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玉娟,劉曉潔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別玉娟,劉曉潔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是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基礎平臺的一門主要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與汽車專業緊密相關的課程。它為后續相關汽車專業課程提供基礎知識支撐,在整個專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這門課程是我們進行實踐的關鍵內容。本文結合我院汽車專業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討。
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
《汽車機械基礎》主要開設在第一和第二學期,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識圖、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汽車工程材料、汽車機構分析、汽車常用傳動機構及零件的強度計算和液壓傳動,總學時170學時。后續課程有汽車自動變速器檢修,汽車發動機檢修,汽車底盤檢修,汽車車身修復,汽車涂裝等。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汽車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設備;熟悉常用材料的成分、組織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和熱處理原理、特點及應用,掌握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夠識讀汽車零部件圖;掌握各種傳動機構的構造、原理和傳動特點;能夠對汽車上的主要零件的變形進行分析;熟悉液壓與氣壓傳動的相關內容,能分析汽車液壓與氣壓控制系統,為后續的汽車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2.1 課程設計理念
圍繞“能力培養”這一主線,以專業基礎知識“必須、夠用”為原則,全面分析學生和課程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技術改造工作打好基礎,也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學生的職業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1)針對性 針對企業實際職業工作崗位的需求、針對職業教育教學的目的、針對學生的特點、針對課程在專業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構和整合汽車機械基礎知識體系,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滿足“必須、夠用”原則。
(2)實用性 注重專業基礎知識與實際的結合,采用“理論——實踐——理論”的組織模式,同時適當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開放性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及利用,完善學習材料、豐富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以滿足學生課內、課外自主學習的需要。
2.2 課程設計思路
2.2.1 針對學生和課程特點,確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
在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和課程的特點,專業基礎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一起確定課程目標,共同推進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條件、課程實施方案等建設工作。
2.2.2 理實一體,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結合
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將課程實施場所由教室變成實訓室—教室—實訓室,實現理實一體。教師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資料、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適當采用引導文、案例教學、項目導向、操作演示、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利用網絡交流學習、多媒體教學等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手段,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初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注重學生安全、環保意識及獨立思考等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3.1 教學組織
按照工學結合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來設計教學實施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實物演示、網絡等教學手段,在教室、測繪室、陳列室和實訓室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采用的組織形式為:3.1.1 理論教學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采用分班教學制組織教學,每教學班學生人數不宜超過40人。采用“理論——實踐——理論”的組織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必需的、夠用的知識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理念。
3.1.2 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
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根據需要安排學生在測繪室、陳列室和實訓室進行教、學、做,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3.1.3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以汽車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相關網絡資源工程問題為載體,布置研討課題,學生課外自主完成實際問題的分析簡化,參加全班研討,由教師和同學共同打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調控能力。并且根據需要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
3.2 實施條件
3.2.1 師資要求
專任教師應具備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含本科)并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應接受過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論的培訓,具有開發職業課程的能力,具有一定實踐動手能力。
3.2.2 設備要求
按教學標準班(40人∕班)應配備以下設備設施:(1)汽車典型零件(軸套類、輪盤類、叉架類、箱體類)各10套;(2)測量工10套;(3)汽車輪胎的慣性平衡機2臺;(4)750型汽車輪胎總成2個;5、常用機構模型1套;(6)齒輪減速器10臺;(7)齒輪減速器拆卸工具10套;(8)液壓助力轉向系統臺架1臺。
3.2.3 學習場所
按教學標準班(40人/班)教學場所應滿足以下要求:(1)多媒體教室及多媒體播放設備;座位數大于班容量;理論教學及播放動畫和視頻。(2)拆裝測繪實訓室要有相應設備及工量具,分組人數不大于4人以便于汽車典型零件測繪和齒輪減速器拆裝。(3)機構陳列室要有配置良好的汽車常用機構模型,可用于動態模擬。(4)現代機械加工實訓中心要有各種現代機械加工設備,用于零件加工方法的了解。
4.1 學業考核
考核方案的設計既注重知識水平的考核也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本課程的考核及評分有以下幾個部分綜合而成:平時出勤及課堂討論表現占總成績的10%;完成作業占總成績的10%;實驗、實訓操作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60%。
4.2 教學評價
4.2.1 評價內容
(1)教學效果良好;(2)教學過程嚴謹;(3)教學資料齊備。
4.2.2 評價方法
(1)學生評價:利用學生信息員制度及時反饋教師日常教學情況,學期末由學生對課程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占教學評價的40%。
(2)系(部)評價:由教學督導和系評價小組對教學環節進行3-5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測評,作為教學質量初步測評,占教學評價的30%。
(3)專業課教師評價:以本課程為專業課提供的知識、能力、素質支撐為考核標準,由后續專業課教師于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評估和評價,占教學評價的30%。
別玉娟(1985—),女,助教,研究方向:汽車機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