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祥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是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通過有效提問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更好地理解教學重點。所以,優化課堂提問、提高問題質量是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核心。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必須遵循的原則,為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夯實基礎。
關鍵詞:課堂提問;教學藝術;思考價值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所以,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并適時進行課堂提問是實現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保證。教師精心設計問題,通過提問誘發學生思維,實現師生有效互動,真正將學生置于問題分析、解決的情景中,讓語文課堂在課堂提問中迸發出生命力。
一、問題提問一般采用設疑式
要深入淺出地揭示教學中心,突出重難點,教師力求采用藝術性提問,力求做到直題曲問,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熱情。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三味書屋與百草園你更向往哪一個在學習環境?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這樣的問題提出,首先將學生置身于學習者的角度,容易引發學生思考,同時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比較學習方法、學習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采用設疑式提問,能夠培養學生從無疑處生疑,并圍繞疑問認真探究,提高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二、問題設計必須有一定的思考價值
只有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學生才更容易投入到思考的情境中,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主動探索的熱情,不失去問題提問的價值,又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生獲得解決時,往往充滿自信,他們會更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其他問題。當然,如果設計的問題太容易,也無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問題難度太大,會挫傷思考的積極性。
同時,對于文章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將難問題逐步分解成較容易解決的小問題,通過對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的提問,這樣的提問處理具有層次性和聯系性,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由這種“善問”營造的有效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并提問:(1)濟南的冬天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么?(2)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會給你這樣的感覺呢?(3)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設計這樣的三個層次性的問題,對掌握理解全文有舉足輕重的重要。
三、問題設計要緊密聯系學習內容,具有一定趣味性
語文學科與其他基礎學科有顯著差異,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生閱讀起來往往顯得枯燥、單調,對于問題探究更是缺乏興趣。所以,新課程理念倡導構建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但這些往往都是由提出的問題來決定的,設計緊密聯系學生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問題能引起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問題解決的質量。如教學《七顆鉆石》,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1)你讀過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有幾部?(2)今天我們所讀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敘述這個故事嗎?(3)故事中你覺得最有趣的是哪一段?在寫水罐的那次神奇的變化中,哪些詞句寫得最好?并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出來。(4)你也曾經給予別人幫助或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嗎?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感人的愛心故事吧!這樣有趣的問題,緊密文章中心,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課堂提問時為了更大程度上發揮“問”的作用,還應注意四“忌”:
一忌滿堂問。提問過于頻繁,滿堂問,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甚至聽而不答。二忌高深莫測。問題難度太高,沒有引導性,學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學習的自信心受挫。三忌問題沒有中心。問題設計沒有貼近所學內容,學生所問非所答,導致失去問題提問的價值。 四忌問題設計缺乏層次性。有些教師突出優等生,問題設計都針對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忽略待進生,教室里出現了被遺忘的角落,久而久之,這些學生越來越差,便失去學習的動力。這需要問題提問在面向全體同時,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和選擇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段和形式,旨在通過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提高學生問題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當然,設計一定質量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需要一定的藝術性,能喚起學生的注意,積極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啟發學生認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就是問題提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