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梅
摘 要:主要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這一論題進行兩點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資源;情感氛圍
一、充分發掘情感資源,激發學生的情感
狄德羅曾說:“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文章也不可能打動人心。”的確,我們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無論什么體裁、什么內容,其中都蘊含著作者獨特的情感,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文章進行深刻的剖析,充分發掘出其中的情感資源,并能以此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學生與作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必然能使學生對于文章的主題有更加深刻的領悟與體會。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最后一課》時,因為文章描寫的是法國戰敗后,法國師生上最后一節法語課的情景,表達的是法國人民的愛國之情,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課前預習了一遍,先大致了解文章內容,正式上課時我便向學生仔細地講述了這篇小說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從巧述視角和細節描寫兩個角度出發,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悲傷的環境氣氛,從中體會法國人民對于侵略者的痛恨和厭惡之感以及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這樣,有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會之后,當再次學習課文的時候,學生便會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那么,對于文章主題和中心把握會更加準確和深刻。
二、營造濃厚情感氛圍,豐富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憑借教師口頭語言的直白講解讓學生產生與文章內容相符的情景感受,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接受情感的熏陶,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這對語文中的情感教學大有益處。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中的《黃河頌》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同學們播放了歌曲黃河頌,同時配上了波瀾壯闊的黃河圖片,激昂壯闊的旋律,氣勢宏偉的黃河,使同學們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內心澎湃激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緊接著我向學生講述了這篇文章雖表面上是在歌頌黃河,實際上是在激勵中華兒女保衛祖國山河,然后我讓學生以朗誦的形式閱讀這篇文章,這樣會使學生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
總之,希望廣大語文教師能夠將情感教育及時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如此我們才培養出具有健康思想和豐富感情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劉艾麗.豐富語文情感,打造高效課堂:新背景下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