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建 劉軍
摘 要:近年來我國赤鐵礦選礦技術快速發展,一些現代化選礦廠開始引進先進的選礦技術,更多選礦廠目前正處于技術轉型階段,開始嘗試引進高效節能技術設備進行選礦生產。結合齊大山鐵礦、東鞍山鐵礦、司家營鐵礦的赤鐵礦選礦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對赤鐵礦選礦技術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了現階段國內赤鐵礦選礦技術發展情況,為我國赤鐵礦資源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赤鐵礦;選礦技術;發展
1 赤鐵礦工藝礦物學特征
我國赤鐵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東北、中部、西部、西北部等地區,包括遼寧、河北、甘肅、安徽、山西等省份。不同赤鐵礦選廠的鐵礦物組成有明顯差異,脈石礦物及礦石結構構造也各不相同。齊大山赤鐵礦礦石結構簡單,以條帶狀為主,摻雜少許塊狀結構。礦石中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假象赤鐵礦、赤鐵礦,次要為褐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要為透閃石-陽起石;東鞍山赤鐵礦礦石結構相對比較復雜,包括條帶、塊狀、角礫狀、鱗片狀、蜂窩狀,礦石中鐵礦物主要為假象赤鐵礦、磁鐵礦,次要為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 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鱗綠泥石,次要為鐵閃石等;司家營赤鐵礦礦石的特點則主要表現為以粒狀變晶結構和交代結構為主,其中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假象赤鐵礦,次為赤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 次為陽起石、透閃石[1]。
2 我國赤鐵礦選礦技術現狀
從國內幾個典型的赤鐵礦選廠現階段展開的選礦試驗研究入手,對赤鐵礦選礦試驗工藝流程及赤鐵礦開發以來的技術改造歷程進行回顧總結。
2.1 齊大山赤鐵礦選礦試驗研究
1974年,齊大山赤鐵礦石選礦試驗研究正式起步,最初采用粗碎和中碎進行產品破碎,然后通過焙燒磁選工藝,進行細粒工藝流程選別,選別效果不太明顯。1985年,對細粒選別技術進行了升級改造,確定使用階段磨礦、重選-磁選- 酸性正浮選工藝,獲得了良好的選別效果。1985 年1 季度,將細粒部分改變為階段磨礦、粗細粒級分選、重選-磁選-酸性正浮選工藝,取得了原礦品29. 12% ,精礦品位62. 47% ,尾礦品位12. 24%,,回收率72. 09%。2000年,該選礦廠在原有工藝流程的基礎上,進行了陰離子反浮選試驗研究,實現了選礦技術的又一大進步。齊大山赤鐵礦選礦廠不斷進行選礦技術革新改造,推動了其選礦技術和工藝指標的不斷提高[2]。
2.2 東鞍山赤鐵礦選礦試驗研究
由于東鞍山赤鐵礦石礦石具有獨特構造,所以,在該地區進行選礦難度較大。1958年,東鞍山赤鐵礦選礦試驗起步,最初采用的工藝技術指標較低,選礦效率極低。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00年,東鞍山赤鐵礦選礦技術指標數據如下:原礦品位32. 74%, 精礦品位59. 98%,尾礦品位14. 72%, 金屬回收率72. 49%[3]。針對這種情況,礦產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針對東鞍山赤鐵礦選礦技術展開了深入分析與不斷改進,相繼在階段磨礦、強磁- 酸性正浮選等方面取得了理想成效。2001 年, 鞍鋼礦山研究所在先前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借鑒齊大山選礦廠工藝改造的成功經驗,在東鞍山展開了連續磨礦、粗細分選等流程工藝改進,取得了一定成效。
2.3 司家營赤鐵礦選礦試驗研究
雖然目前司家營赤鐵礦石一直沒有得到重點開發,但是該赤鐵礦區一直是全國范圍內數一數二的后備礦山之一,在今后有待重點開發的重要地區。1958年,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率領眾研究院踏出了開發司家營赤鐵礦資源的第一步,當時司家營赤鐵礦采取的選礦工藝流程比較粗放,在經過漫長的技術改造之后,相繼完成了階段磨礦反浮選、階段磨礦正浮選等工藝流程研究,選礦試驗研究總體開展比較成功。2002 年, 鞍鋼礦山研究所展開了磁選—重選—陰離子反浮選工等試驗研究,取得了原礦品位29.14%、精礦品位66.40% 、尾礦品位9.08% 、金屬回收率79.75% 的良好指標。
3 國內赤鐵礦選礦技術的新發展
我國赤鐵礦選礦技術自產生以來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依據赤鐵礦選礦技術及工藝設備現狀,目前我國國內赤鐵礦選礦技術發展的特點有:
(1)從我國的赤鐵礦選礦廠試驗情況來看,強磁選-陰離子反浮選工藝存在于多種工藝流程,該流程在赤鐵礦選礦中對選別指標的提高具有特別明顯的效果;
(2)高效的陰離子反浮選工藝對選礦指標的提高帶來了重要影響。陰離子反浮選的選礦指標及生產可靠性較高,同時陰離子反浮選對石英等脈石礦物的分離效果明顯,為赤鐵礦選礦工藝技術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3)新型的選礦設備和高效的選礦藥劑在赤鐵礦選礦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環保理念的持續深入,在赤鐵礦資源開發中也要注重選礦設備和選礦藥劑的高效、環保、節能,選礦技術配合先進的選礦設備,無疑節省了選礦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多種多樣的陰離子反浮選藥劑層的出現,也促使赤鐵礦選礦效率大大提升;
(4)選礦自動化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赤鐵礦選礦技術的不斷進步。選礦自動化控制正是工業技術智能化、自動化的重要表現,隨著選礦自動化控制技術的不斷推廣,赤鐵礦濃度、粒度檢測、品位控制方面也取得較大進步。
4 結論
我國磁鐵礦資源的日益匱乏,為礦產資源開發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是后備的赤鐵礦資源近年來卻得到了有力開發,齊大山、東鞍山、司家營等赤鐵礦選礦廠,不斷對赤鐵礦的選礦工藝技術進行完善和改進。國內一些新的赤鐵礦選礦廠加快了選礦技術研發應用步伐,提高了赤鐵礦資源開發效率,這對我國赤鐵礦選礦技術的發展,解決赤鐵礦選礦廠的選礦技術難題,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曉文,毛小西,劉莊,華燕莉.赤鐵礦的工藝礦物學研究[J].礦物學報,2010(09).
[2]周凌嘉,李維兵.兩種選別齊大山鐵礦石工藝流程的研究應用[J].礦業工程,2007(10).
[3]袁風香,王凡.某赤鐵礦選礦試驗研究[J].現代礦業,2010(06).
作者簡介:李宏建(1982—),男,河南南陽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