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煒
摘 要:在各類刑事案件現場中,手印是非常重要的痕跡物證,在案件偵破中往往起到關鍵的作用。本文結合力學知識、統計理論和手指生理結構特點,分析了膠帶粘面提取手印的形成機理,與正常的油墨捺印手印進行了對比,并通過大量的捺印實驗總結出了有價值的對比結論。對于公安一線的指紋鑒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并對紋線模糊指紋提取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手印 油墨 膠帶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233-04
1 器材
捺印桌,捺印盒,捺印紙,清洗用具,黃色封箱膠帶,碳素墨水,滴管,透明塑料片,長方形大理石板(約20×10×1 cm),電吹風,水。
2 實驗研究
2.1 油墨三面捺印的操作方法
通過油墨捺印方法在紙張上對指頭進行三面捺印,并對指紋加以觀察。注意被捺印人手上有油垢污垢時,必須用水洗凈,擦干后再捺印;捺印紙邊一定要與桌邊平齊,以適宜捺印動作;沾取油墨和捺印時用力要均勻,只能滾動一次,不可挪動、停頓、重復或倒退。由同乳突紋線清晰手指與乳突紋線模糊手指捺印分別各捺印一枚指紋。
2.2 膠帶粘面三面捺印的操作方法
在膠帶粘面上對指頭進行三面捺印,然后將膠帶粘面上指紋進行顯現,加以觀察。將黃色封箱膠帶在大理石板上纏繞一圈(硬質光滑板塊即可,因大理石較易取得,故本試驗采用大理石板),膠帶光面貼著大理石板,將膠帶粘面露出。捺印好手印后,進行顯現。顯現時,將捺印有指紋的膠帶粘面水平放置,用滴管將碳素墨水滴在膠帶粘面上,然后輕輕晃動,使墨水覆蓋捺印出來的整枚指紋。約一分鐘后,將膠帶粘面用水洗凈,然后用電吹風吹干(無條件時,也可自然晾干),將透明塑料片平鋪貼在膠帶粘面指紋處,這樣可以將指紋固定保存好。
2.3 油墨三面捺印手印和膠帶粘面三面捺印手印的比較實驗
2.3.1 乳突紋線清晰手指捺印指紋的比較
紋線清晰手指是手指的乳突紋線清晰,小犁溝具有一定深度。(見圖1)
首先,統計A~J十名同學同一手指分別進行十次油墨三面捺印時,中心到三角的間距,計算平均值,并與指紋原始的數值進行對比,見表1,效果圖見圖2。
由表1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通過油墨進行三面捺印時,紋線間距均值均大于指紋原始的數值,因此可知油墨進行三面捺印時會導致紋線間距變大,密度變小。
由圖2可以發現,油墨三面捺印時手印整體形態變化不大,外圍特征位置關系基本不變,特征間角度基本不變。
然后,統計A~J十名同學同一手指分別進行十次膠帶粘面捺印時,中心到三角的間距,計算平均值,并與指紋原始的數值進行對比,結果見表2,效果圖見圖3。
由表2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進行膠帶粘面捺印時,紋線間距均值均大于平面捺印,因此可知此種情況下紋線間距變大,密度變小。
由圖3可以發現用膠帶粘面捺印時手印整體形態變化不大,外圍特征位置關系基本不變,特征間角度基本不變。
2.3.2 乳突紋線模糊手指捺印手印的比較
紋線模糊是指手指脫皮、磨損、乳突紋線模糊,小犁溝不夠深的指紋,其紋線用肉眼觀察或者進行拍攝,均不清晰。(見圖4)
首先統計A~J十名同學用同一手指分別進行十次油墨捺印時,三角到水平方向距離三角10條紋線的間距,計算平均值,并與指紋原始的數值對比,見表3,圖5。
由表3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進行油墨捺印時,三角到水平方向距離三角10條紋線的間距均大于平面捺印,因此可知此種情況,左右方向的水平距離變長,花紋密度變小。
由圖5可以發現,油墨三面捺印時,多次捺印后,仍無法獲得完成清晰的手印。
然后統計A~J十名同學用同一手指分別進行十次膠帶粘面時,三角到水平方向距離三角10條紋線的間距,計算平均值,并與指紋原始的數值進行對比,見表4,圖6。
由表4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進行膠帶粘面捺印時,三角到水平方向距離三角10條紋線的間距均大于平面捺印,因此可知此種情況,左右方向的水平距離變長,紋線間距變大,花紋密度變小。
由圖6可以發現膠帶粘面捺印時可以獲得較為清晰的手印。
2.3.3 兩種方捺印法各種具體細微特征的變化規律對比
由上述實驗的統計表可以得出,無論采取哪種捺印方法,對比原始指紋,均會產生紋線間距變大,花紋密度變小的情況,這與三面捺印時手部的運動情況密切相關。而膠帶粘面捺印方法所產生的變化程度比油墨捺印所產生的變化程度要小,這是與膠帶粘面不同于油墨捺印手印形成機理有關的。
對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得的捺印效果圖7,特著重于對模糊指紋捺印的手印進行對比,能夠發現以下幾點。
(1)乳突花紋的粗細變化。
通過觀察被“”符號所標示的部位可以觀察到,油墨捺印的手印紋線粗大,存在一定的中斷,邊緣粗糙;而膠帶粘面所提取的手印紋線較細,且紋線連貫,邊緣平整,相比較油墨捺印,其表現力較強。
(2)花紋間的形狀,間隔的變化。
在進行手印的捺印時,乳突花紋的形狀會隨著作用力大小、方向的不同而發生改變。通過觀察被“”符號所包括的區域內花紋,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的手印,在這片區域內的花紋幾乎聯連在了一起,而無法觀察其具體特征;由較帶粘面所提取的手印,在這片區域內的紋線間距離明顯,能夠用于手印的比對和同一認定。
(3)花紋中心和三角的變化。
由于作用力大小、方向的不同,會使花紋中心或三角內部結構發生變化。 此外,三角與中心的位置關系也可能產生變化。如果花紋有兩個三角,三角與三角之間的距離和高低位置也可能發生變化。endprint
觀察原始的模糊指紋與對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可發現,模糊指紋中心的在通過油墨捺印后,特征也有所減少,但其程度不及油墨捺印的手印,其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因此,相比較而言,采用膠帶粘面進行手印提取的手印,中心部位保存較好,其產生的差異點可以用科學方法解釋。因此,模糊指紋捺印后,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其特征表現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油墨捺印。
(4)紋線細節特征形態結構的變化。
其變化的共同點是壓力小時,連接的紋線變分離。壓力大時,分離的紋線變連接。效果見表5。
經無法辨認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中心出現了與原始指紋的差異點,其變化如圖所示,在中心花紋的某些部位產生了可科學解釋的差異點。
而在油墨捺印的手印中三角部位可用特征對比原始的模糊指紋明顯減少,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花紋區域容易產生壓力大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在手印的邊緣區域,則較容易產生壓力小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
(5)細節特征數量的變化。
通過將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與原始的模糊指紋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花紋可辨認的一些區域,會出現一些細節特征的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數量也只產生少量的變化。
(6)“疤痕”的出現。
疤痕是乳突紋線發生聚縮而形成的,其顯著特點是周圍乳突紋線向疤痕邊緣聚集。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附近由“”標示的部位出現了一小塊類似疤痕的特征;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在同一部位則沒有產生。原始的模糊指紋實際上是沒有這個傷疤的。可以看出,膠帶粘面提取模糊指紋時,對手印特征表現的真實性,同樣優于油墨捺印的方法。
3 實驗結果及討論
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油墨捺印在表現乳突紋線模糊手指指紋時,由于指紋紋線太淺,無法清晰顯現。而膠帶粘面提取乳突紋線模糊指紋的手印時,可以把紋線的細節特征表現得很好,不但能夠保留一定數量的可用特征,同時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該指上小犁溝的印痕及汗孔所表現出來的小孔。對于模糊指紋的提取,膠帶粘面捺印方法與油墨捺印方法相比,具有一定優勢。
參考文獻
[1] 耿慶杰.手印顯現手冊[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7.
[2] 耿慶杰,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3] 徐艷萍.涂料與顏料[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 劉程等.表面活性劑大全[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5] 周學良.精細化工助劑[M].北京精細化工出版社.
[6] 羅瑞彪.疑難手印顯現[M].北京:群眾出版社.
[7] 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8] 羅亞平.手印顯現技術[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6.
[9] 李善光.潛在手印顯現工藝[M].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9.
[10]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11] 劉正超.染化藥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12] 劉耀.物證鑒定科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8.
[13] 羅亞平.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4]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9.
[15] 姚力,呂曉森.中國痕檢技術的創新性研究與實踐[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12.
[16] 劉文.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指紋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1.endprint
觀察原始的模糊指紋與對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可發現,模糊指紋中心的在通過油墨捺印后,特征也有所減少,但其程度不及油墨捺印的手印,其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因此,相比較而言,采用膠帶粘面進行手印提取的手印,中心部位保存較好,其產生的差異點可以用科學方法解釋。因此,模糊指紋捺印后,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其特征表現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油墨捺印。
(4)紋線細節特征形態結構的變化。
其變化的共同點是壓力小時,連接的紋線變分離。壓力大時,分離的紋線變連接。效果見表5。
經無法辨認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中心出現了與原始指紋的差異點,其變化如圖所示,在中心花紋的某些部位產生了可科學解釋的差異點。
而在油墨捺印的手印中三角部位可用特征對比原始的模糊指紋明顯減少,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花紋區域容易產生壓力大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在手印的邊緣區域,則較容易產生壓力小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
(5)細節特征數量的變化。
通過將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與原始的模糊指紋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花紋可辨認的一些區域,會出現一些細節特征的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數量也只產生少量的變化。
(6)“疤痕”的出現。
疤痕是乳突紋線發生聚縮而形成的,其顯著特點是周圍乳突紋線向疤痕邊緣聚集。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附近由“”標示的部位出現了一小塊類似疤痕的特征;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在同一部位則沒有產生。原始的模糊指紋實際上是沒有這個傷疤的。可以看出,膠帶粘面提取模糊指紋時,對手印特征表現的真實性,同樣優于油墨捺印的方法。
3 實驗結果及討論
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油墨捺印在表現乳突紋線模糊手指指紋時,由于指紋紋線太淺,無法清晰顯現。而膠帶粘面提取乳突紋線模糊指紋的手印時,可以把紋線的細節特征表現得很好,不但能夠保留一定數量的可用特征,同時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該指上小犁溝的印痕及汗孔所表現出來的小孔。對于模糊指紋的提取,膠帶粘面捺印方法與油墨捺印方法相比,具有一定優勢。
參考文獻
[1] 耿慶杰.手印顯現手冊[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7.
[2] 耿慶杰,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3] 徐艷萍.涂料與顏料[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 劉程等.表面活性劑大全[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5] 周學良.精細化工助劑[M].北京精細化工出版社.
[6] 羅瑞彪.疑難手印顯現[M].北京:群眾出版社.
[7] 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8] 羅亞平.手印顯現技術[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6.
[9] 李善光.潛在手印顯現工藝[M].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9.
[10]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11] 劉正超.染化藥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12] 劉耀.物證鑒定科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8.
[13] 羅亞平.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4]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9.
[15] 姚力,呂曉森.中國痕檢技術的創新性研究與實踐[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12.
[16] 劉文.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指紋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1.endprint
觀察原始的模糊指紋與對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可發現,模糊指紋中心的在通過油墨捺印后,特征也有所減少,但其程度不及油墨捺印的手印,其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因此,相比較而言,采用膠帶粘面進行手印提取的手印,中心部位保存較好,其產生的差異點可以用科學方法解釋。因此,模糊指紋捺印后,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其特征表現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油墨捺印。
(4)紋線細節特征形態結構的變化。
其變化的共同點是壓力小時,連接的紋線變分離。壓力大時,分離的紋線變連接。效果見表5。
經無法辨認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中心出現了與原始指紋的差異點,其變化如圖所示,在中心花紋的某些部位產生了可科學解釋的差異點。
而在油墨捺印的手印中三角部位可用特征對比原始的模糊指紋明顯減少,可用于標畫的特征數量減少情況如圖所示。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花紋區域容易產生壓力大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在手印的邊緣區域,則較容易產生壓力小時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
(5)細節特征數量的變化。
通過將兩種不同捺印方法所獲得的模糊指紋捺印效果圖與原始的模糊指紋對比,可以發現,通過油墨捺印時,在花紋可辨認的一些區域,會出現一些細節特征的變化。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手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及手印的邊緣區域只會出現少量的特征形態結構變化,其特征形態結構與原始指紋基本相符,數量也只產生少量的變化。
(6)“疤痕”的出現。
疤痕是乳突紋線發生聚縮而形成的,其顯著特點是周圍乳突紋線向疤痕邊緣聚集。通過油墨捺印時,在手印中心區域附近由“”標示的部位出現了一小塊類似疤痕的特征;而通過膠帶粘面提取的手印在同一部位則沒有產生。原始的模糊指紋實際上是沒有這個傷疤的。可以看出,膠帶粘面提取模糊指紋時,對手印特征表現的真實性,同樣優于油墨捺印的方法。
3 實驗結果及討論
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油墨捺印在表現乳突紋線模糊手指指紋時,由于指紋紋線太淺,無法清晰顯現。而膠帶粘面提取乳突紋線模糊指紋的手印時,可以把紋線的細節特征表現得很好,不但能夠保留一定數量的可用特征,同時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該指上小犁溝的印痕及汗孔所表現出來的小孔。對于模糊指紋的提取,膠帶粘面捺印方法與油墨捺印方法相比,具有一定優勢。
參考文獻
[1] 耿慶杰.手印顯現手冊[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7.
[2] 耿慶杰,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3] 徐艷萍.涂料與顏料[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 劉程等.表面活性劑大全[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5] 周學良.精細化工助劑[M].北京精細化工出版社.
[6] 羅瑞彪.疑難手印顯現[M].北京:群眾出版社.
[7] 劉少聰.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8] 羅亞平.手印顯現技術[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6.
[9] 李善光.潛在手印顯現工藝[M].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9.
[10]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11] 劉正超.染化藥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12] 劉耀.物證鑒定科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8.
[13] 羅亞平.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4] 羅亞平.痕跡檢驗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9.
[15] 姚力,呂曉森.中國痕檢技術的創新性研究與實踐[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12.
[16] 劉文.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指紋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