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輝
摘要:運用數字實驗技術探究錐形螺旋狀銅絲罩對酒精燈火焰溫度的影響,分析銅絲能熄滅酒精燈的原因,從而認識生產生活中銅絲為何能用于滅火防爆,體會數字實驗技術相比于傳統實驗的優勢。
關鍵詞:酒精燈;火焰溫度;銅絲罩;演示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6–005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的提出
講到義務教育九年級《化學》第四章“燃燒和滅火”時,在課堂上演示了一個實驗(如圖1),將直徑1.2 mm左右的家用電線的普通銅絲繞成15~20圈、圈間隙約0.5 mm、高25~30 mm的錐形螺旋狀的罩。隨著銅絲罩的垂直下移,可觀察到酒精燈火焰越來越小,最終完全熄滅了。銅絲滅火了!銅絲能滅火?學生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對學生提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
學生回答1:螺旋狀銅絲隔絕了氧氣,使酒精不能燃燒;
學生回答2:在加熱條件下銅絲與氧氣反應消耗了氧氣,沒有了助燃物氧氣,使酒精不能燃燒;
學生回答3:銅絲是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將熱量散失,使溫度降到酒精的著火點以下……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學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2 問題的解決
(1)向學生展示螺旋狀銅絲,學生隨即否定了回答1;
(2)將銅絲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1 min后冷卻,銅絲表面變黑,再次重復實驗,酒精燈依然熄滅,學生思考后否定了回答2;
(3)利用DIS數字實驗技術的溫度傳感器進行了如下實驗:
資料1:酒精燈的焰心為酒精蒸氣,本實驗所用酒精燈(如圖2)的焰心高度約為15 mm(從離燈芯計),筆者通過三次平行測定,離燈芯5~10 mm處溫度約為 500℃,這與錢揚義先生“酒精燈火焰溫度外焰最高嗎”文章中所測溫度基本相似[1]。
資料2:酒精的著火點是696 K(423℃),閃點是285 K(12℃)[2];
酒精混合物閃點:80%酒精(19℃),60%酒精(22.75℃),40%酒精(26.25℃);
本實驗所用酒精為普通燈用酒精(用95%工業酒精配制,酒精濃度約為80%)。
3 具體實驗步驟
(1)將酒精燈置于大燒杯中,以減少空氣流動對酒精燈火焰溫度的影響。
(2)將采集時間間隔設為1 s,按圖3所示,用溫度傳感器測出從外焰到離燈芯5~10 mm的焰心溫度,繪制為曲線1(如圖5所示)。
(3)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螺旋狀銅絲中間,將銅絲下壓,按圖4所示,重復上述步驟,繪制曲線2(如圖5所示)。

4 實驗數據及結論
根據圖像和資料,學生明顯發現:本實驗中錐形螺旋狀銅絲下壓,溫度明顯下降,說明銅絲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將熱量很快散失,使溫度降到酒精的著火點以下。
同時本實驗中銅絲經過處理(將直徑1.2 mm左右銅絲繞成15~20圈,圈間隙約0.5 mm,總高25~30 mm的錐形螺旋狀)對氣流流動也會產生影響:廢熱氣流受冷卻后不再快速上升,堵在火焰上方,使新鮮空氣難以補充上來。
綜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最終使酒精燈熄滅。
5 問題的啟示
(1)生產生活中散熱架、電腦CPU散熱器等都是利用銅絲良好的散熱性能而達到防火防爆的,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理論聯系生活,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通過本實驗對滅火的原理有了更好的認識。
(2)科學實驗是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的。有些問題受到傳統實驗條件的約束,無法解釋,借助DIS數字實驗技術,能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本實驗中關于酒精燈火焰溫度變化的問題。
隨著DIS實驗技術的逐漸普及,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入數字實驗,不但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還可以革新中學化學實驗的內容,拓展實驗方法,節省實驗時間。同時讓學生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是新課標“讓學生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的方法”的基本理念[3]。
參考文獻:
[1]錢揚義,陳國泉.酒精燈火焰溫度外焰最高嗎[J].化學教育,2006,(7):52~54.
[2]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czhx/xshzx/ tbxxzy/xjsh9s/dqdy/xyshpin/201008/t20100826_745125.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