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我們用數據說話,冠軍NEWBEE,亞軍VG,殿軍DK,并列第5的LGD都請了教練,分別是戰神7,357,71和820。
除了71是EHOME時代的領隊外,其他人都有職業選手經驗。但教練該做些什么,怎樣做好,相信上述4位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學邊做。
讓我們看看職業足球,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前球星都能成為成功的教練,也并不是成功的教練都一定做過職業球員或者在做職業球員的時候大放異彩。因為教練并不需要上場比賽,他們更需要的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去帶給隊員們需要的幫助。
再讓我們看看電競強國韓國,他們最輝煌的星際,星際2和英雄聯盟職業體系里,教練都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除了每個隊伍的主教練外,星際的分種族教練,單獨明星選手的對口教練,英雄聯盟隊伍的數據分析師。無論是崗位細分還是專業程度其實很值得中國職業DOTA2去學習。
建議現在的DOTA2教練除了現有的BP分析和陣容制定之外,可以更加細化的去準備比賽。DOTA2的戰術如何總結歸納,類似陣容如何豐富各個點位的備選英雄,關鍵比賽對手的詳細研究,細致到對方的插眼習慣,一級團戰術布置,關鍵道具出裝時間,開霧節點等等……數據有時候會比經驗更準確。
祝愿現在的DOTA2教練們能從TI4收獲良多,在未來的一年里有更多的提高。
俱樂部的建制?
這里不想展開討論俱樂部的盈利模式,經營方法。因為這些并非我所長,瞎BB一堆也是半瓶子醋晃蕩。
單從出成績的角度考慮,我理想中最精簡的俱樂部建制應該是這樣的。
老板(老板娘),經理,領隊,廚師(可以請我,我燒菜特別好吃,不要工資,包吃住,只要百分之一的獎金提成。),主教練,數據分析師。一隊,二隊,定期試訓選手。每個隊伍要有確定的BP決定者和場上指揮。最關鍵,要有嚴明的紀律。
松散的人情式管理在隊員都積極向上的時候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有人懶惰,有人貪玩,有人愛鬧矛盾,紀律的作用就會體現了。
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辯證的存在著“店大欺客抑或是客大欺店”的情況。在職業俱樂部的管理中這也是一個難點。建立一個二隊和定期試訓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你若懈怠,可去二隊,自有人頂你位置。你若影響團結,你可離開,自有人頂你位置。隊伍的存在為了成績,如今這么高的獎金,相信不會有人真的跟榮譽和錢過不去。
二隊存在的另一個好處是和一隊演練戰術。相信不必展開,各位自然明白。
最后需要提一下心理疏導。領隊對隊內氣氛的日常維護不能輕視。TI4里LGD置之死地而后生,NEWBEE僥幸過TITAN后一路沖冠,都和隊員關鍵時候的精誠團結密不可分。
再就是壓力下這些年輕孩子的承受力不能高估,隊伍里即便沒有心理醫生,后勤編制里有人學一點,和隊員多聊一點,就會好一點。
TI4后的洗牌?
TI4后可能有1至5名甚至更多的明星選手退役,加上成績不佳的戰隊更加需要調整。可以想見轉會浪潮即將襲來。
然而以TI5成績為導向的話,大多俱樂部都會希望挖到S級的選手。加入有5個TI4老將退役,那等于生生少了一個隊。新鮮血液的補充其實早已勢在必行。
一個普通的DOTA2優秀玩家要成長為“金將軍”或者和我跟YAO帝一起并稱DOTA圈三大美男子的“FY”這么強力的年輕職業選手,其實需要太多的機遇和門檻。
首先你要有一臺能玩DOTA2的電腦,其次你要有天賦,努力和耐心。你得有幾個靠譜的隊友,你得有公開報名的比賽能打,你得打出點成績讓隊伍看上,你得在隊伍里努力表現站住腳,你得和四位大哥一起通過預選賽,你得提前辦一本護照,你得順利過簽證,然后TI才真正來到你面前。
這其中最難的不是買一臺電腦,也不是辦一本護照,而是有更多的公開賽讓年青玩家歷練和成長,讓俱樂部有機會挑選和培養。
公開賽還是邀請賽
這里提一下imbaTV即將舉辦的首屆i聯賽。究竟是公開賽還是邀請賽,我們并沒有思考太久。邀請賽省時省力,明星效應大,短期作用明顯。公開賽的好處上文已經提及。
首屆i聯賽在8月,恐怕TI后放假或者重組的隊伍不少。當然希望更多的明星隊伍能來參加,但更希望有大量DOTA2年輕一代佼佼者能涌現出來。
到了第二屆i聯賽的時候,加入能看到年輕的非職業選手經過這個舞臺成為職業戰隊的一員,那還真值得浮一大白。
遺憾,誰人沒有?成就,多少才夠?
你若歸隱,祝你燦爛前程;你若再戰,我愿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