、教室等)進行設計與布置。有人稱幼兒園的墻是一面會說話的墻,對幼兒起著教育、啟迪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對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教學提出幾點思考。
1 認清我國幼兒園環境布置現狀是教學活動高效開展的重要前提
個體始終處于環境影響當中,并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幼兒園環境承載著對幼兒所有的教育活動,是構成幼兒教育的要素之一。創設適宜的幼兒園環境,使兒童能夠感受到快樂,并在快樂中得到知識,獲取經驗,培養技能,對于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當前我國幼兒園環境布置還存在一些誤區或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1 過分注重環境的美觀,卻忽視了環境實用性的問題
我國的幼兒教育,雖然也十分重視幼兒園環境布置和創設,但在一定程度上,即只是為了追求美觀而進行環境布置,卻較少考慮環境的教育性。
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幼兒園的環境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幼兒園的墻是一面“會說話的墻”,幼兒園的環境良好,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與心理素質的形成。要知道,幼兒園環境為兒童提供了能夠接觸,并提供刺激的一切物質。幼兒園環境的布置應當有助于教育活動的開展,告訴幼兒應當怎樣做,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幼兒教育成功與否,實有賴于環境中各要素是否具有教育成分,是否有助于幼兒知識的建構等。因此,幼兒園的環境絕不僅只是裝飾品,更不該是硬件設備的簡單堆砌,而應是與教育相互依賴、互相影響,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具有較強的教育實用性。
1.2 環境布置只是教師的事,和園內幼兒關系不大
通過新《綱要》的學習,我們也都意識到環境并不只是幼兒教師自己“一廂情愿”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來完成。但現實是每當幼兒園開學之初,園內教師都會非常地忙碌,其中自然包括花費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布置。當孩子們進入校園,步入班級教室大多會覺得十分漂亮,使教師欣慰地感到,通過自己的忙碌工作為孩子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然而,歸根到底幼兒并未親身參與到環境布置過程當中,所以他們對環境所產生的興趣自然就十分短暫,無法起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作用。筆者認為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教師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使幼兒由單純的欣賞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幼兒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意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當幼兒有了這種意識,才能真正融入進去,真正展示自己。例如,活動室等墻飾設計可預留適當的環節與空間,讓幼兒參與、操作,即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又可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又能培養幼兒創造美的熱情和動手能力。例如,活動室的生物角、氣象記錄、美術畫廊的設計與管理,均可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 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學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若將高師學前美術教育中的手工制作教學看成是通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學會走路了,那么,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教學則是幫助學生學習跑、跳的過程。相比美術手工制作教學,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學,需要對發散思維進行歸納和整理,使之在有限空間內發揮出無限的創意。而這需要教學方法的適當運用。
2.1 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作能力
在幼兒園環境布置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創作能力的培訓。老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努力讓自己成為教學活動和引導者,只在學生需要時,對學生創作及表現方式加以必要的指導、修正,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1.1 通過項目學習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由于幼兒園的環境涵蓋范圍較廣,且不同幼兒園的教育定位也不盡相同,所以幼兒園環境布置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絕不能把對每個環境講授規定的設計和制作法則,而應指導學生充分發揮創意思維,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表現和體驗等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分析和學習。同時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講授幼兒園主題墻飾教學內容時,教師除了講授主題墻飾布置所需內容、材料和表現形式外,可讓學生依據講解內容,分析和查找收集布置所需資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只需對學生知識掌握過程進行適當引導和修正,這樣往往能夠取得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
2.1.2 指導學生利用模型制作了解幼兒園環境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不能觸摸到真正的幼兒園環境,就無法進行幼兒園環境設計和布置的有效教學。而且,因為幼兒園環境的多樣性,想要掌握紛繁復雜的布置方法,學生就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練習。為在有限教學時間中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素質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允許學生以模型制作為主要練習形式,用微縮模型替代真正幼兒園環境進行制作練習。
2.2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待環境布置問題
在高師學前教育美術幼兒園環境布置課堂教學中,由于缺少幼兒這一幼兒園主體的參與,設計出的作品,其表現形式往往會從學生審美觀出發,以成人眼光來看待幼兒環境的設置。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幼兒園中,環境不只是一種擺設,而是園內幼兒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布置時,拋棄表面“漂亮”、“好看”的追求,而應從幼兒認知及欣賞水平切入,對幼兒園環境進行符合幼兒思維的觀察和分析。幼兒喜歡充滿童趣的形象,所以造型要進行夸張變形,要盡量擬人化,但又不能過于夸張,要考慮幼兒的理解能力,所以要適度夸張。如可以取材于幼兒親身經歷的自身生活,或者為他們所熟悉的童話故事等,幼兒會感到親切,也會為他們所理解和接受。另外,幼兒對色彩鮮艷的物體感知性更強,所以應引導學生發現這一特點,從造型和色彩中設計和制作出對幼兒具有教育、教學作用的環境布置。endprint
2.3 教學要把握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多功能性
創造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應使之具備參與性、教育性和裝飾性等多種功能。其中尤其要重視教育功能的發揮。要知道,好的幼兒園環境是多彩的、立體的,且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通過幼兒園環境布置,影響幼兒思想、行為,應使之形成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適時更換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以更好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當然,環境的創設盡可能地讓孩子參與進來,絕不是否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反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通過統籌安排使教育內容可以用美術語言加以呈現,真正實現環境教育性、參與生和裝飾性的統一。例如,幼兒園大班開設《青花瓷》這一主題課程,幼兒在紙盤和飲料瓶上畫青花瓷圖案,可以把畫好的紙盤和瓶子用絲線穿起來作為窗簾裝飾窗戶。
2.4 教學中要掌握環境布置中色彩的合理搭配
在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各個要素當中,最易引起幼兒注意的是色彩。色彩所構建的特有的信息功能對陶冶孩子情操極有幫助。在部分幼兒園環境布置實例中,不難發現很多幼兒教師片面認為:盡可能多地運用艷麗色彩才符合兒童審美趣味。其實這是誤讀。幼兒固然喜歡明快、鮮艷的色彩,但色彩只有搭配得當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過量的色彩對比只能帶來視覺疲勞甚至污染。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對“色調”問題加以關注,詳細講解色彩的性質、特征和含義,最好能結合幼兒園環境布置實例,深入分析色彩搭配成敗之因,以達到提升學生色彩運用能力的目標。例如,主體墻飾《秋天來了》,教師讓學生談談對秋天的感受,分析秋天的整體色調,指導學生規劃秋天的表現形式,先設計和制作出秋天黃紅色調的樹林和落葉,黃色的落葉也可由學生輔助幼兒繪畫剪切成形,再粘貼于墻上,畫面上除了黃紅色調的樹木,還可以出現一些幼兒或小動物的活動,那么這些幼兒和動物身上的色彩可以用黃色的對比色——藍色紫色,來提升畫面的亮度!
2.5 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學還應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學生,能否在今后美化幼兒園環境實踐中發揮正能量,歸根結底在于其是否具備良好的美術素養。這不僅包括掌握較好的技能技巧,還包括:有對美術理論、表現技法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并由此形成一定創造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老師不能單單滿足于學生掌握了專業化的美術技巧,而更應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更加寬泛的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對每一個主題墻飾學生都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制作方法,不能死板的臨摹,要把自己對每個主題的想法用獨特的形式表現出來。
3 結語
環境創設作為教育的“隱形課程”,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使幼兒在這一天地里去觀察、探索、創造,尋找快樂,從而得到情感的體驗、智慧的啟迪,使環境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高師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學不只要培養學生精湛的手工制作技巧,還要培養學生敏銳的環境觀察、分析能力及創作能力,才能使學生結合幼兒發展規律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合理布置。
參考文獻
[1] 劉沛芬.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7).
[2] 南楠.探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質量的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3(12).
[3]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