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達新 何斌
《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提出、“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等觀念的提倡,使得檢察工作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中央對瀆職侵權檢察工作高度重視,2010年還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犯罪工作的意見》,人民群眾也對反瀆職侵權部門在反腐敗斗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在司法實踐中,瀆職侵權案件仍然存在線索發現難、證據收集難、定性處罰難等困難。因此,瀆職侵權檢察部門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振奮精神,轉變作風,切實加大反瀆職侵權工作力度,充分發揮瀆職侵權檢察職能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努力實現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根本要求。
一、新形勢下反瀆職侵權工作發展機遇的把握
(一)增強做好新形勢下反瀆職侵權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要以開展專項工作為契機,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讓反瀆工作也“接接地氣”。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對反瀆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密切關注侵犯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法行為,進一步加大查辦瀆職侵權犯罪工作力度,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回應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反瀆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二)轉變執法理念,強化證據意識,尊重保障人權
新刑訴法更加強調證據合法性審查,要求辦案人員更加強化證據意識。因此,在反瀆工作中,應進一步強調以證據為核心,依法、客觀、全面、及時地收集證據。不僅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無罪、罪重罪輕各方面的證據,更要注重合法地收集和固定證據。既要重視收集控訴證據,也要重視收集辯護證據;既要重視收集直接證據,也要重視收集間接證據。要圍繞犯罪構成要件收集、固定證據,運用證據來證實犯罪,改變過去重有罪證據輕無罪證據、重口供輕證據、重證據客觀性輕證據合法性、重實體輕程序等錯誤理念,樹立依法、全面收集、固定和運用證據的理念,始終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
(三)轉變偵查方式,強化初查力度
面對修改后刑訴法的新要求,必須進一步強化初查意識,主動將偵查重心前移,力爭在初查階段獲取和固定主要犯罪證據,促使案件成功突破。要在認真分析研判案件線索的基礎上,精心確定初查的重點、步驟和時機,客觀、全面、細致地開展精細化初查,綜合運用詢問、調取證據、查詢存款匯款、勘驗、檢查、鑒定等多種手段調查取證;對于關鍵證據以及隨著時空變化容易毀損、滅失的證據,應在第一時間收集、固定和保全,為立案偵查奠定堅實基礎。
(四)轉變辦案模式,實現協同作戰
單靠反瀆部門來推動反瀆工作進一步跨越式發展不太現實,必須開展縱向與橫向的協同作戰。在縱向上,在檢察機關內部應進一步完善反瀆部門與偵查監督、公訴、技術、監所等部門的協作配合與監督制約機制,實現從反瀆部門獨立辦案向有效整合資源、加強內部協作的轉變,提升執法辦案的整體效能。在橫向上,要繼續推進與公安、審計等相關單位建立查處重大復雜瀆職侵權違法犯罪聯席會議機制,把這項制度與黨委領導下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支持反瀆職侵權工作、協調查辦大案要案的作用。要繼續利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平臺,加強對不移送和明顯違法行政案件的法律監督。
二、新形勢下反瀆職侵權工作挑戰的應對
(一)提高線索發現的有效性
要變被動為主動,轉變以往主要依賴舉報和移送、等案上門的思想,增強職業敏銳性,主動出擊。要針對瀆職侵權犯罪主體復雜化、發案行業和領域分散化、犯罪手段隱蔽化、危害結果多樣化特點,注重從熱點部門、熱點行業及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領域、重點領域入手,以走訪為主要渠道深入鄉鎮、街道,耐心聽取群眾反映,注意了解和收集瀆職侵權案件線索,逐步形成案情信息暢通、辦案環境良好、群眾反映滿意的管理有序、布局合理的線索發現機制和評價機制。
(二)提高偵查工作的規范性
必須嚴格執行《刑法》、《刑事訴訟法》等各種實體法、程序法的規定,做到實體法、程序法并重;重視保障所有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各項訴訟權利,做到打擊與保護并重;嚴格執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按照“全面、全部、全程”的要求,對辦理的每一起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的每一次訊問都要實行不間斷的錄音錄像;錄音錄像時同步制作訊問筆錄,使訊問筆錄與同步錄音錄像內容一致;嚴禁以刑訊逼供、指供、誘供等其它非法手段獲取證據;嚴格遵守法定辦案期限,嚴禁超期羈押、相互借辦案時間等違法行為,做到公正和效率相統一。
(三)提高辦案質量
“辦案質量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辦案質量是體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權威的前提,是我們執法水平、辦案能力、執法形象的具體體現,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平和正義目標的實現。尤其是瀆職侵權案件,涉及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更不能有絲毫的偏差。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辦案質量的認識,將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的執法理念貫徹到查辦瀆職侵權犯罪中,并采取諸如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線索受理初查評估制、立案請示、疑難案件討論制、案件終結評議制等新舉措,在每一個辦案環節上把好關,使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得住、訴得出、判得了。
(四)提高偵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偵查力”的理念,推進偵查信息化、裝備現代化建設。隨著科技的發展,職務犯罪的智能化、隱蔽化、復雜化使得常規偵查手段已難以滿足偵查需求。這就要求偵查人員應采用現代科技手段或特殊偵查措施,更加注重辦案策略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實際應用,通過科學方法和綜合手段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進查辦瀆職侵權犯罪工作質量和水平有效提高。
三、新形勢下反瀆職侵權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一)辦案規模新擴大
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反瀆部門辦案規模不夠仍然是反瀆工作的主要矛盾。曹建明檢察長指出:“執法辦案是檢察工作的基本內容和實施法律監督的基本措施,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發展服務的基本措施,離開了執法辦案,檢察機關就不能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能”。因此,辦案始終是反瀆部門的第一要務,必須適應新形勢,加大辦案力度,擴大辦案的領域和總量,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促進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二)信息化建設新發展
加強偵查信息化建設是轉變偵查模式的有效途徑,是我們充分挖掘現有人力物力資源、提高執法辦案水平的必然要求。力爭全面搭建行政部門職能信息數據查詢平臺,涵蓋各行政部門的具體職能、執法權限、執法程序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等信息,并據此迅速熟悉行政部門的職能權限、核心業務、執法規程、責任劃分及其法律依據等信息,從而為確定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違法、準確界定犯罪行為的責任人員及各責任人的具體責任等提供方便。要有效整合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加強同公安、銀行、移動通信等部門協調聯系,將上述單位信息查詢平臺應用到瀆職侵權犯罪案件偵查中。
(三)辦案效果新提升
要始終堅持把依法查辦瀆職侵權犯罪與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地把反瀆職侵權工作置于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大局之中進行謀劃和推進,把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的關注點作為反瀆職侵權工作的著力點和查辦案件的重點,做到辦案不忘發展穩定、辦案促進穩定。在加大執法辦案力度的同時,充分發揮反瀆部門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四)隊伍建設新加強
機構隊伍建設是完成反瀆職侵權工作各項任務的組織保障,具有基礎性和根本性意義。要深刻把握“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基本要求,根據反瀆工作的特點,自覺踐行執法為民理念,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刑法瀆職罪一章所規定的33個罪名,涉及土地管理、林業、文物保護、衛生防疫、海關監管、教育行政等多個行業和部門,涉及大量行業、部門法律、法規,技術、專業性、政策性強。偵查發生在這些領域的瀆職犯罪案件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要結合偵查辦案實際,開展業務培訓、崗位練兵,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門培訓和實踐鍛煉,著力提高干警辦理復雜案件的能力、挖掘線索的能力、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執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