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梅
摘要:行動導向的“六步”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獲得專業知識面,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整個教學過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實現了“教、學、做”合一。
關健詞:信息咨詢;制定計劃;決策;實施;檢測;評估總結提升
《建筑材料與檢測》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三大能力即:能正確、合理地選用建筑材料;具備對常用建筑材料質量進行檢測及對新材料的認識及鑒別能力;具備正確驗收和保管建筑材料的能力。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為后續課程打好基礎。而行動導向“六步”教學法在培養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的同時,把計劃和決策能力、與人交往與合作的能力、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質量意識等等也融入其中,不僅有利于學生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還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的培養。
一、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1.改革實踐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根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人才,對于現在高職學生來說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對教師在課堂上純講課形式不感興趣,但他們思想較活躍,動手能力及參與意識都比較強,我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從能力性質的角度來看,可以把職業能力劃分為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基本職業能力是學生今后能勝任職業工作、賴以生存的核心本領,包括單項的技能與知識、綜合的技能與知識,關健能力是學生今后能完成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任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學生具備了專業能力的同時,更具備了方法能力,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學生對新的學習方法興趣濃厚,調動學習主動性。
此教學方法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我檢查和控制能力、發展自我意識、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并可提高學習速度。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學生參加全部教學過程,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的整個過程。使既了解總體,又清楚第一具體環節的細節。
2)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這種強烈的學習愿望,緣于積極的參與。一方面是內在的,好奇、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學的鼓勵,學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等等
二、具體的內容
1.教學內容
1)理論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參觀法、實物教學法等)
作業反饋→導入新課→下達任務→任務貫穿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完成任務教師講評→布置作業。
2)實踐教學
采用行動導向六步教學方法
(1)信息咨詢:首先教師下達任務書指導書,學生依此收集相關資料。以砼性能檢測為例,學生先弄清砼性能特征,強度是C20,坍落度是30-50mm,然后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2)制定計劃:小組學生經過討論,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要用的材料的數量品種及儀器設備的準備,人員工作任務的落實等,形成初步方案。
(3)決策:學生提交初步方案,與教師溝通形成執行性工作計劃。
(4)實施:按執行性工作計劃,由學生獨立完成從材料的量取到攪拌,再到砼和易性的評定,記錄實驗數據、處理數據,教師起到咨詢顧問的角色。
(5)檢測:在學生測砼和易性的時候,教師在邊上觀察,在完成后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鑒定,并相互溝通,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評估采用表格形式,由組長評價、教師評價二部分組成,根據學生實訓過程的表現、完成任務情況及在小組中所承擔任務等要素進行評定。
(6)評估總結提升:實驗結束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經驗總結并對學生進行反饋,以遷移到同類項目的實驗中。
2.教學評價的改革
(1)考核方式:采用“駕證式”考核,從“理論”和“技能”兩個方面對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評價。理論部分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評價和期末考試兩部分,其中平時成績從考勤20%、課堂表現、作業等方面評價,占總評成績的20%;階段考40%,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形式,占總評成績的20%。
(2)考核的組織和建議:
理論考核:
1)平時考核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及時如實地記載每位學生的平時成績;
2)一個階段的考試,安排在相應模塊學習完成后進行,在班級利用課外時間進行。
3)期末考核,安排在期末考試時間進行,著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核心知識,體現為技能服務,總評成績不及格,參加學期補考。
技能考核:
1)平時考核在課內實訓內按要求完成。
2)階段考核:階段考試成績不及格,及時組織補考,補考成績在60~70分一律記為60分,70-分以上的乘以0.85的系數后作為該階段的最終考試成績。
3)評價標準
采用組長評價、教師評價(主要從取樣、操作及團隊協作方面)、學生實踐成果評價(從實踐過程的準確和結果的精確進行考核)
三、實際收到的效果
(一)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貼近工作內容。
主要從學生的綜合能力角度出發,打破以往實踐教學中,由教師講,學生做的現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導,教師則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為了完成某一實驗我們會通過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信息咨詢,然后做計劃,在做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用到相關的專業知識,要去網上或圖書館閱讀大量的資料,然后做出詳細的計劃,并確定最后的可行性計劃,然后進行整個實驗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全程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是指導者,如果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大的錯誤或者涉及安全方面問題教師是不指導的,這些要在實驗后評定的時候再指出,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行小組合作,這樣既考核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又能煅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通過一個實驗任務的完成,學生在專業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關鍵能力考核成績也得到提升,通過這網上收集資料、實驗、組織實施、總結,學生學會了計劃和決策能力。
(二)以賽促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在平時實踐組織過程中,開展組與組之間的比賽活動,重點是對學生的操作規范程度、操作速度、資料整理、團隊協作等情況進行評比,另外在小組內由于在個人成績中加入“與小組成員間協同工作能力”這一因素,只有團隊協作意識較強,實驗過程中相互配合較好的同學才能取得較高的成績,也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實踐證明,每次實驗課,學生熱情高漲,產生“你優我更優”的思想,提高了實驗的實效性和動手能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三)學生對新的學習方法興趣濃厚,調動學習主動性。
此教學方法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我檢查和控制能力、發展自我意識、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并可提高學習速度。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學生參加全部教學過程,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的整個
過程。使既了解總體,又清楚第一具體環節的細節。
2)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這種強烈的學習愿望,緣于積極的參與。一方面是內在的,好奇、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學的鼓勵,學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等等。
(四)教師自身觀念轉變,實現了角色更新
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角色的轉變對教師的知識領域和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是課程開發與學生智能開發相結合的高明設計師,是經精心加工后的信息資源的供給者和咨詢者,是助手與顧問,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合作伙伴。
(五)考核方式的靈活性
本課堂共用五個考核項目,為了學生們掌握全面的知識,我們要求五個項目都要會,但是我們為了節約材料,又為了環保,我們在考核的時候是隨機抽取,采用2+5選一的方式,其中第二、五個項目是必做項,其余三個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每個人抽一個項目。
總之對于建筑材料與檢測這門課程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我們會通過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目前課堂教學改革還是處在實施階段,有一些不足我們將在后面不斷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林碧琴.淺談行動導向教學在《PLC》課程中的實踐,科技創新導報[J],2012,(11)
[2]曹廣田,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國高新技術企業[J].2010年第13期
[3]宋巖麗.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改革與實踐[J],2008,(10).焦作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