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李 欣,付 琪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西安 710119)
基于“國有資產共享共用”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
李梅,李欣,付 琪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西安710119)
摘要:在高職教育中,實訓基地的建設已經成為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基于“國有資產共享共用”的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模式,是實現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國有資產;共享;高職;實訓基地建設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緊密聯系行業企業,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結合新模式。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國有資產共享共用機制,初步建立了基于“國有資產共享共用”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資產共享共用,是資產使用與管理的一種形式,即通過共同使用、重復利用、高效使用等科學化、精細化、集約化的管理方式,對各類閑置、在用資產,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節約資源。高職院校國有資產共享視野下的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是國有資產共享和提高專業實踐基地建設速度、實訓質量的必然要求。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在嘗試此類協作,然而有效的機制仍沒有建立,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且共享共用并不充分,需要成熟模式的指導和推廣。
為了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應盡可能貼近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本著這一原則,在國有資產管理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結合的過程中,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國有資產共享共用密切聯系起來,使國有資產更好地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服務,同時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基于國有資產管理共享共用的視野下,以高職院校為實踐基地,研究高職院校國有資產管理與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相結合的協作模式,對國有資產的共享共用提供思路,促進實踐教學基地的全面與協調發展。
2.1分析人才培養模式,解決校內合作培養人才的方式、途徑
以我校物業設施管理專業為例,物業設施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熟悉物業設施基本原理,掌握物業設施維修養護技術,具備物業基層技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該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實訓貫穿培養過程,鑒于此,建立與專業技能相適應的實訓基地,對于物業設施管理人才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目前,高職類物業設施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大都局限于在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或在校內實訓室實習,實訓室主要通過建立模擬工作任務環境進行,這些實訓基本上屬于消耗性實訓,如智能樓宇實訓室等,由于使用范圍窄,設備利用率低,造成一定的浪費。物業設施管理的實訓室僅有少數一些院校建立,仿真程度不高,涵蓋內容較少,學校管理成本大,學生融入角色較難,實訓效率并不顯著。我校在物業設施管理專業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過程中,首先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研究課程內容,組織專業骨干教師與國有資產管理人員進行論證,將校內各項設施設備信息進行匯總,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經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匯總,將各類服務性設施與相關專業課程實訓環節結合起來,制定特色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安排及具體實踐環節的實施途徑等,完成課程與在用資產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的重構,將我校的設施設備維護、管理等活動均與物業設施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結合,如:房屋建筑物的管理,建筑物內的通水、通氣、通暖管道,通訊、輸電線路、電梯、消防等設施設備的管理及使用。通過建立校內的物業設施實踐基地,學生模擬物業管理設備維修,消防處置實訓等,如《物業設備安全》課程的實訓項目,分別安排在我校配電中心進行電氣設備安全實訓,熱力中心安排特種設備安全實訓等。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技術檔案,由學生進行歸檔整理,使設施設備的使用更加規范。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使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實訓作業,同時組織學生參與國有資產配置過程中的招標采購,設備論證等環節,吸引學生走進校內實訓基地,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配置資產過程中考慮資產共享共用,避免重復建設
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由于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校內設施設備情況較為了解,項目建設之初,通過國資部門的參與,避免了重復構建;同時通過規范和細化國有資產配置程序,使存量資產、增量資產與專業建設協調同步,協同配合,有利地促進了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國資管理人員參與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在實踐基地的立項、建設過程中,積極引入校內資源,為專業建設獻計獻策,節約資源與資金,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2.3通過共用共享機制不斷提高相關人員工作能力
以人為本,注重國有資產管理與師資隊伍建設。在搞好校內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同時,配合專業建設,為實訓教師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國有資產管理人員也承擔具體的專業課程,如我校資產管理與評估專業的專業課程《國有資產管理》,就由我校國資處管理人員擔任,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照真實管理流程進行教學設計,在實踐環節引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提高學生實操能力;由學生草擬我校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與真實資產管理銜接;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由學生討論后提出對策與建議。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國有資產管理者了解了行業動態,提高了管理水平。
在前期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我校積極探索,力爭實現國有資產高效利用、專業實踐教學水平提高、國資管理人員技能提升,國有資產管理和高職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目的。
3.1逐漸形成國有資產管理與專業實踐教學相融合的體制機制
一是建立國資部門和辦學部門的協調機制,引進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加入專業建設委員會,為專業建設建言獻策;利用專業建設委員會中的企業資源,共建共享既有資產,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二是形成有關管理制度,明確各方責權利關系,為國有資產的使用提供制度依據。
3.2通過共享共用機制不斷提高相關人員工作能力
一方面,高職院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限于工作范圍,對目前一些先進的設備設施了解不深,通過與專業的合作,可以利用企業資源開闊眼界,掌握信息,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管理水平和業務技能。另一方面,專業教師也可以通過國有資產的配置、管理及處置,掌握相關技能,更好的應用到教學實際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3共同開發課程資源
目前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多數具有較高學歷,但長期從事具體工作,造成專業荒廢,影響了個人科研和職稱晉升。與相關專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建設課程資源,有利于提高其教學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清.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1(26):15-18.
[2]賈清水.高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基本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1):42-45.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3年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第(3-20).
作者簡介:李梅(1981-),女,遼寧開原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