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成功的關鍵取決于能否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由此可見,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的作用至關重要。初中學生年齡偏下,在歷史學習中,需要授課老師采用各種創新的教學手段讓歷史教學充滿趣味,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
關鍵詞:情境導入;創新;趣味
對初中歷史老師來說,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問題是,如何讓初中歷史教學充滿趣味呢?
一、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歷史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它難以觸摸,更難以體驗。平淡地講說很容易讓年齡較小的初中學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況,授課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描繪歷史事件,借此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情景導入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故事結尾處加上“未完待續”“有興趣可去翻閱資料查找后事”等文字,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分享見解
初中歷史教學中,授課老師應放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同學們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可針對同一歷史問題,師生雙方各自分享見解,力求將以往單純的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合作探究的過程。
三、采用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趣味性
初中學生接受圖片視頻的能力高于枯燥乏味的長篇文字,多媒體教學的引入可以帶給學生更加形象的感知認識,讓他們獲得身臨其境的效果。這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接受能力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如講《秦王掃六合》,通過顯示秦國兵馬俑、貨幣、人物等形象加強學生的記憶,配合播放“秦滅六國”的動畫,讓學生對秦國統一六國依靠強大的軍隊等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四、組織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歷史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可由教師或學生自己組織,風格多變,旨在加強學生主動性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可結合重大紀念日,開展系列教育講座,讓學生對某一歷史事件本身及其產生的深遠意義與影響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過程,也可以通過舉行知識競賽或者辯論賽,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到知識。
綜合上述,歷史教育對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由此可見,作為擔任歷史教育的老師其任務之重。總之,在歷史教學中,首當其沖的是要激發學生對歷史興趣,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以提高授課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作者簡介:何良,男,出生于1978年9月,大專,就職于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靈口鎮靈口中學,研究方向: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