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




制定世界上最嚴厲的懲處標準,與建立世界上最領先的監管體系,到底哪一個更奏效,臺灣“地溝油”事件或許可以提供一個參照。
2014年9月4日,臺灣地區發生震驚全球的“地溝油”事件,波及兩岸三地,一千多家企業受到牽連,這起事件目前仍在持續發酵,在島內演變成了一場政治風波。如同大陸歷次發生“地溝油”事件后的社會反應,港臺地區也展開了食品安全的大反思。
有著“美食王國”之稱的臺灣是全球最早采用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區之一,香港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也一直被大陸民眾仰羨,但這起事件讓人們赫然發現,“地溝油”原來并非“我們這邊”的特產,“那邊”一直被追捧的監管體系原來也力有不逮。
臺灣“地溝油”事件似乎更進一步坐實了“地溝油”的國恥地位,但不要以為這就是中國特色,歐美日本等在上世紀也曾飽受我們現在一樣的困擾。今天,他們的餐桌上卻極少出現“地溝油”, 這當中有何經驗可循?
最新的消息是,臺灣將修法加重食品安全刑罰,致人死亡者或被判無期。其實要論嚴厲程度,根本不及大陸,2013年5月,中國“兩高”明確利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等違法行為最高可判處死刑。
最嚴厲的懲處標準與最領先的監管體系,雙管齊下是否可以幫助我們掃除“地溝油”?
《新民周刊》再次追蹤,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收不進來
9月15日深夜11點,位于上海鬧市區的壽寧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這條以小龍蝦聞名的美食街迎來了一天中的客流高峰,一鍋鍋小龍蝦冒著熱氣被端到食客面前,香味彌漫至整個街區。無論哪一種烹飪方法,小龍蝦的美味都離不開高溫油炸。油料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小龍蝦的口感與食客的安全,一桶桶精制食用油被當眾倒入油鍋,打消了人們的顧慮。但很少有食客去關心這條高耗油美食街的廢棄老油的去向,是被店家回收當作“千滾油”了?還是直接偷排進入了污水管道?或者在食客散去、整條街歸于寧靜后,被騎著黃魚車的“地溝油”販子偷運至暗處?
這樣的疑問同樣存在于以火鍋聞名的四川、重慶地區,2011年,中國公安部指揮破獲了一起跨越14省市的特大收販并利用“地溝油”制售假冒偽劣食用油的大案——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柳立國案”。主犯柳立國在2013年初被判處無期徒刑,為中國“地溝油”歷年大案中的最嚴厲判決。“柳立國”案中“地溝油”的一大來源地就是四川、重慶地區,川菜重油,尤其是火鍋要用到大量的辣油。
中國公安部等六部委從2011年8月開始集中打擊“地溝油”,破獲了包括“柳立國案”在內的一批大案要案,并由此開展了全國性的大整頓,三年過去了,有何成效?尤其是在2013年刑罰司法解釋提升至死刑后,“地溝油”是否被就此遏制?
《新民周刊》了解到,為了不讓廢油回流餐桌,成都2012年10月開始實施《成都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對餐廚垃圾統一收運、集中處理。作為全國首批3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的成都,有8家正規企業可回收廢棄油脂。這些公司與成都餐飲企業簽訂回收餐廚廢油協議,再用于生產生物柴油。但這些企業卻因收不到足夠的廢油,“吃不飽”連年虧損。比如成都市城衛環??萍加邢薰荆M管和成都近200家餐飲企業簽有協議,但卻依然收不到油,收油車甚至有時空車返回,很多協議不得不中止。
放眼全國,“地溝油”處置企業喊餓的情況比比皆是,油到哪里去了?《新民周刊》注意到,作為全國特大餐飲消費城市的上海也一度如此。
上海是全國率先將餐廚垃圾處理管理納入依法管理范疇的城市,早在2005年1月就頒布了《上海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當年5月,上海綠銘環??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上海綠銘”)與上海中器環??萍加邢薰荆ㄒ韵潞喎Q“上海中器”)通過公開競標,取得了上海市餐廚垃圾處置權,成為上海僅有的兩家擁有廢棄油脂處置資質的企業。
2005年,根據上海市容環衛局和上海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的調研,當時上海每天地溝油產出量在80噸左右。據此,兩家企業將各自的日處理廢棄食用油脂的能力設計在40噸,年處理能力12000噸。但實際情況卻是此后至2011年間的六年,兩家企業的實際收油量少得可憐。
上海綠銘副總經理周玉亮回憶,從2007年至2010年,累計完成處置廢棄食用油脂僅1400多噸,平均每個月的處置量甚至不及當初設計的一天的處置量,基本上處于停產狀態。上海中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楊建斌介紹,當時上海中器月收油兩三百噸,沒有足夠的“地溝油”,生物柴油生產線也只能開開停停。
虧損一度讓兩家企業難以為繼,周玉亮透露,上海綠銘虧損高達一年一千萬元,當然,這家企業的窘境也與其自身經營狀況有關,存在著資金鏈短缺與生產工藝不穩定的問題。
上海中器卻原本有著上海綠銘不可比擬的優勢,公司由中石油旗下的上海中油潔能環保有限公司與日本大器株式會社共同注資四千萬元成立,日本大器株式會社之所以選擇投資,就是因為在日本地溝油變廢為寶已經取得了成功,但這樣的資本與技術背景仍未能避免上海中器的生存危機,楊建斌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原料常年供應不足以及日本的“地溝油”處理技術在中國由于“地溝油”成分的不同“水土不服”。
日本大器看不到希望,與中油潔能簽訂了股權托管協議,退出了管理,但中油潔能也無法扭轉局面,最終在2011年將上海中器轉給了一家原本給上海中器提供“地溝油”的收運企業。
巧合的是,上海這兩家“地溝油”處置企業都相繼在2011年前后完成了資本重組,且都進行了生產工藝與產能升級,生物柴油的產能由原先的年產12000噸提升至3萬噸。
收運是“地溝油”循環利用的首要難題,來自上述兩家企業的反饋是,困擾各地的這個瓶頸在上海已被攻克。目前,上海每個月回收進入上述兩家處置企業的“地溝油”共計約3000噸。
以綠銘為例,盡管目前收到的“地溝油”只能滿足一半的產能需要,但已經可以維持正常生產,經過兩年多的運轉,綠銘已在2014年實現了盈利。上海中器也實現了止損。
上海是如何做到的?
上海止損
上海綠銘與上海中器分別位于上海西郊的閔行區與南郊的奉賢區,記者走訪這兩家企業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攝像探頭密布廠區各個角落,尤其是大門進出口與各個生產車間,兩家企業負責人的解釋是,進出廠區的車輛、生產時況都由監控系統實時傳輸到監管部門。
周玉亮將該廠經營狀況的改觀歸功于政府監管部門對餐飲及“地溝油”收運、處置企業有力的監管,以及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
2011年8月,中國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開展打擊“地溝油”違法活動,上海綠銘與上海中器的收油量直線上升,最直觀的數據是綠銘一個月的收油量就達到了過去三年的總和。
2013年,上海市頒布施行了第97號令——《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專門針對餐廚廢棄油脂的地方法規,推行餐廚廢棄油脂收運、處置一體化經營的模式,對收油企業采取政府特許經營的管理模式,通過招標評審確定了18家企業負責收運和初加工餐廚廢棄油脂。
18家收油企業涵蓋了上海各個區縣,其中8家定點供油給上海中器,10家定點供油給上海綠銘。
“18家企業與上海2萬多家餐飲企業簽訂收油協議,區域外的地溝油不得進入上海,上海的地溝油也不得運輸至區域外?!敝苡窳两榻B。上海市規定油脂產生單位必須設置專門的餐廚廢棄油脂收集容器,其中餐飲單位必須安裝符合規定的油水分離器,否則食品藥品監督部門不予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不予核發口岸衛生許可證,環保部門不予批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些小型的餐飲企業,廢棄油脂量小,沒有收集價值,且目前的監管力量也不可能完全覆蓋到,因此現階段實際供油的主要是大中型餐飲企業。”周玉亮坦言。
小龍蝦一條街壽寧路的廢棄老油就按照這個管理模式進入廢棄油脂收運企業,按照協議,18家收運企業必須對收到的廢棄油脂進行初加工,提供到兩家處置企業的油脂必須含油量達到95%以上。因此,記者在上海綠銘與上海中器的廠區內并沒有聞到明顯的“地溝油”異味。
上海每個月由廢管處組織收運企業與兩家處置企業對廢棄油脂收購價進行議價,基本是江浙滬0號柴油平均價的一半,近兩年維持在每噸3800元至4200元之間。如此便保證了收運企業的利潤,也就保證了收運企業的積極性,如果餐飲企業不肯將油提供給收運企業,或者供油量出現明顯異常,收運企業可以投訴。
目前,上海中器與上海綠銘的廠區內常年都有8名來自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每天進出廠區的“地溝油”原油、生物柴油成品進行監管、登記。
2012年,金典控股收購并進駐上海綠銘,發起了“油好同盟”,旨在搭建一個收購、運輸、處置、循環的“地溝油”全產業鏈?!坝秃猛恕痹谙愀圻€采用了另一套體系,通過簽約餐飲單位,并采用具有終身電子身份證的容器進行專業回收;在運輸過程中,采用全封閉和帶有GPS定位的專用車輛以及無線數據存儲終端,并由專業人員統一管理,確保全過程的數據可追溯。
周玉亮稱,所有數據終端都可以接入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平臺,政府監管部門可以實時了解企業收集的地溝油流向,這套系統將來還可以接入社會性網站,讓全民監督。通過建立廢棄油脂收運數據庫,一段時間以后,每條街道和每家餐廳收油量都會有自己的正常值和合理波動范圍,如果數據顯示非正常波動,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公司與政府部門可以調查。
“通過這套系統,我們在香港沒有新增簽約餐飲企業的情況下,廢棄油脂的回收量增加了30%?!敝苡窳琳J為,由此可見這套系統可以堵住非法交易,幫助政府找到一條解決“地溝油”收運的辦法。
“上海與香港的做法,一個是行政手段,一個是市場手段,如果結合起來,在收運監管上的效果將更加明顯。”
賣不出去
解決了收運,下一個難題就是處置,記者了解到,目前全世界對“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的處置辦法有三種,分別是化學法、生物酶法與超臨界萃取法,各有利弊。上海中器目前采用的是化學法,優點是工藝歷史久,較為成熟,但治污成本高。上海綠銘使用的是生物酶法,優點是能耗低、污染少,但成本高,產品品質不穩定,周玉亮推算,用生物酶法的成本比化學法至少多200元左右。
超臨界萃取法生產出來的生物柴油品質最好,但能耗大,因為高溫高壓超臨界萃取對生產條件要求苛刻,開工投入巨大。周玉亮認為,這種方法無法在中國實現大規模生產,原因還是無法保證原料。
究竟哪一種方法適合中國國情,楊建斌首推化學法,理由是,這種方法工藝成熟,成本低,容易在小城市推廣。但周玉亮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從節能環保的大趨勢看,生物酶法最適合中國。但兩者都認為,小型化工廠更適合中國 ,因為小型化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地溝油”特點進行工藝的微調。
生物柴油產業在中國起步晚,上世紀90年代才有了第一家量化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因此在“地溝油”的科研上發展緩慢。楊建斌不無抱怨,他認為“地溝油”加工完全可以生產增塑劑、潤滑油添加劑等更具附加值的產品,而不是局限在價值最低的生物柴油領域。令人遺憾的是,“地溝油”的循環利用缺乏國家層面的技術扶持,即便做成生物柴油,也都是靠企業自己摸索技術。
上海綠銘生產的生物柴油目前有兩個個消化渠道——調油公司,根據比例與石化石油調和后賣給鍋爐、工程隊、漁船等;上海市廢管處的垃圾焚燒助燃油、垃圾運輸船車用油?!翱傮w而言就是燒掉了,沒有完全發揮出生物柴油的價值?!敝苡窳劣X得很可惜。
2014年7月30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云南民營企業——云南盈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狀告中石化銷售公司云南分公司,原由是中石化拒絕銷售他們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
云南盈鼎是一家年產1.5萬噸的以地溝油制作生物柴油的生物能源公司,按照云南盈鼎的說法,公司的生物柴油項目已經在云南省能源局立項,通過了相關檢驗檢測,各項指標符合標準,具備在成品油零售終端銷售的條件。但中石化卻濫用市場的支配地位,拒絕收購他們的生物柴油,使他們的生物柴油難以進入市場。
民企叫板石油巨頭,反映的是整個生物柴油企業在夾縫中生存的窘境。周玉亮介紹,每噸“地溝油”可轉化成85%左右的生物柴油,江浙滬目前的生物柴油價格每噸6500元左右,低于石化石油約1500元。但即便如此仍然難以被“兩桶油”接受。
周玉亮認為不能一味怪罪“兩桶油”,因為國內生物柴油的品質良莠不齊,產量不穩,無法保證供應,而且一旦添加生物柴油出現質量問題,誰來承擔?“‘兩桶油’顯然不樂意,因此中國的生物柴油產業必須提高技術、降低成本、穩定產量?!?/p>
但周玉亮的體會是,要實現這個提升,僅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全國生物柴油產業的高潮期在2009年,當年差不多有300家生物柴油企業,但到2011年,30%關閉,存活至今能維持正常運轉、盈利的按照他的了解不會超過100家。
國內生物柴油企業設計產能達200萬噸,2012年產量約為88萬噸,其中江蘇、山東、河北三省產量較高,3個省的產量總和占全國產量的63%以上,其他省份產量較低,一些省份只有一兩萬噸甚至更低。
“很多企業都在生死邊緣掙扎,沒有這兩年對地溝油非法活動的打擊,這些企業全死了?!敝苡窳粮袊@。
總體而言,國內生物柴油產業總體產量偏低,產能未得到充分釋放,地區發展不均衡。
用到何處
要徹底解決“地溝油”的問題,關鍵還是給“地溝油”一條出路,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瓶頸——循環。
2014年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國石化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這意味著生物航煤可投入商業使用,實現了中國生物航煤行業從無到有的突破。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技術的國家。
中石化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生物航煤技術研發工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2011年9月,中石化鎮海煉化杭州石化生產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業裝置及調和設施,這是亞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業化生產裝置;同年12月份,該裝置首次生產出合格生物航煤。2012年10月份,又成功將餐飲廢油轉化為生物航煤產品。
2013年4月24日,中石化1號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橋機場成功試飛。這一技術突破一度被媒體看好,因為按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2030年,生物航煤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我國目前年消費航空燃油高達近2000萬噸,生物航煤將擁有很廣闊的前景。
但周玉亮、楊建斌都不約而同給生物航煤潑了冷水,盡管周玉亮所在的上海綠銘已經將產品出口至荷蘭航空燃煤企業。他們認為不被看好的原因有兩點——一原料得不到保證,難以大量生產;二,成本過高,至少是石化航空燃煤的三倍。
“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無法承受。除表明我們已經擁有了這項技術外,別無意義?!睏罱ū笾毖圆恢M,目前航空燃煤使用的原料是油品較好的油炸老油,但中國的地溝油成分復雜。
“地溝油”的最主要用途還是生物柴油,前景取決于能否進入“兩桶油”。與中國生物柴油價格比石化柴油每噸低一千多元不同,在歐美,生物柴油的價格比石化柴油高10%至20%。研究證明,與石化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以降低90%的碳排放和96%的硫排放,也就是每使用1噸生物柴油可實現2.83噸的碳減排。因此歐美生物柴油強制添加,一般在10%左右。
周玉亮說,越是重視環保的國家越是重視生物柴油,當然,歐美的生物柴油與中國有很大區別,甚至完全沒有可比性。首要區別就是歐美的生物柴油絕大多數都是從含油植物轉化,因此可大規模生產,但中國生物柴油的準則是“不與人爭糧”,因此只能用“地溝油”,原料收運問題也就難以規避。
“歐美生物柴油享受政策強制添加、價高,解決了出路與利潤問題,中國目前還做不到。”周玉亮認為,“地溝油”的收運、處置環節在上海都已經打通,就剩循環環節,如果這個環節也打通,將給全國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本。
上海市目前已由政府部門牽頭,對生物柴油的使用進行政策與技術攻關,2013年8月,上海市食安辦、市綠化市容局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上海華誼集團技術研究院及上海中器環??萍加邢薰镜群炇鹆松虾J胁蛷N廢棄油脂循環利用六方合作協議。
“六方合作”的初步目標是:相關處置企業將通過技術改造,生產出質量穩定的可以用于汽車的BD100生物柴油,然后以10%的比例摻入石化柴油,計劃在2014年底前在上海市1000輛公交車上試用。最終目標是:探索建立餐廚廢棄油脂向車用生物柴油轉化、并在公交車上使用的運行管理體系,使得餐廚廢棄油脂制成的生物柴油成為上海公交車的輔助能源,促進公交行業的節能減排。
經過近10年的研究,同濟大學汽車發動機設計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對生物柴油應用于柴油機、柴油公交車等進行試驗研究,發現當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以1:9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燃料,或在混合燃料中生物柴油比例控制在低于10%時,混合燃料可直接應用于車輛,不需要對發動機等內部架構有任何改造。
周玉亮推算,上海目前共1.5萬輛柴油公交車,每年消耗三十幾萬噸石化柴油,按照10%的添加比例,基本可消化上海的“地溝油”。
據他了解,國家發改委可能會在京津冀、江浙滬先開始生物柴油加入“兩桶油”的試點。一旦突破循環的瓶頸,生物柴油企業就可以結束“政策性虧損”?!爸灰獌r格與石化柴油持平,就可穩定利潤,進入良性運轉?!?/p>
周玉亮將“地溝油”形象地比喻為取之不竭的“城市油田”。
臺灣地溝油事件
臺灣警方2014年9月4日通報,查獲一起以“餿水油”(即地溝油)等回收廢油混制食用油案件。涉案嫌疑人郭烈成經營的地下油廠,用回收潲水油和皮脂油等混制食用油(即地溝油),強冠公司以低于市價的價格購進并制成“全統香豬油”上市販售。
強冠公司的問題油銷售給各大食品企業,其中美食達人(85度C)、好帝一(牛頭牌)、盛香珍、味王、滋味珍(黑橋牌)、臺糖、美而美、基隆李鵠、玉珍齋、五花馬等食品大廠紛紛“中槍”。
被波及的食品餐飲行業包括陸仕、憶霖、久芳等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游廠商,客戶涵蓋統一超商、統一星巴克、華元、聯華、愛面族等知名品牌,以及肯德基、摩斯漢堡等連鎖快餐店。
臺灣“地溝油”事件還波及到香港及內地商家及上市產品。
管理“地溝油”的他山之石
強制餐飲企業與回收企業簽訂合同
在“地溝油”回收、加工、制售等各環節,美英德等國均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強制餐飲企業與具備經營許可資質的回收企業簽訂合同,在源頭上防止地溝油流入不法小商小販手中。
嚴格處罰
嚴厲的處罰是國外餐飲企業隨時面臨的一把利劍。在巴黎近郊經營一家餐廳的米勒告訴記者,根據法律,餐廳不能把用過的餐廚廢油直接倒入下水道,或當普通垃圾扔掉。如果因為處置廢油不當造成下水道堵塞等,餐廳會被處以高額罰款甚至被勒令停業,對于多次違規的餐廳,還將追究經營者的刑事責任。
在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會不定期突擊檢查,一旦發現廢油隨污水排出,或下水道積累的殘油超過一定限度,甚至廚房水槽有油污,廢油收集桶外表面不干凈等,會對餐館給予高額罰款、衛生降級甚至停業整頓等懲罰。
地溝油提煉成生物柴油,政府高價收購
為讓地溝油制成的再生能源順利進入市場,國外不少政府還對加工企業進行扶持。據日本關西小城市政府環境課尾原課長介紹,廢油回收公司以1.5日元/升的價格從餐飲企業回收廢油提煉成生物柴油,日本政府則以88日元/升的高價進行收購。
美國則通過減征營業稅來扶持市場,其標準是:以農產品生產的生物柴油為每加侖一美元,以其他原料如回收的廢油生產的生物柴油為每加侖0.5美元。 (根據《長江商報》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