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摘 要: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巧的導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導入能夠激勵、呼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引人入勝地參與到課堂情境中,開啟學生興趣的閘門。初中語文課堂導入如何更加精巧是每位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導入;課堂氣氛;資料展示
精巧的語文課堂導語能引領學生登上知識宮殿的臺階,是開啟學生興趣閘門的金鑰匙,盡管它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卻與教學內容緊密關聯,是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關鍵一步。精巧的課堂導語能夠讓學生不經意間參與課堂學習,激發探究熱情,為整個課堂的教學打好基礎。那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精巧設計課堂導語呢?
一、營造課堂氣氛,用“情”導入
“情”是語文課堂的靈魂。用“情”導入,可以通過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表述,并配有一定的體態語言;也可以巧妙地運用幻燈機、錄音機、視頻播放等電教設備,欣賞一段視頻、音樂等方式,通過情景交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首先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導入,向學生展示一段氣勢磅礴的莽莽北國雪景圖,讓學生感受這樣的情景給人遼遠的情境、無限的遐想。當視頻播放結束后,讓學生閉目、靜思、凝神,想象北國風光的一片雪茫茫的美景,讓學生提前感受詩中描繪的意境,最后配上一段教師朗讀的導入語……讓我們一同感受偉人如何描寫雪景,抒發自己怎么的情懷的。這樣的課堂導入緊緊抓住詩中反映的“情”與學生的“情”并充分融合一起,使作者的“心”與學生的“心”發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
二、通過資料展示,以“知”導入
有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僅僅通過教材中反映的基本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可以收集相關的歷史資料等,通過資料展示,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為課文學習做好準備,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在教學中,教師有時對寫作背景通過資料展示、文章寫作特點的介紹、作者創作背后的故事;文章的內容……這些都能突出文章的思想性和政治觀點,當然運用展示資料來導入課文,教師要選好切入點,做到點到為止,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就失去課堂教學的重心。如學習《社戲》一課可以這樣設計導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這塊星空里,有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社戲》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看社戲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與向往……這樣的課堂導入通過必要的資料展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文章的理解。
三、通過激發學生的欲望,以“趣”導入
初中生易激“趣”,“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原動力。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僅僅抓住“趣”做好文章,能夠直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使學生進入“樂學”境界,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刻舟求劍》這篇課文時,可以先給學生講《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然后運用譯文導入新課: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入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樣用短小有趣、言簡意賅的有趣故事引入課文,讓學生聆聽荒唐可笑的故事,向我們揭示深刻的道理,給人啟迪,耐人尋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看看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教育我們該如何看問題。當然,教師在敘述“趣”事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地講述趣事發生的經過,將精彩、動人的故事情節展示出來,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的表情,一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四、溫故知新,以“復”導入
以“復”導入,一般適用于之前所獲得知識與即將學習的知識存在內在的練習,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知,從而導入新課。這一方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復習檢查,同時能降低學生學習的坡度,讓整個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例如,在學習《刻舟求劍》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先來復習《鄭人買履》,一方面能鞏固剛學習知識,揭示蘊含的寓意,也為了和即將所學的這一篇寓言故事進行異同點比較,即相同之處在于做事不能太死板,要動腦子。不同之處在于《鄭人買履》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當然,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懸念設置導入法、故事引入導入法等,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靈活選擇,但無論采用何種課堂教學導入法,都應以學生為主,因人而變,因勢利導,因文而生,做好課堂教學的第一步,真正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