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人+
十年前,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羅大佑,在他的名作《鹿港小鎮》里唱過“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三十年后,容中爾甲也在他的新作《故鄉夢》中延續了“人在霓虹,心飛故鄉”的感觸。雖然羅大佑的歌里,更側重表達了工業文明和傳統社會的矛盾,但其中依然不乏一種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只是這一次,容中爾甲顯然更徹底、更純粹地將《鹿港小鎮》里沒能眷戀透的故鄉,用一首歌戀了個夠,讓《故鄉夢》成為一首關于故鄉的最美情歌。
故鄉,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牽絆。故鄉,其實并不僅僅是一種回憶、一間老屋和一對雙親。故鄉,很多時候就代表著一種夢想和理想最初出發的地方,是夢想和理想的家。當出門闖蕩的游子,久經風霜變了模樣之后,他還能通過故鄉這面鏡子,找到自己昔日的模樣。在容中爾甲的《故鄉夢》里,可以聽到那個最遙遠的故鄉的白云、山脈、草原。那里沒有工業,也沒有PM2.5,是世外桃源,也是夢里天堂。
而故鄉的美,有時候也并不只是身在其中才能體會。作為一個歌手,背井離鄉尋找夢想的容中爾甲,有這個體會,也有這個經歷,因為遠離故鄉,去城市追求夢想,而特別能夠感受到故鄉與夢想之間的距離和差異。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對比,故鄉的山水才格外澄澈。距離產生美,可以形容愛情,其實也可以形容對故鄉的情。
比較讓人欣慰的是,即使闖蕩城市多年,容中爾甲依然不失那份對家鄉的情懷。甚至可以說,他是將家鄉的山水和自然人文特產,帶到了城市里,帶到了工業文明的世界里。他更像連接故鄉和城市的音樂使者,讓人能夠從他的歌聲里,找回自己的故鄉,不忘自己的故鄉。當然,《故鄉夢》的音樂如果還不能讓你想到你的故鄉,那么你可能是從來沒有離開過故鄉的人吧。
《故鄉夢》擁有原味民歌的優美、自然和淳樸,但又不同于那些獻媚和模式化的歌曲。《故鄉夢》呈現的就是一片原生態的圖景和情感。這里面沒有什么“中國風”和“民族風”,而只有中國和民族,是故鄉的味道,也是老底子的味道。盡管韻味是西南地區的,但故鄉的情懷卻是共通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容中爾甲的演唱。當民歌已經成為一種炫技的載體,民歌本身也開始變得世俗化和流行化,那么我們還要那樣的民歌干什么?可以感受到的是,容中爾甲在《故鄉夢》里,既唱出了那種對故鄉深切的思念,那種柔和的優美亦在副歌部分呈現出一種壯烈與豪邁,從而讓故鄉夢這個夢,變得更具體,也更立體。它既帶來一股暖流,也帶來一股激流。這何嘗不是故鄉的魔力,給他最溫暖的胸懷,讓他不再孤單和凄冷,又給他無盡的動力,讓他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加足馬力、勇往直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故鄉的歌,而容中爾甲的《故鄉夢》,也許是其中最瑰麗的一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