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是一所坐落于江南水鄉的百年鄉村中心學校,學校秉承“健、博”校訓,提出了“讓健康為生命奠基,讓閱讀為生命領航”的辦學理念,大力培植健康、博愛的學校文化,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教師終身發展提供廣闊平臺。
學校的科技教育根植于新教學文化的肥沃土壤,淺而不弱,柔中帶剛。學校大科技教育的理念,讓科技之花扎根于學生的心里悄然綻放,為實現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在科技教育促成學生能力發展中提出了偉大抱負:“科技教育的宗旨是要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中,培育優質的人力資源,讓學生能發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和科技覺知;能明辨慎思地評估科技為個人、家庭、社會及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能成為整個科技世界及社會出類拔萃且躊躇滿志的成員。”
日新月異的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終將指導和左右我們未來的生活。科技的魅力,科技的神秘,讓我們對科技有了依戀和追求,也因此產生了夢想和期待:用科學改正習慣,指導生活,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是我們最簡單的科技教育夢。
著眼于學生的視界,借鑒香港教育局對學生提出的明確抱負,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致力于小主題式的科技教育,引導學生運用適合自己學習和研究的行為方式。循著在未來努力提升生命質量的科學夢想蹣跚前行,學校以期通過“大科技”的教育觀實現為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科技教育大未來。
學科聯動,以培養興趣心獲得科技理解
“大科技”的教育觀體現在師生的共同參與、全學科的有機聯動、學習內容和學習行為的有機整合。教師在自覺意識下,主動參與到科技教育活動中來是實施好科技教育的良好前提;學生在教師正確引領下,自覺參與到科技活動中來是開展好科技教育的有效保證。學科教學活動則為實施科技教育提供了良好平臺,科技的種子得以在科技教育這塊肥沃土壤里生根、發芽直至茁壯成長。
科學、小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作為小學課程中的重要成員,是科技教育的主陣地。其他學科的參與,為科技教育增添了色彩。
科學學科涵蓋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內容板塊,學科學不僅讓學生領略了科學的神秘,在學生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時,更使得學生在學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提升了科學素養。更重要的是,科學實驗在學生探究意識與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諸多能力的培養上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使得科學學科成為科技教育的支柱課程。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則讓學生明白計算機技術的革新改變了人們生活,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信息技術所產生的優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限縮短、生活更為便利和快捷與幸福,是科技讓生活有了質的改變。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則給予學生獲得直接參與活動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科技興趣和實踐的能力。
利用學科教學的優勢,以培養興趣為前提,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學科聯動,細細滲透科技教育內容,無痕地滲透科技教育內涵,有意識地培養與促進學生對科技的理解,是“大科技”教育的目標。因此,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科技教育內容,使得學生在寫作文時也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主題,數感培養、數學推理、美術創意、電腦科技、體育科技、生活科技等更是與科技密不可分。“大科技”教育的理念是為學生在循夢未來的征程中奠定基礎。
活動串聯,以提升參與欲生成科技覺知
“科技節”、“科普宣傳周活動”、“環保宣傳活動”是璜塘實驗小學三大科技支柱活動。每個活動均做到有活動方案和實施內容,有具體活動落實的責任人和有具體實施時間,三大活動因此成為學校科技教育固定的“科技節日”。科技教育的全面鋪開在全校師生中產生了這么一種意識:科技活動不再是一種形式,也不再以為活動而活動。每個活動真正做到通過師生積極參與活動、參與做活動而實現各項活動最終的既定目標。
“科技節”以課改為契機,以活動為抓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進一步普及科普知識、科技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技節”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開展,每年的活動主題不同,活動內容不同。一個多月中,低、中、高各年級的學生根據方案中制定的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科技主題活動內容參與其中,樂在其中,收獲其中。
“科普宣傳周”旨在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進一步推進學校的科技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普宣傳周與每年的全國科普宣傳周活動同步。學校統一組織宣傳發動,班主任具體落實實施“五個一”固定活動內容,即:做一次班級宣傳、出一期科技板報、看一本科普圖書(或視頻)、組織一次科普講座、參加一次科普競賽。科普周活動緊緊圍繞科技主題,所有班級的活動內容由教導處監控,做到內容不重復、活動不流于形式、追求實效。科普宣傳周活動為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和覺知而實施。
“環保宣傳活動”積極響應低碳環保口號,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結合學生實際,該活動每年不定期開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追求健康、低碳綠色生活是提高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保障,而自覺生成科技覺知是使追求變為現實的最好途徑。
科技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活力校園”、“魅力校園”內涵,為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創建“幸福校園”而加磚添瓦。科技活動在科技教育這一片熱土中,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欲,也進一步為學生生成科技覺知奠定了良好基礎。
主題循夢,以增強成就感鑄就科技能力
學校開設科技小組、創意電腦、創意手工、科學幻想畫創作、科技體育等諸多科技社團。科技社團的建立,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在科技教育大背景下,充分挖掘教師潛能。社團利用小主題的活動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在扎實推進科技教育中形成了校園活力,鑄就了學生的科技能力。
“走近徐霞客”、“廢舊電池回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種養殖活動”、“我是小氣象員”等一系列活動既是社團活動的延伸更是小主題式科技教育活動的延伸。“走近徐霞客”通過重走霞客路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徐霞客;“廢舊電池回收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什么才是低碳生活;“社會實踐活動”既讓學生體驗了科技之旅,更加深了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種養殖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能力;“我是小氣象員”讓學生參與活動、感知活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實效而滿含成就感。
放飛的紙飛機、放游的小紙船、神奇的紙結構,一張A4紙讓紙的研究主題升華;運蛋比賽、壓蛋比賽、雞蛋撞地球,一個小小雞蛋,讓學生明白因為科技才使得活動蘊含無窮魅力;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車輛模型,在學生的操控中自由馳騁;科技大賽、創新大賽、素養大賽,各類賽事永遠滿含刺激和挑戰。
璜塘實驗小學的校級科技社團通過參加各項科技競賽活動,用智慧和能力捧回了一張張證書,獲得了一次次榮譽,彰顯了科技教育的成效,也使得學生的科技能力在一次次比賽中得以歷練。
小主題式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不求“大”但求“實”。大科技教育的目的不只為了獲得榮耀與成績,我們只是期望,能運用科技教育構想,讓學生在循夢未來的征程中,做到“發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和科技覺知,讓學生最終成為整個科技世界及社會出類拔萃且躊躇滿志的成員”。
【獲獎情況簡介】
多年來,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在“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環保之星全國小學生科技競賽”、“全國校園電視制作大賽”,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電子技師認定活動”,無錫市“海陸空模型比賽”、“車輛模型比賽”、“科技模型比賽”、“小學生科學素養大賽”、“環保征文”、“科技創新大賽”,江陰市“小學生科技競賽”、“小學生勞技比賽”、“小發明”、“小論文”競賽等各級、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中成績斐然,400多人次在活動中獲獎。
(本文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