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創偉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各種先進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改變了傳統單一的地籍測量方法,推動力地籍測量的現代化方向發展趨勢。因此,文章從地籍測量內涵出發,主要對地籍測量技術路線及方法進行研究,以期為未來的現代化地籍測量提供新的依據。
關鍵詞:地籍測量技術路線方法
引言
地籍測量主要是通過運用各種有效方法與技術,綜合調查與核實當前土地登記面積,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繁榮推動了地籍測量技術與方法的發展與創新,權屬調查與權屬測量作為開展地籍測量工作的兩項重要內容,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對于有效開展地籍測量工作,提高國家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文章通過深入剖析地籍測量內涵及實際意義,確定地籍測量的技術路線與方法。
1地籍測量的內涵及意義
地籍測量主要以地籍調查為依據,采用相應的測量技術,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不同類型土地的境界、位置、大小、質量與數量等內容的重要方法,其測量的數據結果將以表格或圖冊的方式保存到國家土地檔案管理部門。根據任務進行劃分,我國地籍可分為兩種,即初始地籍與日常地籍;根據發揮在那階段進行劃分可分為三種,即稅收地籍,產權地籍和多用途地。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主要滿足土地管理部門及國民經濟建設部門實際需要。通過地籍測量,能夠讓我們更加準備的把握當前我國地籍信息的具體狀況,進而以此為依據對我國土地進行科學管控,實現我國土地的合理分配,提升我國土地利用率,為國家經濟發展,城市規劃提供重要數據資源,為經濟發展做好相應的后勤保障。
2地籍測量技術
2.1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以地籍測量內外業兩部分的側重點為依據進行劃分的,但是整個地籍測量時間中,大部分被外業部分與調查所占據。該技術下的主要作業方法是先收集數據源,校正數字正射影像圖,并對其進行部分內業解讀,輸出工作底圖,再進行外業調查。
2.2內外業一體化法
目前我國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地勘測量技術就是內外業一體化法,在整個地籍測量時間中,大部分被內業部分與調查所占據。該技術下的主要作業方法依然是先收集數據源,校正數字正射影像圖,并對其進行全部內業解讀與內業檢查,輸出工作底圖,再進行外業調查。
2.3全野外與內外業一體化綜合法
全野外法和內外業一體化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內外業工作量及作業成果檢查上。從作業效率來看,內外業一體化法相對占據優勢,它側重于內業作業,先充分內業預判,外業作業可對內業做出適當的修改與檢查,進行少量采集,從而縮減了外業的工作量,并有效實現了內業和外業數據的檢查;全野外法側重于室外作業,先內業少預判,其不足之處就在于外業作業工作量較大,通過實地調查來確定地類、線狀地物、地類范圍、自然村名等。實踐證明,如果是丘陵、山區面積較大的區域地籍測量,采用全野外與內外業一體化綜合法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與測量質量。首先將影像合理分類,直接在室內充分預判可以在室內預判的影像,對于圖幅不清楚的影像,則進行部分預判,從而節約了野外的工作時間與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測量的工作效率。
3地籍測量的方法探析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科學合理的選擇地籍測量方法與技術直接關系著地籍測量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與相關資料,將地籍測量的方法總結為以下幾點。
3.1地籍控制測量法
圖1各等級測距導線主要技術規定
地籍控制測量法通常是以不同土地的精度來進行地籍測量的,在整個地籍測量的控制工作中,地籍測量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從整體道具不、從高級到低級分級控制的原則,進行科學的選點、埋石以及野外觀察。地籍控制測量包括地籍基本控制測量與地籍圖根控制測量兩種,前者一般采用的施測方法主要有三角網、導線網、測邊網、GPS相對定位測量網,施測的地籍基本控制網點分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主要采用GPS相對定位測量網與導線網方法進行施測,施測的地籍圖根控制網點分為一、二級。地籍測量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提升地籍測量工作精度與可靠度,地籍控制測量精度標準的制定依據為界址點與地籍圖的精度,文章以導線網施測方法為例,其各等級測距導線的主要技術指標如圖1所示:
3.2界址點坐標地籍測量法
界址點坐標地籍測量法的實現首先需要在界址點和土地測定點間加設控制網加密一、二級導線,其次利用當前先進的GPS定位系統進行具體的地籍測量。該方法的特點在于其較高的測量準確性,有利于提升測量工作效率。據調查顯示,該方法的實現一般會用到全站儀極坐標法和GPS-RTK法,其中在GPS—RTK方法的具體應用過程中,因為各個界點測量之間的聯系不是十分緊密,不存在檢核條件,所以需要對每個界址點測定兩次。此外,該方法的使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靜態模式測量條件下,需要及時更換地籍測量點,每兩個檢測點的觀測時間間隔需要超過十五分鐘;二是需要均勻布置檢測點,從而保證地籍測量數據結果的全面性。
3.3碎部地籍測量極坐標法
碎部測量就是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籍測量的土地的檢測點A處上架社測量儀器,將下一檢測點命名為B,已知數據A(XA,YA),B(XB,YB)接著對A與B進行系統的定向連線,觀測數據,求出P點坐標(如圖2所示),以此類推,最終實現全面性土地調研。
圖2碎部地籍測量極坐標法
3.4白紙成圖法
該方法下的主要設備包括了小平板儀、太平板儀、經緯儀和白紙,通過這些設備的相互配合進行具體的測量工作,它有效利用了數學中的圖解成圖法,在白紙上呈現最初模型成圖。但是,因為這種測量方法下的平板儀無法為測量人員提供清楚精確的野外實測坐標,其得到的測量數據僅僅是圖解一些常數,隨著攝影測量法等其他先進測量方式的出現,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逐漸削減。
3.5攝影測量法
攝影測量一般包括航空攝影、近景攝影、水下攝影這幾種具體方法,主要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的方法獲悉界址點坐標,它是利用被攝物體影像對其空間位置及三維形狀進行重構的一種技術,是目前用于城鎮地籍測量的一種重要方法。其實現過程是通過多種攝影方式進行攝影,得到所需要測區的影像,然后利用影像的幾何反轉原理在內業用航測儀器進行定向,恢復攝影時的相對關系,然后進行測量。我們通常所說的攝影多為航空攝影,就是用飛機作為載體,將航空攝影儀放置到飛機上,對測區進行航攝,得到滿足一定條件(航向旁向重疊度、旋偏角、預計的航高等)的航片,然后利用航片,在測區外業做一定數量的像片控制點,航測內業利用像控點,進行空中三角測量,得到每個像對必須的測圖控制點,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下定向測圖。此外,在地面通視情況不佳、界址點的數目較多條件下,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高精度攝影測量方法,進行界址點坐標的勘測工作,這樣既節約了勘測成本,又提升了勘測精準度。
4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利用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著較大的變化,根據實際測量情況,科學合理的利用相應的地籍測量技術與方法是提升我國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徑,對于我們清楚的掌握國家現存土地狀況及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偉.地籍測量的技術與管理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3-04
[2]賈峻峰.地籍測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09-01
[3]周波;唐桂彬.地籍碎步測量幾種測量方法的集成[J].全球定位系統.2011-06
[4]鐘昌海;盧天乙;李開富.地籍測量中幾種控制測量方法應用探析[J].南方國土資源.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