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劉昌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教學方法,忽視了教學情緒的作用,而教師的情緒是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教師的消極情緒,會嚴重影響自己對知識的講解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如果控制不當或不能控制,就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積極情緒,避免自己的消極情緒。
一、影響課堂效果的教師情緒
教師的消極情緒往往有以下表現:
(一)教師積極性不高,講課時提不起精神,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無生氣。
(二)教師情緒煩躁,心不在焉,注意力難以集中,講課時經常出錯,導致學生思維混亂。
(三)教師容易沖動,易于發怒,常常對學生發脾氣,導致學生情緒壓抑,思維的積極性受挫。
二、教師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
(一)教師因素
1.教師的身體因素。強健的身體是好心情的基礎。教師身體素質的好壞、身體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師的情緒。
2.教師對職業的態度。有的教師只是把教學當作自己謀生的手段,而沒有真正把心思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這樣會使教師的隨意性比較強,消極情緒出現的頻率會非常高,教師職業倦怠,致使本無很好教學效果的課堂更加糟糕。
(二)學生因素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行為是影響教師情緒的重要因素。學生過于頑劣,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就會讓教師產生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感,使教師無意識地產生消極情緒。比如一個教師本來情緒不錯,當他走進教室發現學生亂成一團、吵鬧不止,滿屋狼藉時,很好的心情就有可能一落千丈;講課過程中若有些學生調皮搗蛋、不認真聽講,或者學生死氣沉沉等,教師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三)社會因素
人生活在社會中,情緒往往會受到一些社會客觀因素的影響,如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遭受挫折,領導對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間鬧矛盾,工資待遇、住房、職稱評定沒能滿足要求等都會造成情緒不佳。
三、調控教師消極情緒的對策
(一)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要加強身體鍛煉,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和師德修養,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真誠地接納、尊重和理解學生,重視和引導學生共同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
良好教學氣氛的創設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因此,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教學方法,主動與學生溝通,掌握溝通的主動權,并把握溝通時機,注意溝通方式,特別要注意課外的交流會導致課內師生關系的融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另一方面,對課堂內的偶發事件,教師既要能駕馭自己不動怒,又要控制局面不亂套,在較短的時間內恰如其分地應變處理;教師更要培養自己的寬容心態、大度精神,諒解學生的無理行為,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
(三)營造和諧的環境氛圍
社會的世俗化、功利化直接沖擊著教師這一職業,教師職業地位的提升是營造和諧環境的關鍵。政策的傾斜、制度的規范化、媒體的宣傳、社會的關注等可以使教師在和諧的環境中教書育人。
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好的教師應學會“忘我”,即使自己碰到再不順心的事,也要讓學生看不出來。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作為教師,無論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在面對學生時,都要盡快讓自己高興起來,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用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何曉彬.淺談教師情緒情感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J].職業時空,2009(12).
[2]朱玉華,孔令平.談教師情緒的自我控制與調節[J].寧夏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