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摘要:工程造價管理主要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對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科學使用,以求取得較高的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對我國工程造價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工程造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工程全過程的造價控制措施,希望為提高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計價模式;全過程控制
前言
計算和控制工程造價即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獨特領域,又是工程項目建設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但總的來說,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工程預算定額方面無法滿足價格變化與建筑材料更新的速度;管理體系方面“三超”現象嚴重;建設方各自為政影響了工程質量、進度,以及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因此完善我國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和模式,加強造價全過程控制已經刻不容緩。
1.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研究
1.1工程造價定額計價模式
工程造價定額反映的是一定生產力水平下,工程項目產品與生產消費之間的數量關系。也即是單位工程建設產品對材料、資金消耗的規定額度。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計算和確定工程造價過程簡單、快捷,其特點是首先根據施工圖紙及相應的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其次是根據定額規定的取費標準計算相關費用,最后調整相關的價差,編制出竣工結算和決算。但這種計價模式無法使企業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自助報價,也無法體現公平競爭和調動企業管理的積極性。
1.2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
工程量清單是由招標人依據施工設計要求和招標文件,根據統一的項目名稱、編碼、計算規則,編制出反映工程項目的清單,它既是招標投標活動的依據,也對投招標人最具有約束力的文件。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根本作用是讓工程造價通過招投標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改變了定額計價模式中政府定價的性質。它有利于實現市場經濟下的積極公平競爭,避免暗箱操作;還有利于實現風險合理分擔、工程款撥付以及工程造價的最終確定。對于提高施工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建設單位資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基本操作過程為:招標人在統一的工程量清單計算規則的基礎上,按照統一的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統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根據具體工程的施工圖紙計算各個清單項目的工程量,編制出工程量清單,此清單作為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招標人如設標底,標底編制應根據招標文件中工程量清單和有關要求,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合理的施工方法,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工程造價計價辦法,參照社會平均消耗量定額進行編制;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和有關要求、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擬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依據自己的企業定額和各種渠道獲得的工程造價信息及經驗數據編制投標報價。因此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操作過程有兩個階段:工程量清單編制和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1]。
1.3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
從項目設置上來說,定額計價模式的項目一般是按施工工序、工藝進行設置的,定額項目包括的工程內容一般是單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的設置是以一個“綜合實體”考慮的,“綜合實體”一般包括多個子目工程內容;從定價原則來說,定額計價是依據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及定額中的基價計價,工程量清單則是企業自助報價,市場決定價格;從計價價款構成來說,定額計價價款包括:直接工程費、措施項目費、間接費、利潤等它沒有反映企業的真正水平,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工程量清單計價價款是指完成招標文件規定的工程量清單項目所需的全部費用,同時也考慮風險因素而增加的費用;從計價方法來說,定額計價模式是將相同施工工序的工程量相加匯總,選套定額,計算出一個子項的定額分部分項工程費,每一個項目獨立計價。工程量清單模式是按一個綜合實體計價,即子項目隨主體項目計價,由于主體項目與組合項目是不同的施工工序,所以往往要計算多個子項才能完成一個清單項目的分部分項綜合單價,每一個項目組合計價。
2.工程造價控制的研究
2.1工程造價控制的原則
由于工程造價控制是一個全過程實施動態控制,造價控制也隨著建設實施的不斷深入而分階段進行,因此工程造價控制的原則包括: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目標控制,主動控制,技術與經濟相結合。這樣才能避免實際值與目標值偏離,才能確保項目評價和設計方案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2]。
2.2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
(1)投資決策階段的造價控制
投資決策階段的造價控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要確定項目合理規模。影響規模合理化的因素有市場因素、技術因素和環境因素。只有綜合考慮這三方面的因素,才能確定項目合理規模,并產生規模經濟。效益規模的客觀存在對合理選擇項目規模、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提高項目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但受到影響因素的制約,規模擴大產生的效益不是無限的,當超過一定限度,將會出現規模報酬遞減。
二是建設場地的選擇。建設場地的選擇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土地費用和建筑工程成本上。因此場地的選擇一般應滿足節約土地、運輸距離適中、土地面積與外形能夠滿足構筑物的需要、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段。
三是建設標準水平。建設標準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據。標準水平制定的合理性,關系到能否控制工程造價、指導工程建設。因此建設標準水平應立足于經濟實際狀況,堅持經濟安全、適用的原則。此外建設標準中應盡量給出定量指標,或者給出定性的原則要求。
四是確定合理工藝流程。經濟合理的生產工藝流程能夠給生產工藝或建設工藝帶來極大的節約。因此在投資決策階段需要明確生產的工藝流程,并對比分析工藝或方案設計與生產方式的相關性,尋求科學的方案或工藝創新來節約成本。
(2)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
設計階段造價控制不僅對投資的影響程度大,而且造價控制的效率高。實踐證明,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遠遠大于設計費用占項目總造價的比例。因此設計階段對于方案的選擇方面,應處理好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之間的關系,設計方案還必須兼顧建設與使用.考慮項目全生命費用項目功能水平。設計時要兼顧近期和遠期的要求,選擇項目合理的功能水平。同時也要根據遠景發展需要,適當留有發展余地。此外通過應用價值工程對設計方案進行技術上、經濟上分析,不僅能夠滿足工藝需求,而且能夠降低工程造價的技術方案[3]。
(3)招投標階段的造價控制
首先對于招標方式的選擇,一般包括兩種: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公開招標是在眾多的投標人中選擇報價合理、信譽較好的承包商,有利于公平競爭;邀請招標限制了部分技術上和報價上有競爭力的投標者,因此只有當技術復雜、專業性強等原因,采購規模小,為了合理減少采購時間的情況下,才選擇邀請招標方式。其次對于工程量清單計價,它是市場定價體系的具體表現,但需要注意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標時,招標文件是造價控制的關鍵,工程量清單是造價控制的核心內容。最后應推行無標底招標,無標底評標方法可以避免圍繞標底產生的錢權交易,腐敗行為,為確保評標結果的準確提供了保障。
(4)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
工程建設投資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控制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還要結合工程實際特性、管理體制、工程投資控制責任劃分的不同,進行修改和完善。工程變更是工程造價增加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不要輕易更改設計,對于必須要更改的環節,必須由設計單位、監理和建設方共同審批。
(5)竣工結算的造價控制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管理:嚴格核對合同條款,審核竣工結算編制范圍;嚴格執行計價依據與計價方法;嚴查工程設計變更簽證。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造價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人員所掌握的創新技能。
3.結語
總的來說,工程項目計價和造價控制管理應是對工程造價全過程進行的動態管理。并與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現狀相結合,以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為主要管理方法,以統計分析為主要管理手段,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相結合,以主動控制為主,注重投資決策、設計,從而確保實現工程造價控制目標和工程造價的全過程、全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賈雪麗.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下的投標報價工作淺議[J].《建筑經濟》2012(08):23-24.
[2]牛明雷.論我國工程造價計價體系改革和工程量清單的推廣[學位論文].重慶大學,2013(05).
[3]李宏揚,時現,李躍水.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與投標報價[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2.(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