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珮空歸
當得知“自拍”在2013年底入選《牛津字典》本年度風云詞時,我回顧了自拍的誕生、熱度,順便加強了一下自個的自拍能力。
據說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自拍照,是1839年美國攝影師羅伯特的手筆。當然,他被封為NO.1,主要是當時相機不普及,從事攝影職業的屈指可數,第二是因為他有確鑿證據存世——照片上的他發型桀驁,表情專注——和所有自拍的人一樣,他像是在緊張鏡頭是否能抓到自己影像。
早期的自拍是個技術活和體力活,要支好相機支架,計算好取景范圍,在幾秒內的倒計時里,沖到擬定位置站好,緩和喘息,綻開笑容,假裝從容。這種場景更多的出現在合影時,為了人數的完整,隊伍留一個靠前或靠邊的位置,“掌機手”定好時,就會沖到這個位置站好。不過拍完一檢查,不是臉是半拉子,就是跑成了衣衫不整,只好再來一遍。一遍又一遍中,掌機手的奔跑速度和演技得到了大幅提升。
而自拍的蓬勃發展與這幾年智能手機配置了前置攝像頭有關。人們終于可以自己舉著手機拍自己,不再沖刺了。同時由于網絡平臺的便捷,大家更輕易地就能將自拍傳上網絡,供天下人指指點點。為了讓自拍得到更多贊賞而不是批評,精于自拍的達人們會寫各種自拍攻略,指導那些自拍手藝差的人。
最著名的指導是“45度角俯拍”,即把相機舉到側45度位置,從上往下拍,據說這個角度拍出的臉顯瘦。筆者寫到這里時專門試驗了一下,果然變成范冰冰式錐子臉。筆者相信,如果多加練習,筆者的臉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玲瓏嬌美。還有,光線問題也是自拍的指導重點。相信很多美人都有過浴霸自拍照。強光下,膚質不同的人都會變得光潔起來,痘痘皺紋黑眼圈現象大有改善。當這兩種秘籍同時使用時,你會發現網上膚白貌美的佳人增加了不少。
可是,自拍的人想隨時隨地都膚白貌美怎么辦?Photoshop這種圖像處理軟件雖然功能強大,但跟不上焦急的人心——自拍的人簡直想拍了立即傳上網去給人夸,來不及趴到臺機上修圖呢。于是,技術人員開發出了手機美圖軟件,“磨皮增白去眼袋”等美化功能一應俱全,加上“傻瓜式”操作,使“膚如凝脂領如蝤蠐”立等可取。這種虛幻的美化,從某種意義上更加重了自拍患者的病癥——是的,自拍上癮會被定性為精神疾患了。比如英國有個叫丹尼·鮑曼的男孩,就為了拍出無懈可擊的照片,每天花10個小時自拍,甚至為不夠完美而去自殺。目前他正在接受技術癮、強迫癥、身體畸形恐懼癥的治療。不妙的是,這三個癥狀,我有前倆。
當然,只要不像丹尼一樣癥狀重,我們依然可以憑借自拍來自娛自樂。技術員不辭勞苦地繼續讓自拍更加便捷和完美,他們發明出了手持自拍支架,它就像一只延伸手臂,這是單身旅行者必備神器。他們發明出了遙控器,這更能解放自拍者的手臂,讓他們擺出多姿多彩的姿勢。至于啥叫“第三方自拍”,筆者也沒力氣再去了解嘗試了,因為筆者除了年老色衰不再適合自拍外,已經可以依靠別的方式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交友了,比如寫點軟件使用指南、時尚八卦之類。
對,自拍也是種社交方式。當你把自拍上傳給世界看,潛意識里就是想贏得關注:看,這是我!而大家也會樂意根據你的穿著打扮和所處環境,來討論你的信息。猜中或猜錯的交流,都是一種關注??偠灾?,你成功地成為了一個話題,人們因此認識了你。
當自拍被藐視為自戀和虛榮時,筆者略不認同。因為,它也是一種對歲月的存檔。這一年,這一天,你還是神采奕奕的少年,而三十年后那一年那一天的自拍鏡頭里,你成了中年,多了些滄桑。
自拍吧,當你不再在乎角度和光線,素顏出現在鏡頭里時,說明你已能正視自己,寵辱不驚了。
選自《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