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帥
摘 要:本文對BIM技術在社會行業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論述了BIM技術在社會行業中的未來發展趨勢,并剖析了企業與個人如何通過BIM來提升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BIM;信息技術;建筑設計
建筑是二維的也是三維的,但最終確是三維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顛覆了基于圖紙和二維空間的設計思維模式,以創新性的三維建模技術將設計方案更加直觀、更加全面展現出來。
BIM是引領建筑業信息技術走向更高層次的一種新技術,它的全面應用,將為建筑業界的科技進步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同時,也為建筑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成本降低。BIM對于社會行業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BIM是在建筑設計行業里面對整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數字化的管理。我們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關鍵詞就是“信息”,我們的二維圖紙也有豐富的信息,但不是最足夠的,所以大家解讀這些信息的時候光看到圖紙還不夠,要加上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到了模型當中變得非常簡單,我們看到的是三維圖像,但三維圖像的背后是龐大的數據庫,三維只是一個表象而言。我們更改的數據圖像就有變化。而我們在應用過程當中,對于業主和開發商來說,他真正使用的是從圖像的表象和背后的數據庫當中提取的相關信息,形成了相關的應用。
對于建筑業來說,BIM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開始規劃設計到施工過程、運營管理和后期拆改建的過程,所有的相關各方都是基于這樣的模型進行工作。模型是創建、豐富、完善以及最后拆除的過程,與建筑物是一樣的。我們在方案的時候建一個體量模型就可以了,把擴初信息做出來,要求將進度做到精細化。施工圖的時候把施工組織計劃,施工項目計劃和材料進場等等都要與模型關聯起來。等我們交付業主的時候變成一個竣工模型,竣工模型除了我們需要提交的竣工資料以外,我們還要真實的反應現場的方案,還有里面的管線、設備、相關的家具廠商信息、維護信息,把所有信息在一起才是所有的模型交付給業主,然后進行運維和管理。最后對建筑物進行拆改建的時候,我們可以基于模型的信息對建筑進行更新、優化、定稿,再進行后期的實施,以及最終的拆除。所以我們的模型可以全生命周期使用,現在在國內包括國外的應用,可能不足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只是說我們看到的是未來的方向,所有階段對業主來說都是有價值的,對于我們參與到其中的任何一個參與方都是有價值的。
我們做建筑設計、可視化設計,協同設計、性能化分析,但業主并不關心這些,而是關心呈現的東西為他帶來什么價值?如果我們可以縮短設計周期,如果可以把設計質量提高得更高,把轉接之間的協調做得更好,沒有沖突、沒有碰撞,如果我們可以把結構的流動圖做到精確無誤,避免施工過程中需要拆動,才能真正讓業主看到BIM的價值。
然而,如果一個企業想實現BIM的真正應用,就必須組織一個優秀的BIM團隊。一項新技術、新工具的引進和推廣,尤其當與傳統的思維觀念、工作方式產生較大甚至顛覆性沖擊的時候,其真正的用于實踐并非易事。因此,在慣用使用二維設計軟件的大環境下,想培養一批具有三維設計能力的設計師實屬不易。
BIM實施最終靠具體的執行人,執行的效果并非取決于員工對BIM有多大認可度,而是取決于員工為此愿意付出多少具體行動。因為要大家認可愿意做BIM,主要是解決內心源動力的問題。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管理者,促使大家去主動認可學習某項技術和技能,或者說去改變某種思維觀念的時候,源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誘惑與恐懼。并由此產生內心的接受與認可,最終自動激發行為觀念上的改變。何謂誘惑,誘惑除了我們常規能想到的薪酬、福利等等物質的東西,還有一點,就是員工的職業發展目標,自我的定位和追求。什么是恐懼,其實就是上述那些誘惑的對立面,我不學BIM,失去了一項技能,管理上比別人欠缺、周圍人的水平都比自己高等等,由此帶來生存及競爭上的壓力,這就是恐懼。概括起來,如果美好的理想無法實現,要么是恐懼不夠,要么是誘惑不足。對個人,對企業都是如此。
基于BIM必然會產生很多新的工作機會,衍生出很多BIM工作崗位。我們要提前預知和了解,先行一步,無論是具體的軟件學習上,還是BIM整體實施的思維訓練上,及早將BIM與個人職業規劃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在這場BIM浪潮中始終有自己清晰的奮斗目標和方向。
如果BIM是你現在從事職業所必備的一項技能,你現在不學,等于放棄和浪費你未來的競爭力和生存力,這一點相信大家會明白。現在可能還較為輕松,靠著傳統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維去謀求一份工作,但可能很快就要被后起的BIM專業人才所替代,目前看這是一種必然趨勢。BIM首先作為一種工具手段和平臺,今后必然會成為選撥人才的一個硬性指標。而且這個選擇,不是僅限于技術人員的,的確是全員覆蓋的。
BIM人才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BIM的建模人員(包括模型維護),BIM的實施人才,BIM管理人才。BIM的建模人員在市場是最多的,簡單的進行幾個月的培訓,就可以按照圖紙和要求進行建模。BIM的實施人才如同我們平常說的信息化實施人才,代表甲方與外部的合作單位進行溝通,組織協調相關專題會議,對實施計劃進行有效的把控。這類人才除了要掌握BIM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懂業務,同時具備管理的組織實施能力。目前看,這類人才是最奇缺的。還有一類人才個人覺得是隨著BIM的協同應用價值發揮,站在企業信息化戰略高度,運用BIM系統能夠對企業的組織形態、崗位職責、工作流程進行再造和優化,屬于企業BIM戰略總監的級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應該向那類BIM人才發展,給自己確定目標,在這個行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縱觀整個建筑行業,從早期的鳥巢、水立方,到近期的上海中心、中國尊、北京鳳凰衛視總部等項目,BIM技術在整個建筑行業市場里的應用在不斷壯大。業主的需求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為了質量、成本、工期和風險控制。因此,我們利用BIM幫助業主來把控整個項目的全階段的不同需求和應用需要。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到BIM在后期服務當中也提供了這樣的服務。BIM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型,也不是簡單的建模工作,而是一個理念,而是一個技術,而是一個手段,需要專業的人使用它,為業主提供專業的服務。
總體來說,BIM在國外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歐美、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均開始廣泛使用。但是目前BIM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還達不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地步。但隨著國內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BIM已經初步應用于建筑行業的各個模塊,并彰顯了其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如果想在未來的建筑行業里占領先機,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持續關注BIM的發展,有針對性的做好技術儲備等準備工作,同時可以進行局部實踐,真正的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