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開放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的水平也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汽車擁有量也不斷提升,因而導致道路的交通事故頻發。而發生這些事故產生了許多極其不好的影響,不僅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還直接的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的步伐。在所以的事故里,除了因為駕駛員客觀的原因造成的以外,公路設計也是要承擔一些責任的,因為其設計存在弊端也可能是產生交通事故的元兇。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公路施工設計上應要注意的交通安全的因素。
關鍵詞:公路的設計;交通安全因素
引 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汽車的擁有量也漸漸的走向了世界的前列,人們出行就更加依賴公路交通了,這也是造成我國公路交通事故發生率高居于世界首位的原因。發生這些事故,除了人們疏忽道路的安全意識之外,國家在進行公路建設時設計方面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要從源頭來減少事故發生的次數,首先要不斷的增強人們對道路行駛安全的認識,其次也要在道路的設計中全面的考慮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能夠合理的去設計公路。
1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
根據我國的交通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里,全國道路交通的事故共3916064起,同比有百分之三十幾上升,當中,涉及到人員傷亡有二十多萬起,造成了六千多人的死亡,近二十萬人受傷,直接導致了近9.3億財產的損失。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每年在我國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損失在逐步的增加,但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依舊在增長。怎樣才能最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是目前我們輿論所關注的重點。但是,交通道路系統工程的綜合性很強。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往往涉及了許多方面因素。不僅包括車輛器械的故障、駕駛員自身,也包括了道路的設計、公路施工的質量、公路日常的養護等。然而,在發生道路事故之后,我們最先要認為是因為駕駛員違規操作的因素,例如,駕駛員是否遵守了交通規則、有沒有酒后駕駛等;而公眾往往都會忽略道路是否存在著設計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因為公眾比較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無法對公路的設計是否科學做出判斷,另外一方面則是糾錯公路的設計往往會又費時又費力,而且關乎到了眾多的部門。然而,事故頻發的地段,從本質來上看,大多都和公路設計的不科學有必然且直接的聯系。如果我們可以在公路的設計中全面考慮到安全的因素,就可以有效預防與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從而提高公路安全性,讓駕駛員人身和財產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做到“安全出門,安全回家”。
2 公路設計中直線長度影響要素
在公路的設計中,要考慮到公路直線長度。因為在駕駛員行駛的過程中,直線長度會直接影響到駕駛員反應能力。如果直線的距離過長,則會導致駕駛員感到視覺的疲勞。經多年研究和考證得出相關結論:在行駛的過程中,如一次直線長度超過了3km,就會引起駕駛員因外界的景物過于單一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反應變得遲緩等等。又根據相關計算得出,如行駛于高速公路上,每時120km為最大的時速,則3min為6km,據我國調查高速公路的計算顯示,在平原地區的高速公路直線一般的距離都超過了6km,有的甚至超過了10km,這種公路設計就嚴重違背了駕駛人正常生理狀況。
3 公路設計中橫斷面的影響
在行車的過程中,設定路的寬度對于道路交通流暢的程度和交通安全的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設定路寬的時候一般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路緣帶寬度、車行道寬度、路肩及中央的分離帶形狀與尺寸。發生交通事故概率和車行道寬度也存在直接關系,在一般的情況下,車行道的寬度越窄,發生交通事故概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但是如果過寬,也是不好的。因為如果過寬,不僅僅會浪費資源,且增加了一些不必要使用的面積,同時還會讓駕駛者放松警惕性,任意行駛,則會導致安全隱患,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所以我們在公路設計之初,就應根據各地實際的情況,對各要素所需的數值合理的進行規劃。盡量能夠在保證車輛暢通情況下,又可以有效的減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從而保持公路一致性和連續性。
4 交通安全和道路景觀
良好的道路景觀設計,可以讓自然景觀和公路融和為一體,讓駕駛員與乘客的美感和舒適感得到滿足。除此之外,從道路交通心理學角度來講,道路景觀的設計好壞,會對駕駛員心理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就會影響道路行車的安全。從行車實踐中表明:如在空曠地段修筑長直線的線形,則會因景觀的單調,不能夠有效引導駕駛人視線,而極易導致事發生。所以,公路設計要堅持和自然景觀的相協調原則,讓駕車的環境對駕駛者的行為在心理與生理方面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以利于行車的安全。
設計道路景觀的前提和基礎是安全,景觀布設應要突出和強調道路行車的安全感。如何去消除駕駛員在行車的過程可能會產生的壓迫、壓抑等不良的感受,是景觀布設、線形設計、綠化布設的重要因素。如高速公路下坡和轉彎處應該在安全的視距范圍中安排一定視覺要素,比如綠化等,則可以讓駕駛員視點能隨之而變化;如在高填方的彎道外側的邊坡植樹,既能使曲線的變化更加明顯,又可以有效減輕行車過程中恐俱的心理,從而增加駕駛員的安全感。
5 應在公路設計中注意的相關問題
公路安全問題是十分重要的,相對于平原地區來講,山區公路的安全更加值得我們重視。因為我們要充分的考慮能影響山區道路行車的所有安全因素,在進行公路設計時,要真正的做到根據山區實際的情況,科學合理的優化路線,以便最大程度的保障行車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對于山區的道路來說,莫過于縱坡是最危險的了。因為很多路段平均的縱坡較大。所以,駕駛者行駛縱坡路段時,一般上坡時要一直保持低速前行,但這樣水箱就會因為長時高效的運轉而燒壞,在下坡時就可能會導致剎車失靈的情況從而就會釀成悲劇。因此在坡度較大地段,我們要充分的從安全的角度來設計,適當控制道路的坡度,在設計之初就多利用一些較緩坡度的路段,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減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持續的發生。
其次,我們應根據安全行車一般的規律,來計算公路剎車時所需停車視距。據現代的公路技術標準來看,高速公路在通常的情況下限速為每時80~100km。相對于私家車和小轎車來說,貨車的視距比較長,一般為130~190m,根據上述的數據,有關地方部門應對所負責高速公路的路段進行實地的調查,如遇到不能滿足上述的條件道路,應該及時的拆除或適當做出調整。
最后,應考慮到復雜的各種因素,如遇到橋梁或隧道等情況。公路在隧道內要避免其出現S型反向的曲線,這樣才可以更好保證車輛行駛在隧道內的安全。如真遇到必須有S型反向曲線的情況,則應適當加上一些角度較小曲線或直線來進行過渡。在車輛駕駛到曲線的邊緣時,前方視距就會適當縮小,在過臨界點的時候又缺少適當參照物,所以極易引發安全事故。所以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隧道地形應要避免洞口的附近出現小半徑的曲線和大下坡搭配。為了避免駕駛員過早發現隧道的洞口而提前加速,在路線設計時應控制駕駛員從看見隧道的洞口到行駛到洞口間行駛的時間,大約應在12~20s之間。而對于比較大的隧道,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應將隧道出口的曲線半徑的設計低于四千米。
6 公路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在設計公路時要遵循連續,均勻,不驟變等原則。對于一個駕駛者來說,當行車的條件突然發生變化時,心里和神經的系統都會變得緊張,具體的表現有脈搏的跳動加快,皮膚也變得異常的敏感,高度集中注意力等等。
與此同時,在公路形狀組成的部分尺寸差距表現得越明顯,就會越會使駕駛員不舒服,且在潛意識里感到有事故會發生的危險。從保護駕駛員角度來考慮,在設計公路時要具有優美空間狀態,能讓人在看到后感到順暢,放松,不能產生急劇變化。如地方的地理環境表現的復雜或有其他限制的因素,必須改變公路線性時,我們也應盡量采取圓滑漸變形式。使駕駛員與乘車人都可以自然的去接受。同時,設計公路時要與附近景觀相匹配和融合,能帶給駕駛員與乘車人美和舒適的感覺,這樣也能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除此此外,道路周圍景觀好壞,也會對駕駛員心理狀態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對行車安全產生影響。
7 結束語
公路設計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了許多方面的因素。公路設計的好與壞會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產生直接的影響,會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科學合理的進行公路線形的規劃,路面結構平整且堅固,交通指示通俗易懂,這些都能夠為駕駛員創造良好行車環境,并提醒駕駛人員提高其注意力,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雖然許多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是因為道路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但完善的嚴謹的公路設計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來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頻率,減少人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為了有效提高交通系統安全程度,各級的交通部門都必須不斷完善公路設計,重視道路安全因素,才能有效避免事故頻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穎.淺談山區高速公路選線原則[J].北方交通,2008(9).
[2]陳寶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
[3]馮亞鴻.淺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J].上海公路,2010(4).
[4]覃容,彭東怡.事故致因理論綜述[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9(3).
[5]陳峰.淺談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走廊帶特點和設計原則[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1.
作者簡介:韓愈,男,工程師,畢業于長安大學,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專業,一直從事道路、橋梁的勘察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