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磊
對輕型紙的誤解
1.用輕型紙就一定很輕嗎?
大家只從字面理解,認為輕型紙是一種本身質量很輕的紙,這其實是有偏差的。定量(即“克重”)同為70g/m2的輕型紙和普通膠版紙印制的書重量是相同的。輕型紙的“輕”是體現在“替代”二字上。由于輕型紙制造工藝的特殊性,其與紙張厚度關系密切的參數——松厚度(單位質量的紙的體積,cm3/g)比一般膠版紙高。一般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左右,輕型紙的松厚度為1.6~2.15cm3/g(有1.6、1.8、2.0、2.15等),所以用定量低的輕型紙從厚度上可以替代定量高的膠版紙。目前社會上輕型紙松厚度一般是1.6cm3/g,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現以70克膠版紙為例:雙膠紙厚度70g/m2×1.2cm3/g= 8 4μm,在同樣厚度下的“輕型紙”克重為84μm÷1.6cm3/g=52.5g/ m2,即定量為52g/m2、松厚度為1.6cm3/g的“輕型紙”與定量為70g/m2、松厚度為1.2cm3/g的雙膠紙厚度相同。
2.“輕型紙”和蒙肯紙是兩種紙嗎?
“輕型紙”之所以打個引號,是因為這個紙名尚在討論中。按它的英文light-weight printing paper,原意應譯為“輕量印刷紙”。這種紙于20世紀70年代由瑞典的蒙肯代爾(Munkendal)造紙廠生產出來,1997年在中國經銷。據最初介紹,它是一種既類似膠版印刷紙,又不同于膠版印刷紙的松厚型的膠版紙。當時蒙肯紙一般只有特種紙行在銷售,面對的客戶也只是廣告、設計公司,市場消費量很少,這些年隨著該種紙的大量使用,大家開始叫它“蒙肯輕型膠版紙”,簡稱“蒙肯紙”。后來又有人稱該紙為“輕型紙”。因此現在大家說的輕型紙與蒙肯紙其實就是一種紙。
3.輕型紙比膠版紙貴很多嗎?
這個問題要是五六年前回答,筆者會說輕型紙比膠版紙貴,而且還貴很多,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輕型紙與膠版紙價格相當。原因是:輕型紙在國內的普及越來越廣,生產輕型紙的廠家越來越多,供應量逐漸增大,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得輕型紙價格逐步降低。目前國內幾個大型造紙企業(如晨鳴、華泰、太陽、泉林等)全部都有輕型紙的生產線,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型造紙廠也對原來的紙機進行改造進而生產輕型紙。
使用輕型紙產生的經濟效益
從成本角度考量,由于目前膠版紙與輕型紙價格相當,但由于松厚度的差異,使得使用輕型紙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現將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和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做對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與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單張紙厚度相同,但是60克輕型的令價比80克膠版紙少61.5元。
例如,出版社的某選題,開本大32開,成品尺寸140mm×203mm,共 360頁,印數8000冊,試比較60克輕型紙(松厚度1.6cm3/g),和80克膠版紙(松厚度1.2cm3/g)兩種紙印制成本。紙張單價為6200元/噸,印刷加放率為5%,則:
此公式為圖書用紙成本的計算公式,其中:W代表某圖書用紙總成本;n代表圖書的頁數;k代表圖書的開數;g代表所用紙張的定量;c是規格系數,等于紙張長度×寬度÷2/106,787mm×1092mm的紙張c為0.4297,850mm×1168mm的紙張c為0.4964;t為每噸紙的價格;N代表總印數;△代表加放率。
由上述可知,60克輕型紙用紙成本比80克膠版紙降低了5170.5元,降低幅度達25%,同時,60克輕型紙的書脊厚度與80克膠版紙厚度相同,但郵寄費大概可降低20%左右。
輕型紙的優勢
第一,松厚度是紙張比較重要的物理性質,對于紙張的性能及其印刷適應性有著重要影響,輕型紙制造工藝上采用了無氯漂白、中性施膠,并且松厚度較高,紙張的挺度較好,故此紙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和耐久性。
第二,輕型紙紙張色澤順應了國際紙張白度不高于84度的環保潮流,采用原色調可以保護讀者眼睛,使他們在閱讀時很舒適、不刺眼,體現出版社“以人為本”的出版觀念。
第三,輕型紙有松厚度較高的特點,可用低定量的輕型紙來代替高定量的膠版紙印刷書刊,降低了書刊重量,節約了資源,降低了成本。
第四,輕型紙紙面挺括,手感柔和,其感觀、閱讀、使用均能達到理想效果。
輕型紙使用的注意事項
以上介紹了輕型紙的優勢,但在使用的同時也應注意一些問題。根據中國版協組織的PPT(Paper and its Print-ability Test)紙張及其印刷適性檢測項目,對在北京銷售的13種輕型紙測試后得出如下提示:
第一,輕型紙由于其原料和工藝的特點,普遍表現為偏黃的色調。紙張色調的差異不是評價其質量高低的標準,但確實是影響圖像復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偏黃的色調會使圖像畫面增加溫暖的感覺,所以對暖色調圖像有加強的作用,而對以藍綠為主的冷色調圖像則有侵害作用。這點值得美術編輯注意。
第二,國產輕型紙與進口同類紙張相比,價格更低廉,只有進口價格的65%左右,是我們考慮替代膠版紙的首選。但由于國產輕型紙的標準尚在制定當中,所以國產輕型紙質量是參差不齊的。例如PPT參檢的13種輕型紙,其橫向耐折度相差甚遠,有60%以上的耐折度達不到10次;輕型紙的松厚度不穩定會造成圖書書脊因紙的批次不同而不同。
第三,由于輕型紙松厚度較大,紙張抗張性能相對也較差一點,且容易受潮變形。為了防止紙張裁切后出現變形,輕型紙最好在即將印刷時再進行裁切,做到即裁切即印刷,避免紙張放置時間較長而出現變形現象。同時要保存好裁切后的原紙和印刷之后的半成品,最好用薄膜密封保護起來,避免紙張吸收水分,使其保持良好的平整度,確保印刷和折頁工序的順利進行。
第四,輕型紙普遍吸水性高,紙張在印刷廠未充分適應溫濕度就直接上機,容易造成圖書成品若干時間后出現切口不齊的情況,特開本尤其嚴重。同時,書脊處紙張應力較大,膠訂時在普通書刊膠內摻入15%的銅版紙專用膠為宜。總而言之,對輕型紙的認識需要我們在與其他紙張品種的對比使用中不斷加深。
作者單位:法律出版社endprint
對輕型紙的誤解
1.用輕型紙就一定很輕嗎?
大家只從字面理解,認為輕型紙是一種本身質量很輕的紙,這其實是有偏差的。定量(即“克重”)同為70g/m2的輕型紙和普通膠版紙印制的書重量是相同的。輕型紙的“輕”是體現在“替代”二字上。由于輕型紙制造工藝的特殊性,其與紙張厚度關系密切的參數——松厚度(單位質量的紙的體積,cm3/g)比一般膠版紙高。一般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左右,輕型紙的松厚度為1.6~2.15cm3/g(有1.6、1.8、2.0、2.15等),所以用定量低的輕型紙從厚度上可以替代定量高的膠版紙。目前社會上輕型紙松厚度一般是1.6cm3/g,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F以70克膠版紙為例:雙膠紙厚度70g/m2×1.2cm3/g= 8 4μm,在同樣厚度下的“輕型紙”克重為84μm÷1.6cm3/g=52.5g/ m2,即定量為52g/m2、松厚度為1.6cm3/g的“輕型紙”與定量為70g/m2、松厚度為1.2cm3/g的雙膠紙厚度相同。
2.“輕型紙”和蒙肯紙是兩種紙嗎?
“輕型紙”之所以打個引號,是因為這個紙名尚在討論中。按它的英文light-weight printing paper,原意應譯為“輕量印刷紙”。這種紙于20世紀70年代由瑞典的蒙肯代爾(Munkendal)造紙廠生產出來,1997年在中國經銷。據最初介紹,它是一種既類似膠版印刷紙,又不同于膠版印刷紙的松厚型的膠版紙。當時蒙肯紙一般只有特種紙行在銷售,面對的客戶也只是廣告、設計公司,市場消費量很少,這些年隨著該種紙的大量使用,大家開始叫它“蒙肯輕型膠版紙”,簡稱“蒙肯紙”。后來又有人稱該紙為“輕型紙”。因此現在大家說的輕型紙與蒙肯紙其實就是一種紙。
3.輕型紙比膠版紙貴很多嗎?
這個問題要是五六年前回答,筆者會說輕型紙比膠版紙貴,而且還貴很多,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輕型紙與膠版紙價格相當。原因是:輕型紙在國內的普及越來越廣,生產輕型紙的廠家越來越多,供應量逐漸增大,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得輕型紙價格逐步降低。目前國內幾個大型造紙企業(如晨鳴、華泰、太陽、泉林等)全部都有輕型紙的生產線,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型造紙廠也對原來的紙機進行改造進而生產輕型紙。
使用輕型紙產生的經濟效益
從成本角度考量,由于目前膠版紙與輕型紙價格相當,但由于松厚度的差異,使得使用輕型紙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現將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和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做對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與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單張紙厚度相同,但是60克輕型的令價比80克膠版紙少61.5元。
例如,出版社的某選題,開本大32開,成品尺寸140mm×203mm,共 360頁,印數8000冊,試比較60克輕型紙(松厚度1.6cm3/g),和80克膠版紙(松厚度1.2cm3/g)兩種紙印制成本。紙張單價為6200元/噸,印刷加放率為5%,則:
此公式為圖書用紙成本的計算公式,其中:W代表某圖書用紙總成本;n代表圖書的頁數;k代表圖書的開數;g代表所用紙張的定量;c是規格系數,等于紙張長度×寬度÷2/106,787mm×1092mm的紙張c為0.4297,850mm×1168mm的紙張c為0.4964;t為每噸紙的價格;N代表總印數;△代表加放率。
由上述可知,60克輕型紙用紙成本比80克膠版紙降低了5170.5元,降低幅度達25%,同時,60克輕型紙的書脊厚度與80克膠版紙厚度相同,但郵寄費大概可降低20%左右。
輕型紙的優勢
第一,松厚度是紙張比較重要的物理性質,對于紙張的性能及其印刷適應性有著重要影響,輕型紙制造工藝上采用了無氯漂白、中性施膠,并且松厚度較高,紙張的挺度較好,故此紙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和耐久性。
第二,輕型紙紙張色澤順應了國際紙張白度不高于84度的環保潮流,采用原色調可以保護讀者眼睛,使他們在閱讀時很舒適、不刺眼,體現出版社“以人為本”的出版觀念。
第三,輕型紙有松厚度較高的特點,可用低定量的輕型紙來代替高定量的膠版紙印刷書刊,降低了書刊重量,節約了資源,降低了成本。
第四,輕型紙紙面挺括,手感柔和,其感觀、閱讀、使用均能達到理想效果。
輕型紙使用的注意事項
以上介紹了輕型紙的優勢,但在使用的同時也應注意一些問題。根據中國版協組織的PPT(Paper and its Print-ability Test)紙張及其印刷適性檢測項目,對在北京銷售的13種輕型紙測試后得出如下提示:
第一,輕型紙由于其原料和工藝的特點,普遍表現為偏黃的色調。紙張色調的差異不是評價其質量高低的標準,但確實是影響圖像復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偏黃的色調會使圖像畫面增加溫暖的感覺,所以對暖色調圖像有加強的作用,而對以藍綠為主的冷色調圖像則有侵害作用。這點值得美術編輯注意。
第二,國產輕型紙與進口同類紙張相比,價格更低廉,只有進口價格的65%左右,是我們考慮替代膠版紙的首選。但由于國產輕型紙的標準尚在制定當中,所以國產輕型紙質量是參差不齊的。例如PPT參檢的13種輕型紙,其橫向耐折度相差甚遠,有60%以上的耐折度達不到10次;輕型紙的松厚度不穩定會造成圖書書脊因紙的批次不同而不同。
第三,由于輕型紙松厚度較大,紙張抗張性能相對也較差一點,且容易受潮變形。為了防止紙張裁切后出現變形,輕型紙最好在即將印刷時再進行裁切,做到即裁切即印刷,避免紙張放置時間較長而出現變形現象。同時要保存好裁切后的原紙和印刷之后的半成品,最好用薄膜密封保護起來,避免紙張吸收水分,使其保持良好的平整度,確保印刷和折頁工序的順利進行。
第四,輕型紙普遍吸水性高,紙張在印刷廠未充分適應溫濕度就直接上機,容易造成圖書成品若干時間后出現切口不齊的情況,特開本尤其嚴重。同時,書脊處紙張應力較大,膠訂時在普通書刊膠內摻入15%的銅版紙專用膠為宜。總而言之,對輕型紙的認識需要我們在與其他紙張品種的對比使用中不斷加深。
作者單位:法律出版社endprint
對輕型紙的誤解
1.用輕型紙就一定很輕嗎?
大家只從字面理解,認為輕型紙是一種本身質量很輕的紙,這其實是有偏差的。定量(即“克重”)同為70g/m2的輕型紙和普通膠版紙印制的書重量是相同的。輕型紙的“輕”是體現在“替代”二字上。由于輕型紙制造工藝的特殊性,其與紙張厚度關系密切的參數——松厚度(單位質量的紙的體積,cm3/g)比一般膠版紙高。一般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左右,輕型紙的松厚度為1.6~2.15cm3/g(有1.6、1.8、2.0、2.15等),所以用定量低的輕型紙從厚度上可以替代定量高的膠版紙。目前社會上輕型紙松厚度一般是1.6cm3/g,膠版紙的松厚度是1.2cm3/g?,F以70克膠版紙為例:雙膠紙厚度70g/m2×1.2cm3/g= 8 4μm,在同樣厚度下的“輕型紙”克重為84μm÷1.6cm3/g=52.5g/ m2,即定量為52g/m2、松厚度為1.6cm3/g的“輕型紙”與定量為70g/m2、松厚度為1.2cm3/g的雙膠紙厚度相同。
2.“輕型紙”和蒙肯紙是兩種紙嗎?
“輕型紙”之所以打個引號,是因為這個紙名尚在討論中。按它的英文light-weight printing paper,原意應譯為“輕量印刷紙”。這種紙于20世紀70年代由瑞典的蒙肯代爾(Munkendal)造紙廠生產出來,1997年在中國經銷。據最初介紹,它是一種既類似膠版印刷紙,又不同于膠版印刷紙的松厚型的膠版紙。當時蒙肯紙一般只有特種紙行在銷售,面對的客戶也只是廣告、設計公司,市場消費量很少,這些年隨著該種紙的大量使用,大家開始叫它“蒙肯輕型膠版紙”,簡稱“蒙肯紙”。后來又有人稱該紙為“輕型紙”。因此現在大家說的輕型紙與蒙肯紙其實就是一種紙。
3.輕型紙比膠版紙貴很多嗎?
這個問題要是五六年前回答,筆者會說輕型紙比膠版紙貴,而且還貴很多,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輕型紙與膠版紙價格相當。原因是:輕型紙在國內的普及越來越廣,生產輕型紙的廠家越來越多,供應量逐漸增大,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得輕型紙價格逐步降低。目前國內幾個大型造紙企業(如晨鳴、華泰、太陽、泉林等)全部都有輕型紙的生產線,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型造紙廠也對原來的紙機進行改造進而生產輕型紙。
使用輕型紙產生的經濟效益
從成本角度考量,由于目前膠版紙與輕型紙價格相當,但由于松厚度的差異,使得使用輕型紙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現將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和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做對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松厚度為1.6cm3/g的60克輕型紙與松厚度為1.2cm3/g的80克膠版紙單張紙厚度相同,但是60克輕型的令價比80克膠版紙少61.5元。
例如,出版社的某選題,開本大32開,成品尺寸140mm×203mm,共 360頁,印數8000冊,試比較60克輕型紙(松厚度1.6cm3/g),和80克膠版紙(松厚度1.2cm3/g)兩種紙印制成本。紙張單價為6200元/噸,印刷加放率為5%,則:
此公式為圖書用紙成本的計算公式,其中:W代表某圖書用紙總成本;n代表圖書的頁數;k代表圖書的開數;g代表所用紙張的定量;c是規格系數,等于紙張長度×寬度÷2/106,787mm×1092mm的紙張c為0.4297,850mm×1168mm的紙張c為0.4964;t為每噸紙的價格;N代表總印數;△代表加放率。
由上述可知,60克輕型紙用紙成本比80克膠版紙降低了5170.5元,降低幅度達25%,同時,60克輕型紙的書脊厚度與80克膠版紙厚度相同,但郵寄費大概可降低20%左右。
輕型紙的優勢
第一,松厚度是紙張比較重要的物理性質,對于紙張的性能及其印刷適應性有著重要影響,輕型紙制造工藝上采用了無氯漂白、中性施膠,并且松厚度較高,紙張的挺度較好,故此紙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和耐久性。
第二,輕型紙紙張色澤順應了國際紙張白度不高于84度的環保潮流,采用原色調可以保護讀者眼睛,使他們在閱讀時很舒適、不刺眼,體現出版社“以人為本”的出版觀念。
第三,輕型紙有松厚度較高的特點,可用低定量的輕型紙來代替高定量的膠版紙印刷書刊,降低了書刊重量,節約了資源,降低了成本。
第四,輕型紙紙面挺括,手感柔和,其感觀、閱讀、使用均能達到理想效果。
輕型紙使用的注意事項
以上介紹了輕型紙的優勢,但在使用的同時也應注意一些問題。根據中國版協組織的PPT(Paper and its Print-ability Test)紙張及其印刷適性檢測項目,對在北京銷售的13種輕型紙測試后得出如下提示:
第一,輕型紙由于其原料和工藝的特點,普遍表現為偏黃的色調。紙張色調的差異不是評價其質量高低的標準,但確實是影響圖像復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偏黃的色調會使圖像畫面增加溫暖的感覺,所以對暖色調圖像有加強的作用,而對以藍綠為主的冷色調圖像則有侵害作用。這點值得美術編輯注意。
第二,國產輕型紙與進口同類紙張相比,價格更低廉,只有進口價格的65%左右,是我們考慮替代膠版紙的首選。但由于國產輕型紙的標準尚在制定當中,所以國產輕型紙質量是參差不齊的。例如PPT參檢的13種輕型紙,其橫向耐折度相差甚遠,有60%以上的耐折度達不到10次;輕型紙的松厚度不穩定會造成圖書書脊因紙的批次不同而不同。
第三,由于輕型紙松厚度較大,紙張抗張性能相對也較差一點,且容易受潮變形。為了防止紙張裁切后出現變形,輕型紙最好在即將印刷時再進行裁切,做到即裁切即印刷,避免紙張放置時間較長而出現變形現象。同時要保存好裁切后的原紙和印刷之后的半成品,最好用薄膜密封保護起來,避免紙張吸收水分,使其保持良好的平整度,確保印刷和折頁工序的順利進行。
第四,輕型紙普遍吸水性高,紙張在印刷廠未充分適應溫濕度就直接上機,容易造成圖書成品若干時間后出現切口不齊的情況,特開本尤其嚴重。同時,書脊處紙張應力較大,膠訂時在普通書刊膠內摻入15%的銅版紙專用膠為宜??偠灾?,對輕型紙的認識需要我們在與其他紙張品種的對比使用中不斷加深。
作者單位:法律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