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樞
摘要:線損管理工作能有效影響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電力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電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加強線損管理研究,提高線損管理十分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配網理論線損計算方法,并提出了降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配網;理論線損;計算方法;降損措施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電網發展很快,社會用電量急劇攀升,供電量增加的同時線損問題日漸突出,線損指標已成為關系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線損率是電力企業的一項重要綜合性經濟技術指標,反映了一個電網規劃設計、生產技術和運營管理水平。電能從發電廠輸送到用戶的過程中產生的電能損耗,可以根據輸、變、配電設備的參數、負荷特性和電網當時的運行方式及潮流分布用理論計算方法求得,通常稱為理論線損。在開展降損活動中,要以理論線損為指引,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不斷地改進技術完善管理。
1.配網理論線損計算方法分析
1.1電力網線損理論計算概述
線損計算需在確定計算日期、各級電網計算范圍和收集輸、變、配電設備物理參數的基礎之上對電網負荷情況及其運行方式進行準確記錄。為確保線損率理論計算的準確性,按照《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試行)》(DL686-1999T)規定,通常使用潮流法對35kV及以上電網線損率進行理論計算,10kV和380V理論線損率則分別采用等值電阻法、臺區損耗率法進行計算。有組織、有計劃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和分析,是搞好降損節電的一項基礎工作,它有利于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快網絡建設,有利于加強電網經濟運行。因此,開展線損理論計算是實現電網安全、經濟、多供、少損的重要措施。
1.2配網理論線損計算方法
(1)等值電阻預測法。整個10kV配電網的總均方根電流流過等值電阻所產生的損耗等于10kV配電網內全部配線可變損耗和全部配變的負載損耗的總和。預測方法適用于已知 10kV 配電網拓撲結構、配線和配變參數,配線首端抄見有功和無功電量、最大和最小負荷電流及額定電壓。
(2)潮流算法。針對10kV配電網的單電源輻射狀結構特點,利用前推回代潮流計算方法,直接求解配電網的電能損耗。算法適用于已知10kV配電網拓撲結構、配線和配變參數,配線各節點負荷有功和無功抄見電量及負荷曲線等。潮流算法不僅數據采集困難,而且還有可能導致計算不收斂問題,一般在規劃設計方面或對線損分析時使用,在實際線損計算中很少使用。
(3)基于實測線損的臺區損失率法。將0.4kV低壓網負荷性質分為城區網、郊區網及農村網,再將每種性質的低壓網按負荷類型分為重負荷、中負荷、輕負荷三類。對每個負荷類型,分別抽取若干個典型臺區,即供電負荷正常、計量齊全、電能表運行正常、無竊電現象的數個臺區,對其在計算時段內的線損進行實測,從而獲得這些臺區的單位配變容量的電能損耗值(MWh/MW)。再將這些值分別應用于具有相同負荷性質和相同負荷類型的其它臺區,分別計算其電能損耗。最后對三種負荷性質低壓網的電能損耗進行求和,得到全部低壓網的電能損耗。
2.理論線損在線損指標分解中的應用
在開展理論線損計算時,一般情況下可得到不同地區、不同電壓等級分層、不同電壓等級單條線路的理論線損值。
2.1當實際線損值遠高于理論線損值時,管理不到位產生的線損較多,主要是供用電過程中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損失,此時應將降損工作重心放在管理降損上,不宜盲目進行電網降損改造投資。降低管理線損的主要措施分為兩類,一類是屬于經營管理的降損措施,另一類是屬于健全組織、加強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措施。
2.2當實際線損值接近或低于(誤差引起)理論線損值時,線損基本是現狀電網電能損失的客觀真是反映,此時應將降損重心放在技術降損上,應高度關注理論計算中電能損失在電網中分布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降損,有效壓降理論線損值。降低理論線損的主要措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一定的投資,對電網的某些部分進行改造,采取這類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電網網架,提高電網的輸變配電容量和改善供電質量,同時也降低了損耗,這類措施要根據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來論證其實施的合理性。另一類措施不需要投資,只要求改進電網的調度運行管理,即可達到降低損耗的目的。對于理論線損高的突出電網問題,在降損效益論證的基礎上,用專項投資逐步加以解決。對于全網結構優化的降損問題,在電網規劃中應充分考慮,融入到具體建設、改造項目當中,并持續堅持,以尋求長遠效益。
3.配網降損措施分析
3.1有效的提高功率因數
變電器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無功功率,無功損耗引起的線損有時會很嚴重,因此,要做好供電企業配電網降低線損,必須要考慮配網變壓器的降損。主要是按照電源、電網、用戶補償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布局和配置無功補償設備,實現無功分層分區平衡。加強無功補償裝置的運行維護,提高裝置利用率。根據配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分析,選取容量恰當的變壓器,一般情況下負荷率選取在60%至 80%較為合適,這樣更能發揮出變壓器的最佳效率,降低線損率,從而有效的降低配電網線損率。
3.2對配電網進行改造
在電網負荷功率不變前提下,負荷耗損會電壓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改造電網是首要措施之一。具體方法有:分流負荷就是充分利用電站留下來的間隔,損耗比較大負荷高。建立嶄新的供電線路合理的規劃、優化網絡。消除近電遠供應,縮短供電范圍,降低能耗,將線損降到最低處。采用節能型變壓器解決問題;針對不少地區用老式變壓器的不能更換新式變壓器的問題,需要更換新的節能變壓器,以平衡線路功率,以此來達到減少損耗的目的
3.3 應加強對線損的管理
供電企業配電網在運行的過程中,線損將會對供電企業造成極大的經濟影響,因此,應做好降低配電網線損的工作,除了上述幾方面可以實現降低配電網線損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配電網線損的管理。
(1)加強計量裝置運行管理,在電能計量裝置采購、校驗等源頭做好把關,確保進入電網運行的計量設備合格,做好電能表、互感器的周期檢驗、周期輪換,及時處理計量裝置故障,加強電量差錯的計算和退補,確保電能計量的穩定、可靠;
(2)嚴格落實抄核收管理,規范電費抄核收作業。統一合理安排抄表例日,盡量縮短每月供、售電量抄表時間差,減少抄表不同期導致的線損率波動。確保電量數據完整和正確抄錄,避免出現估抄、漏抄、錯抄的現象.
(3)加強用電檢查的管理,及時發現和查出用戶竊電行為,特別是對私接路燈、破壞計量等行為嚴肅打擊,確保線損預測的準確性。
4.結語
綜上所述,配電網線損的計算方法很多,針對不同的電壓等級、線路和臺區,采取最有效的計算方法,將能夠有效分析出配電網線損的情況,計算得到的理論線損又可以為實際線損管理提供參考指標,為線損管理提供目標依據。供電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線損與理論線損的偏差,具體分析線損差異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降損措施,通過采取優化配網結構、技術降損和加強線損管理等手段,從而有效的提高配電網運行的效率,確保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全面的促進供電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奕冰,婁北.基于新的數據處理方式的理論線損計算[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1(05).
[2]李華茂.綜述電網線損原因及降損管理方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3).
[3]張步涵,李可文,沙立華,等.基于樹狀網絡潮流的供電線路電能損耗計算[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4]宮金萍.供電企業線損管理及技術措施分析[J].科技傳播,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