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吳永豐
摘 要:近幾年煤礦水災事故頻發,礦井一旦發生透水事故,將危害生命財產安全。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將水災避災總結為“水災避災11招”。
關鍵詞:透水 避災 預兆 隱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167-02
對于以地下開采礦產資源為主的礦區,一個重要的礦山安全問題就是礦井突水危害。一方面我國許多煤田的水文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深部奧灰含水層富水性強、水壓高;另一方面煤田淺部煤層開采后遺留了大量采空積水區,而隨著礦井向深部延伸,在煤層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上、下含水體的威脅。
那么礦井一但發生透水事故,該如何避災?如何進行自救互救?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培訓,使學生學員牢固掌握,提高安全技能,收到好的培訓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將水災避災總結為“水災避災11招”,讓學生學員容易記住井下水災避災求生的小訣竅。
1 水災避災十一招
1.1 救災演習要重視,避災路線要記熟
《煤礦安全規程》第9條規定:煤礦企業必須編制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修改。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由礦長負責組織實施。煤礦企業每年必須至少組織一次礦井救災演習。
《煤礦防治水規定》第117條規定:礦井應當設置安全出口,規定避水災路線,設置貼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標,并讓全體職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夠安全撤離,避免意外傷亡事故。
因此,在煤礦企業每年一次的礦井救災演習中,每個職工都要重視演習,熟記井下水災避災路線、安全出口,知道哪里可以去,哪里不能去。
1.2 避險系統要熟悉,安全設施要利用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下發了《關于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通知》(安監總煤裝〔2010〕146號)。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指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信聯絡系統。
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支建煤礦發生洪水淹井,造成69名礦工被困。經過76個小時的艱苦營救,被困的69名礦工全部生還。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該礦井具有一定的防災抗災能力。煤礦井下有避難硐室、電話、壓風管路和防塵噴水管線,提供了通訊、通風送氧、輸送流食的通道,形成了“三條生命線”。
觀看視頻《河南支建煤礦搶險救災奇跡》。
1.3 透水預兆要牢記,發現隱患快撤退
《煤礦安全規程》第266條規定: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煤層變濕、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來壓、片幫、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鉆孔噴水、底板涌水、煤壁潰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應當立即停止作業,報告礦調度室,并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在原因未查清、隱患未排除之前,不得進行任何采掘活動。
觀看視頻《左云煤礦透水事故》、《廣東梅州大興煤礦透水事故》,這些透水事故在發生前,都有明顯的透水征兆。在左云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前幾天打鉆時,鉆孔里的水噴兩米多遠,說明離老空水已經很近了。
1.4 透水一旦發生后,事故報告要及時
在透水發生的第一時間,在現場和附近工作地點的人員,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判斷和觀察突水的地點、水的來源、涌水量和危害程度以及井下人員目前的情況報告給調度室,與此同時向附近和下水平的工作人員發出警告。
這些努力將會為接下來的救災提供極為重要的參考。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支建煤礦發生洪水淹井,造成69名礦工被困。搶險救災指揮部圍繞“一堵”(堅決堵住潰水區不再漏水)、“二排”(加快排水清碴速度)、“三送”(送風、送氧、送奶)的搶救方案,經過76個小時的艱苦營救,被困的69名礦工全部生還。主要得益于事故報告及時,為救援爭得了寶貴時間。發現透水事故后及時通知調度室及時撤離人員,減少了井下被困人數。同時及時向縣煤炭局、安監局匯報,并請三門峽市、義煤集團等救護隊到現場救援。
1.5 水勢兇猛不要慌,緊緊抓住固定物
透水時,如果水勢很猛,沖力很大,情況不允許轉移和躲避,則要緊緊抓住棚腿、棚梁或其他固定物件不放,防止被水頭打倒沖走,等水頭過去之后再轉移。
王家嶺礦“3.28”獲救者(一名湖南籍工人)口述:“我在山西好幾年了。以前也在一些煤礦干過。出事那天,是我來到這個工地上班后第一天下井作業。水位越來越高,我前面的巷道頂部全被淹了。我用皮帶捆住腰,吊在巷道里的錨桿上,一直吊著。我的下半身泡在水里,泡了3天3夜。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水位下降了許多,我就趕緊下水游,游到了位置高的地方?!?/p>
1.6 面對水頭要鎮靜,盡快撤到上水平
等水頭過去之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到突水地點以上的水平,盡量避免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獨頭巷道。
王家嶺礦“3.28”獲救者(山西陽城籍工人)口述:“我們4隊有個老工人,姓高。他年齡大、有經驗。老高想了個辦法,帶我們逃到地勢高的地方搭架子。我們合伙用井下的井架和網片搭了個架子,有五六十公分高,能坐二三十個人,盼著救援快點來?!?/p>
1.7 退路如果被水淹,切忌潛水去亂鉆
撤退途中因冒頂或積水堵住退路,嚴禁盲目采取潛水等冒險行為來脫離險區,因為潛水容易被水中雜物纏繞或撞擊而溺水死亡,應該靜等救援。
2010年6月3日凌晨5時許,晉煤集團天安公司效南煤礦因盲目進行掘進,導通采空區積水,造成透水事故。事故發生后,在三三采區運輸下山作業的掘進一隊7名工人,因為工作面瓦斯濃度高,正往三三采區運輸下山巷的平臺上走,剛上到平臺,就看到有水從巷道的皮帶處流下來,將平臺下的巷道淹沒,于是7名工人趕忙爬到距離平臺有3米高的棚架上避險。水位下降后,工人吳某說:“我游過去給大家看看情況,去找人救大家。”說完就穿著衣服下到了水中沿皮帶的方向往上游,但游了一會就被水淹沒了(6月6日,現場救援人員發現遇難的礦工吳某,其余6名工人獲救)。endprint
1.8 判斷是否老空水,若是戴好自救器
當老空水涌出,使所有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時,現場人員應立即佩戴隔離式自救器或壓縮氧自救器。在尚未確定所在地點空氣成分能否保證生命安全時,決不能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夾,以免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老空水的判斷:老空水搓動有潤滑感,發澀,有臭味,透明度差,有毒有害氣體增加,一定要戴好自救器。
1.9 下山出口若被淹,獨頭上山暫躲避
對于上山掘進施工人員和來不及撤到上一水平的人員,如果獨頭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已被淹沒、堵塞而無法撤退時,則可在獨頭工作面避難待救。因獨頭上山內的空氣在短時間內被水壓縮后形成了高壓氧倉,壓力增大,不僅能阻止水繼續上升,還能阻止有害有害氣體進入。2004年10月26日東北某礦發生水災事故,3名四川籍礦工生還。他們3人撤退到了一獨頭巷道內,被困了5天5夜后全部生還。而另1名礦工與他們沖散后,不幸遇難。
1.10 被困井下心莫慌,節省體力等救援
避難人員在避難時應靜臥休息,避免不必要的體力和氧氣消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要克服困難,切不可悲觀消極與急躁;要堅信組織上一定會前來營救,一定能安全脫險。
煤礦井下透水被困可以活多久?應該指出,煤礦發生事故后,礦工在井下被困一二十天乃至更長時間后,仍能生還的事例并不少見。1976年,唐山發生地震,開灤礦務局趙各莊煤礦5名礦工被困井下15天后得救。1927年,山東華塢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后,大批礦工被困井下,其中有28名礦工困21天后得救。1941年6月,淮南大通煤礦透水,2名礦工在井下被困19天零3小時,后被救出,幸存礦工名叫余月和。新中國成立前,河南觀音堂煤礦一次透水事故中,有個叫劉茂水的礦工在井下被困了28天得救。
看看歷史文獻中的一些記載:《博山縣志》上記載,山東博山縣山頭莊某煤窯發生透水事故,1個多月后,礦工王騰子不死而獲救。該志卷十五載:“山頭莊某煤井被水淹沒,工人數百名溺焉。月余,水既涸,聞橫洞中有人語。繼而察知為工人王騰子,因出諸井面細詢之。乃知水方來時,伊即奔避高處,故得不死。”還有在井下存活長達1年多的記載。清代末年陜西銅川礦區“陳爐鎮三井炭窠,井中水至,煤工三十人被淹……經歲余,窠主為淘井,始知當時水入他道,工人非淹斃,乃久餓并窒息而死也。一一出之,尸抵井外,更生者二十九人……惟一死。貴州《興仁縣志》載:“有挖煤入洞而洞門陷者,幽于洞中已三年。后開此洞,始負之出,則遍體黃毛長寸許。亦言洞中有浸水盞許……日飲其水不饑。其人尚在,能夜間視物如晝。咸異之?!边@件事是作為一項“奇跡”被寫入《縣志》的,確實讓人稱奇。
1.11 找到避難好空間,相信政府相信黨
2009年6月17日,貴州晴隆新橋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其中3名礦工被困井下25天計604小時后奇跡生還,創造了同等條件下,人類的生存極限,原因就是隊里的一位老工人熟悉井下巷道系統,知道一條高水平的巷道三平巷,才讓這幾個工人死里逃生。還要更重要的是我們政府從未放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停止救援工作,才使他們的堅持有了意義(電影《幸存日》故事就取材于該礦難的求援事件)。觀看電影《幸存日》片段。
2 結語
2.1 教學方法及效果
在水災避災的講授中采用多媒體、圖片、事故案例、視頻錄像等大量資料,來增強學生學員學習的興趣。用一張張漫畫來進一步說明避災措施,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來增強學員的印象,突出這些避災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用精煉通俗的語言概括,便于學員記憶,且“水災避災11招”讀起來朗朗上口,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2.2 水災避災11招
第一招:救災演習要重視,避災路線要記熟;第二招:避險系統要熟悉,安全設施要利用;第三招:透水預兆要牢記,發現隱患快撤退;第四招:透水一旦發生后,事故報告要及時;第五招:水勢兇猛不要慌,緊緊抓住固定物;第六招:面對水頭要鎮靜,盡快撤到上水平;第七招:下山出口若被淹,獨頭上山暫躲避;第八招:判斷是否老空水,若是戴好自救器;第九招:退路如果被水淹,切忌潛水去亂鉆;第十招:被困井下心莫慌,節省體力等救援;第十一招:找到避難好空間,相信政府相信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