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芬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建立基本的化學知識結構。實施合作學習教學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使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與分享,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踐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通過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初中化學合作學習的分組辦法
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有效進行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就是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分組應遵循以下原則或方法:
1.小組人數合理、均等
分組時應根據班級人數平均分配,每組人數不宜過多。例如一個42人的班級可以分為7個小組,每組6人。當然,有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進行調整。
2.小組成員的構成應科學合理
分組時應盡量尊重學生的意愿,并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班級男女比例等進行合理分配,各組推選學習成績較好、有責任心和組織領導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使得各小組之間的整體實力相當,組內成員有差異、有層次,這樣可以使組內優勢互補,組間公平競爭。
3.組間成員不定期流動、調整
分組一成不變會使小組成員養成一種惰性,容易事事都依賴某幾位小組成員。使小組成員流動起來,加強了整體的交流,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進行合作交流,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措施
1.分組合作實驗
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灌輸,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很多理論知識,這往往很難使學生領悟到知識的內涵,進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使他們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在進行“燃燒條件”的探索時,可以采用合作實驗法。首先,教師進行實驗流程的設置;其次,對學生科學分組;最后,教師準備好相關實驗器材,告訴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并在實驗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實驗結束后,撰寫實驗報告,匯報小組的分工合作情況,并就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合作實驗,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并且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通過辯論賽,加深對社會知識的學習
社會性知識涉及面廣,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對這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反過來又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書本理論知識,辯論賽則增強了這個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每組持一種觀點,每組都有自己的后援團,幫助辯手支持本組論點。例如,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可以據此開展一場“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孰更重要”的辯論賽。學生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資料,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辯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思維的火花碰撞的過程,學生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受到各種啟發。
3.組內合作,組間競爭
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競賽的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可以將全班合理分為幾個小組,將證明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分給這幾個小組,并告知這是一次比賽。教師可以設定幾項評分標準,用于競賽打分。做完實驗后,還可以設定問答環節,問題內容可以是實驗原理或相關知識,也計入總分。學生都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4.分組教學,小組展示
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小組作業題目,組內成員需要分工合作搜集資料,進行整理,制作展示用的PPT課件或者演講稿,在下節課上課時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可以就展示內容進行提問,或者就其中的某一個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和總結。這種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預習效果,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非常適合初中化學的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也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教師應充分重視這一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