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的夏天,一個僅有小學學歷的年輕人千里迢迢從湘西老家來到北京。對于北京,他有很多期待,他想報考北京大學,想成為一名作家,講很多稀奇古怪或者凄美的故事給大家聽。總之,1922年的北京承載著這個年輕人所有的夢想。
然而,對于這位年輕人而言,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格外大。他投考了幾所大學,卻都沒有考上。他來自偏遠的湖南鳳凰縣,具備的知識差不多是小學畢業生的水準,想要在北京這座大都市讀大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面對眼前的挫折,這位年輕人沒有選擇放棄。他去北京大學做旁聽生,同時開始瘋狂地寫作。除了看書,他每天都在寫小說。為了省錢,他搬到了一間非常狹窄以及潮濕的屋子里,那間屋子即使冬天生了火也很冷,年輕人總是穿著大衣伏案寫作。他投了無數次的稿,結果都一樣,要么被退稿要么石沉大海。
1924年的冬天,這位年輕人終于有一篇小說發表在《晨報副刊》上,他的名字漸漸為全國的讀者所熟悉。這位年輕的作者后來寫了很多非常有名的小說,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邊城》。這位一輩子的最高學歷都是小學畢業生的著名作家叫沈從文。在成名以后,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文學天才,仿佛他文學上的才華是與生俱來的。沈從文出名之前長期艱苦的努力倒很少被人提及。
哪一位在自己專業領域作出過杰出貢獻的人沒有遭遇過或大或小的挫折呢?我們往往看到這些人成功后的光環,而忽視了他們之前遇到的種種挫折,忘記了他們為戰勝那些挫折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退一步來講,即使對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想要認認真真去生活,去奮斗,那么他面臨的挑戰也會很多吧。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把握住自己能夠抓住的,并努力去實現它。當一波又一波的挫折來臨的時候,要有勇氣與信心去應對。因為,人生永遠不會那么一帆風順。
[點評]
語言流暢,故事引入。本文的語言是極為流暢的,作者娓娓動聽地給我們講述了沈從文成功前后的故事,沈從文成功之前的有些經歷我們或許不曾聽過,透過作者娓娓講述,我們知道了沈從文的艱辛。
夾敘夾議,思想深刻。如果只著眼于講述沈從文的故事,我們當然也能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本文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能由此及彼,指出所有成功者的路上都經歷著這樣那樣的挫折,從而啟示我們要正確看待成長路上的挫折,并且以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戰勝挫折。endprint
大作文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