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概況及其趨勢研究*

2014-10-24 02:24:04曾錚
經濟研究參考 2014年32期
關鍵詞:藥品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醫藥產業進入了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是現階段中國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的市場容量和需求空間進一步拓展,國內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推進,中國醫藥產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正確理解醫藥產業價值鏈的構成及其特征,合理判斷中國醫藥產業在全球的地位,深入探討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進程及現狀,科學預測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基本前景,有利于客觀認識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基本特征、運行現狀以及演進趨勢,為中國政府下一步設計醫藥生產和流通體制的改革方案和制訂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提供研究素材。

一、現代醫藥產業價值鏈構成及其特征

現代行業分析最為常用的方法是產業鏈分析法,這種方法可以全面描述某一產業的演進特征,并深入刻畫該產業的基本結構。因此,要全面和客觀研究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演進趨勢,就必須從理論角度分析醫藥產業價值鏈結構及其特征,以正確理解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現實背景。由此,本文從醫藥產業價值鏈結構分析出發,剖析價值鏈上的參與者及其價值關系,構建醫藥產業價值鏈模型,并分析其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醫藥產業價值鏈結構分析。

從產業的內涵和類別角度來看,醫藥產業是指國民經濟活動中與藥品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有關的所有企業和組織的集合,它泛指一切與藥品有關的經濟活動,是一個較為寬泛的微觀概念,涵蓋了藥品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及其使用過程中形成和關聯的各種活動。具體來說,根據活動的類型、性質及其在醫藥產業中所處的地位,醫藥產業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核心層——藥品的生產行業;支撐層——藥品原材料提供、藥品流通、制藥器械制造等上游和下游輔助行業;關聯層——與藥品使用相關的醫療服務機構、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及醫藥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組織(見圖1)。

由此,同其他產業一樣,醫藥產品的生產也要經過研發、制造和銷售等環節,但由于藥品與其他一般產品相比差別較大,制藥技術也明顯區別于其他產業的核心技術,因此醫藥產業價值鏈的某些環節存在一定的獨特性。就整體而言,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流程可以簡化區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臨床試驗、藥品制造和藥品銷售等四個環節(見圖2)。在四個環節中,藥物發現與臨床前/臨床試驗是醫藥的前端服務區段,即研究與開發環節,藥物發現包括確定靶標、建立模型、發現先導化合物和優化先導化合物四個階段,臨床前/臨床試驗包括臨床前實驗、新藥研究申請、臨床試驗三期和新藥申請四個階段,二者都屬于生產性服務業中的科技服務行業;藥品制造是醫藥行業的核心環節,該環節以新藥申請獲得批準為起點,以產出能夠被直接傳遞給患者的藥品為結束標志,可以分為原料藥制造、制劑制造和包裝三個階段;藥品銷售環節以患者直接能夠使用的藥品產生為起點,以藥品通過各種流通渠道離開生產企業為結束標志,這是醫藥產業價值鏈上的最后一個環節,包括了藥品的批發和零售兩個階段。至此,藥品完成了從最初的原材料轉變為最終商品的全部產業鏈歷程。

圖1 醫藥產業環節構成示意圖

圖2 醫藥產業價值鏈流程示意圖

事實上,醫藥發現和臨床前/臨床試驗屬于藥品制造環節的服務環節,所以在產業分析中,這兩個環節主要體現在藥品制造工業發展之中。由此,一般來說,醫藥產業價值鏈主要可以解構為藥品生產和藥品流通兩大價值鏈環節。

(二)醫藥產業價值鏈的基本模型。

某個產業的價值鏈模型包括產業價值鏈流程、產業價值鏈參與者及其關系,是一個綜合的產業生態體系。本文重點分析醫藥產業的價值鏈參與者及其關系特征。

醫藥產業價值鏈的參與者包括跨國公司和大型制藥企業、小型制藥企業、獨立研發公司、各類研發機構和專業外包組織五個主體??鐕竞痛笮椭扑幤髽I具有垂直整合整條產業價值鏈的能力,橫跨從藥物發現至藥物銷售的所有環節,在整個產業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一般更專注于利潤相對較高的國際專利藥市場,并且基本都至少擁有一種暢銷全球的藥品。小型制藥企業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上的藥物制造和藥物銷售兩個后端環節上,缺乏醫藥領域最重要的研發能力,其利潤來源主要是國內和地區性營銷以及低成本制造,主要專注于利潤相對較低的仿制藥、非處方藥的制造與銷售。獨立研發公司把精力都集中于藥物發現和臨床前/臨床試驗環節上,把絕大部分的經費投入研發,憑借自身獨特的先進技術,開發出具有專利的創新藥物,通過轉讓成果獲取利潤,或通過與制藥企業聯盟、成為被收購對象而實現企業的發展,因此具有資本信譽、擅長資本運作是這類企業成長的關鍵。各類研發機構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大學實驗室以及各種研究型醫院,同獨立研發企業一樣,它們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尖端的人才,專注于產業價值鏈中的藥物研發環節,偏重于進行醫藥領域針對疾病機理的基礎研究,研發資金也多來源于國家財政支持。其產出的科學技術成果,一方面,推動了全社會的科技進步,使研究機構從中獲得了榮譽、聲望等無形資產;另一方面,通過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的授權轉讓和建立技術商業化的企業,實現利潤的回報。專業外包組織通過與跨國公司和大型制藥企業、獨立研發機構、小型制藥廠的合同關系,承擔著研發、制造、銷售等不同的專業活動,主要包括合同研發組織(CRO)、合同生產機構(CMO)和合同營銷機構(CSO),其經濟活動僅專注于價值鏈上某一環節的某一部分,發展受制于合同委托方的市場需求變化,在價值鏈中不具備主導能力。

表1 醫藥產業價值鏈參與主體的總體比較

醫藥產業價值鏈參與主體間的關系有三種:一是技術轉移關系,是指科學技術成果從生成部門——研究機構轉向使用部門——企業,從而創造經濟效益、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關系形式;二是戰略聯盟關系,即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企業,出于對未來發展戰略的規劃和實現各自生產經營目標的考慮,在某些共同利益環節通過合作,共擔風險、共攤成本、共享利益、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伙伴關系;三是外包關系,即指某一企業,通過與外部其他企業簽訂契約,將一些原來由企業內部負責或者企業希望卻沒有能力負責的業務、機能轉包給專業、高效的服務提供商的一種關系。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建立醫藥產業的價值鏈模型(見圖3)。其中,獨立研發公司與跨國公司和大制藥廠、小型制藥企業之間是戰略聯盟關系,而獨立研發公司之間也存在戰略聯盟關系;研發機構與獨立研發公司、跨國公司及大制藥廠之間是技術轉移關系;跨國公司和大制藥廠、小型制藥企業、獨立研發公司和合同研發組織、合同生產機構、合同營銷機構之間則是外包關系。

圖3 醫藥產業價值鏈模型示意圖

(三)醫藥產業價值鏈的主要特征。

根據現代醫藥產業鏈發展的基本事實,參考以上對醫藥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醫藥產業鏈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從產業價值鏈環節來看,生物醫藥產業的鏈化周期較長。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主要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臨床試驗、藥物制造和藥物銷售等四個環節,從節點數量來看,產業鏈條并不長,但僅僅這四個環節的活動,要完成它們至少需要耗費15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在生物醫藥產業,一個藥品如果從發現階段的確立靶標開始,到通過各種渠道最后被患者使用為止,這個完整的產業鏈化周期是相當漫長的。

第二,從產業價值鏈參與者來看,制藥企業垂直一體化特色明顯。在生物醫藥產業,跨國公司和大型制藥企業規模龐大、實力雄厚,作為產業價值鏈最主要的參與者主體,它們手中握有海量的醫藥技術成果和專利,更具有全球性的營銷渠道,通過垂直一體化的模式,控制了從藥物發現、臨床前/臨床試驗、藥物制造到銷售的所有環節。經過長期的發展歷程,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戰略格局和生態系統,傳統的“垂直一體化”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全球制藥企業的通用戰略。

第三,從產業鏈價值增值過程來看,生物醫藥產業價值分配遵循“微笑曲線”規律。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利潤率很高的產業,但其在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從藥物發現、開發到制造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中,價值分布并不均勻,主要利潤流分布在產業價值鏈的兩端,一端是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另一端是藥品的營銷,而處于中間的藥品制造環節利潤相對較低。

二、全球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以及中國的產業地位

(一)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的特征與趨勢。

藥品作為快速消費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①從傳統理論意義上來說,只有非處方藥(OTC)屬于快速消費品。但是,隨著藥品在人們日常生活開支中的占比逐步擴大,幾乎所有醫藥產品(不包括醫療器械)都具有了快速消費品的特質。具有消費者主導(Consumer Driven)的特征,其市場需求趨勢可以基本反映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因此,對于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的趨勢分析可以主要從全球醫藥銷售市場的分析入手??傮w上,全球醫藥產業發展正處于規模逐步擴大和結構漸進調整的階段。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這種特征和趨勢。

第一,從銷售總量規模來看,近十年來,全球醫藥產業銷售總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增速逐步放緩。

2002年,全球藥品銷售總額為4330億美元,之后十年,全球藥品銷售的年增長率在6.6%左右,2011年達到8945億美元,較之2002年增長了1倍以上(見圖4)。應該說,行業年增長率6.6%,大大高于此期間世界經濟規模(總產出)2.6%的年均增長速度。但是,相比較其他行業來說,這個速度只能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增長速度大大落后于IT、電子等。同時,相比于1970~2000年全球藥品銷售8.5%的增速以及1990~2000年近10%的增速來說,醫藥行業的銷售規模增速正在逐步放緩。2011年,全球藥品銷售額增長速度為4.5%,創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圖4 2002~2020年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

綜合近期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普華永道、德勤及美國老年協會報告對未來全球醫藥市場的預測,2020年前,全球藥品銷售增速將降至4%左右,而2020~2030年可能進一步放緩。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增速放緩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原因是專利藥過期(新藥上市步伐放緩)、研發困難及政府嚴控醫藥消費。

第二,從全球醫藥產品銷售的區域結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逐步代替發達國家成為全球藥品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因素。

從藥品銷售區域增長速度看,近年來,歐美醫藥市場藥品銷售額的增長速度正在放慢,而新興市場國家醫藥市場的規模正高速擴張。2010年,北美和歐洲國家藥品市場銷售額增長率分別下跌到1.9%和2.4%的較低水平,而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速卻保持了16%的較高水平(見表2),這基本反映了近年來全球醫藥銷售市場區域格局的基本變化趨勢。

與增長速度此消彼長相對應,發達國家對全球藥品銷售增長的貢獻率逐步下降,而新興市場國家的貢獻率正穩步上升。2006年,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對全球藥品銷售市場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0%和20%,201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降至35%和18%,其中美國市場的降幅最大(見圖5)。未來一段時間,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其藥品銷售增速將保持優勢。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的研究表明,2010~2015年,北美地區藥品銷售增長率將下滑至3%以下的低水平,歐洲則下滑至2% ~5%的水平,而新興市場國家將保持在15%以上的高水平。

以上變化的出現,將極大改變全球醫藥銷售市場的區域格局。美國老年協會近期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醫藥銷售總額中,美國占比達到40%左右,歐洲國家占比達到27%,而新興市場國家占比只有13%,歐美國家占比是新興市場國家的5倍左右。到2015年,在全球醫藥銷售總額中,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占比將分別下滑至31%和19%,新興市場國家占比則迅速攀升至28%,并且這種“此消彼長”的趨勢將至少持續到2030年左右。

未來十到二十年,隨著國家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國民收入不斷增加,新興市場將逐步代替發達國家成為全球藥品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因素。

第三,從產品銷售結構看,專利藥將成為銷售增長的重要源泉,銷售排名靠前的藥品占比逐年增長,主要藥品公司銷售收入占比也呈上升態勢,藥品市場產業和產品集中度逐步提高。

首先,從專利藥、仿制藥和其他藥品在全球藥品銷售中的占比來看,隨著專利藥上市品種越來越少以及各國政府減少在專利藥上的支出,近年來仿制藥在全球藥品銷售額中的占比顯著提高。2005年,專利藥和仿制藥銷售額在全球藥品銷售額中的占比分別為70%和20%,專利藥占有絕對的數量優勢,2010年二者占比則調整為64%和27%。根據普華永道的最新報告,到2015年,專利藥和仿制藥銷售額在全球藥品銷售額中的占比將分別調整為53%和39%,二者的占比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表2 2010~2020年全球主要藥品區域市場的銷售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AARP,Rx Watchdog Report,2011年8月。

數據來源:AARP,Rx Watchdog Report,2011年8月。

圖8 各類藥品在藥品銷售中占比變化情況

其次,從具體銷售產品結構來看,銷售量位于前15位的藥品在全球銷售總額中的占比進一步增加,藥品市場產品集中度逐步提高。近幾年,全球排名前15位的藥品(主要是抗腫瘤藥、降血脂藥、呼吸系統用藥、自身免疫調節劑、糖尿病用藥和抗抑郁藥)的銷售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整體藥品行業銷售額的增速。2007年,銷售額排名前15位的產品在全球銷售總額中的占比為10.5%,2010年這一數值達到了12%,四年間增長了1.5個百分點。這些現象說明人們用藥的產品品種越來越集中,產品結構呈現集中化的趨勢。

表3 全球銷售額排名前15位的藥物品種銷售額及其增長率 百萬美元,%

續表

此外,從企業銷售情況來看,排前十五位公司的銷售額在全球藥品銷售額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加,醫藥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近年來,包括輝瑞、莫可、諾華、賽諾菲和蘭素史克等在內的國際醫藥龍頭企業的銷售額不斷增長,其整體銷售額占全球藥品銷售額的比例也穩步上升。2005年,前十五大醫藥企業占全球銷售額的比例不到60%,2010年則達到了66.8%。事實上,包括輝瑞在內的排名較前的醫藥公司銷售占比正在逐年減少,但是包括羅氏、強生、雅培、拜爾和安進等在內的排名處于十五大公司中等或較后的企業,其在全球銷售額中的占比提升速度較快。這些現象說明,全球醫藥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正在強化,而排名靠前企業的競爭力差距正在縮小,醫藥企業將走向“群雄逐鹿”的多元競爭發展格局。

表4 排名前15位的公司在全球銷售額的占比情況 %

續表

(二)中國醫藥行業在全球的產業地位。

加入WTO之后,中國醫藥行業加快嵌入全球醫藥產業鏈當中,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逐步提升,行業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雖然近年來中國醫藥行業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在全球行業產業鏈仍處于弱勢分工地位,競爭力仍然較弱。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中國醫藥產業在全球的產業地位。

第一,處于國際價值鏈低端,產業附加值較低,在全球處于弱勢分工地位。

從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醫藥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醫藥產業在全球的專業化分工程度逐步增強,醫藥行業的產業內和產品內貿易數量逐年增加。中國醫藥行業在原料藥領域主要是通過低價出口參與國際分工,而在醫藥附加值比較高的制劑藥產業,主要是進口,成藥的出口很少,因此基本上沒有參與產業內分工(見表5)。在中國原料藥進口價格明顯高于出口價格的條件下(見表6),醫藥行業的貿易條件逐步惡化,在全球產業鏈中獲得的附加值很少,整體行業附加值率只有20%左右,大大低于中國所有行業對外貿易30%左右的附加值率。因此,對于中國而言,國內醫藥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上鎖定在低端,產業附加值比較低,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表5 2010年中國醫藥產業對外分工貿易基本情況 %

表6 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中進出口原料藥貿易價格對比 美元/公斤

第二,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國際競爭力仍然孱弱,在全球競爭中處于追隨者地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醫藥行業創新主要圍繞著仿創的目標展開,在開放政策的推動下,重點引進國外專利過期藥品,引進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大大促進了醫藥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發展。但是,由于中國藥物原創的軟硬件基礎相對落后和薄弱,新藥研究開發經費投入相對于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嚴重不足(見圖9);加之國內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和集中度低的問題,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醫藥研發投入的主體仍然是國家和科研院所,新藥研制與市場嚴重脫節,對外承接研發活動也不活躍(見圖10),使得中國醫藥行業整體自主研發的能力相對較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醫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不足,原料藥行業競爭力指數近年來雖有所增長,但是增長幅度不大,而處于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制劑行業競爭力指數較低,近年來更是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見表7)。由此,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導致中國制藥行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影響了中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

注:研發強度=研發投入/工業總產值。數據來源:科技部,申銀萬國研究數據庫。

圖10 中國CRO承接研發外包數量在全球比重

表7 中國醫藥行業產業競爭力指數

第三,生產和市場規模擴張較快,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逐步增加,在全球醫藥行業中的重要性逐步凸顯。

從2000年開始,隨著中國加入WTO和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國內醫藥行業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生產規模和試產規模不斷擴大。2000~2011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高于同時期整體工業行業總產值14%的增長速度;醫藥銷售市場銷售規模年均增長速度也超過20%,超過同時期中國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增長率。在生產和銷售規??焖僭鲩L的條件下,中國醫藥生產和銷售在全球比重逐步提升。2002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占世界醫藥行業總產值比例為2%左右,2011年這一比例提升到6%以上。根據BCC公司預測,2015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占世界醫藥行業總產值比例將達到12%,2020年達到16%,將成為排名世界第二的醫藥生產大國。在銷售市場層面,2002年,中國醫藥銷售額占世界醫藥銷售總額比例為3.2%,2011年這一比例達到7.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預測,2015年中國醫藥銷售額占世界醫藥銷售總額比例將達到14%,2020年達到20%,中國有希望成為全球最大藥品市場。由此,隨著中國醫藥生產和醫藥市場在全球份額中占比的逐步增長,中國醫藥行業在全球的重要性逐步凸顯。

第四,生產能力和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國外資本紛至沓來,成為全球醫藥行業生產和銷售市場的潛力“區域”。

2000年之后,國外資本加快了對中國醫藥生產行業的投資力度。2000年,中國醫藥工業領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5億美元,雖然在2003~2006年,這一數據有小幅下降,但在2006年之后又迅速恢復增長。到2011年,中國醫藥工業領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已經超過了15億美元。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外資合同項目個數有所下降,這說明單個合同外商投資數額增長,外商投資的戰略性逐步增強(見圖11)。在流通領域,從2008年之后,包括聯合博姿、卡地納健康集團、鈴謙株式會社等在內的國際醫藥流通跨國公司,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逐步加快與中國傳統醫藥流通企業的合作(見表8),這種趨勢正在逐步強化。到2012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所有的醫藥企業,均已在華投資設廠,項目集中在上海、江蘇、天津、浙江、北京等。目前,合資和獨資類企業數量約占中國醫藥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總數的30%,銷售額約占整個醫藥產品銷售額的26%~27%,是中國醫藥市場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全球經歷新一輪醫藥產業轉移的背景下,國外藥企在華投資的行為愈加頻繁,其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拓展。隨著國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外商投資紛至沓來,中國將成為全球醫藥行業工業生產和銷售市場最具潛力的國家之一。

數據來源:商務部網站,UNCTAD網站數據庫。

表8 2008~2011年外資對中國醫藥流通領域的主要投資事件

三、中國醫藥生產工業的發展及現狀分析

2000年后,隨著經濟增長的提速和開放程度的提高,中國醫藥工業行業發展迅速,逐步成為全球醫藥市場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一)中國醫藥生產工業規模發展及現狀。

從規模上看,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不斷攀升、銷售收入逐步增加、盈利水平穩步提高,外貿出口持續增長。

第一,醫藥工業總產值規模不斷擴大,并保持了較高增長速度,醫藥工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從2002年開始,中國七大類醫藥工業①全國醫藥工業系指七大子行業的總和,包括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生物制劑、醫療器械、衛生材料、中成藥、中藥飲片。這七類子行業基本上涵括了醫藥工業的全部產品,其總產值與醫藥工業總產值相差甚微??偖a值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速達到了22.4%,“十一五”期間更是達到了23.5%的較高水平。在這種高速增長的條件下,中國醫藥工業的總產值從2002年的2419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5 707億元,十年間增長了5倍多,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3.1%。從2009年開始,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增速開始顯著提升,改變了2002~2008年增速“一年高一年低”的波動特征,2010~2011年平均增速達到了 26%(見圖12)。根據國內外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醫藥工業的規模增長速度還將平穩上升。隨著中國醫藥工業規模的擴大,醫藥行業整體工業行業中的地位也正在逐步提升。2002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在整體工業總產值中占比為1.65%,2011年這個數據升至2.18%,醫藥工業總產值在制造行業中的增速排在中上的水平。較之規模經濟特征較明顯的重化工業,醫藥行業增速更為平穩,因此年均20%以上的增速已經十分可觀。

第二,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逐步增加,銷售收入增長整體處于加速趨勢,醫藥工業市場規模加速擴張。

從2002年開始,中國七大類醫藥工業銷售收入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速也達到了 22.4%,“十一五”期間更是達到了23.2%的較高水平。在這種較高速度增長的條件下,中國醫藥工業的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236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5 178億元,十年間增長了5倍多,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4.4%。從2009年開始,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的增速開始顯著提升,改變了2002~2008年增速呈現一定幅度波動的特征,增速開始逐年穩步增長,2010~2011年平均增速達到了27%(見圖13)。根據國內外相關機構預測,未來十年,隨著中國醫藥工業的規模增長速度穩步提速,其銷售收入增速也將穩步提升。隨著中國醫藥銷售收入的不斷增加,醫藥行業銷售收入在整個工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2002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在整體工業總產值中占比為1.57%,2011年這個數據升至2.16%,中國醫藥行業在整個工業行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漸進提升。

圖12 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及增速情況

圖13 中國醫藥銷售收入及增速情況

第三,醫藥工業利潤總額不斷增長,利潤總額增速保持高位水平,利潤率不斷提升,醫藥工業經營效益逐步提高。

2000年以來,中國醫藥工業的利潤總額不斷增長,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01年,醫藥工業利潤總額僅為176億元,此后十年間,這一數值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長。2011年,利潤總額達到1569億元,十年間增長了近8倍。在利潤總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國醫藥工業的利潤率也逐步提升。21世紀初,中國醫藥工業的銷售利潤率僅為8.65%,此后的7年間,工業銷售利潤率一直徘徊在8% ~10%,并在2006年滑落到近十年的低點。經過2007~2010年四年的規范化發展,尤其是2007年之后新醫改的醞釀實施,醫藥工業的利潤水平穩步提高。2008年,工業利潤率上升到10%以上的較高水平,2009年上升到11.03%,2010年進一步上升為11.67%。進入2011年,在成本與價格的雙重壓力下,醫藥工業平均利潤率微降至10.34%的水平(見圖14)。比較來看,中國醫藥工業的利潤率水平顯著高于同時期中國整體工業利潤率的平均水平,而近幾年這種差距正在逐步擴大(見圖15)。這說明,中國醫藥工業經營效益逐步提高,并明顯超過了中國整體工業經營效益提升的幅度。

第四,醫藥工業進出口貿易金額屢創新高,整體工業出口貿易增速較快,化學原料藥進口增速穩定在較高的水平,醫藥工業的國際化水平逐步提升。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醫藥工業出口和原料藥進口數額不斷攀升,醫藥工業貿易規模逐步擴大。2002年。中國醫藥工業出口總額僅有48.2億美元,之后十年,以年均27%的速度快速增長。2011年,醫藥工業出口總額達到了445.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見圖16)。2002~2011年,醫藥工業出口增速總體上高于同時期中國工業貨物出口增長速度。特別是2009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造成較大影響的情況下,醫藥工業出口增速在2009年小幅回落后,2011年又恢復到2005年前后35%左右的較高水平(見圖16)。與此同時,在化學原料藥進口層面,2000年,醫藥工業化學原料藥進口數額僅為12億美元,到2011年這一數值達到了70.24億美元,年均增速為16.8%,2006年后更是保持了年均約20%的增速(見圖17)。整體行業出口貿易迅速攀升,進口原料藥規模的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醫藥工業更加深入融入到全球分工體系之中,醫藥工業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

數據來源:南方所“中國醫藥經濟運行分析系統”,中國醫藥統計網,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數據來源:COMTRADE數據庫。

總體來說,經過2000年之后的快速發展,中國醫藥經濟已經具備了較為雄厚的規?;A。中國現有4629家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與1.69萬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可以生產化學原料藥近1500種,能生產化學制劑34個劑型4000余個品種,疫苗年產量超過10億個劑量單位。從規模上講,中國已經當之無愧的成為一個制藥大國。

(二)中國醫藥生產工業結構演進及現狀。

隨著中國醫藥生產工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其工業結構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具體來說,本研究從整體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生產結構、企業主體結構、生產區域結構已經生產內外結構五個層面來剖析中國醫藥工業結構的嬗變和現狀。

第一,從產業組織結構來看,制藥行業集中度不高,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

長期以來,中國制藥行業中企業“多、小、散”的特征已成為醫藥工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之一。2010年,中國藥品生產企業達到5000多家,銷售不足5000萬元的占70%以上,而銷售超過20億元的大企業不足60家,僅占 1.2%(見表9)。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藥工業的集中度很低。2005年,中國排名前三位制藥企業銷售占全國所有制藥企業總銷售額的比例為5.83%,前五位占比為8.17%,前十位占比為13.88%(見圖18)。近年來,中國制藥企業進行了大量重組與合并,集中度有所上升,與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巴西與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相比,制藥行業集中度仍然很低(見圖18和圖19),整體行業結構需要進一步整合提升。

表9 2010年中國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

注:用前三、前五和前十位的制藥廠商銷售收入占整個制藥行業總銷售額的比例代表中國制藥行業的工業集中度情況。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第二,從產品結構來看,仿制藥占比相對于專利藥占具有絕對優勢;化學制藥占比較大,生物醫藥占比迅速提升。

就專利藥和仿制藥產品結構而言,長期以來,中國醫藥工業總產之中仿制藥占比一直在95%以上,而專利藥占比一直在4%以下,仿制藥占比相對于專利藥占比具有絕對優勢。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重視在醫藥生產領域的研發投入和專利藥開發,專利藥產值在整個制藥工業產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從2005年的1.86%提高到2011年的3.12%。與此同時,就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藥、中成藥和生物醫藥占比情況來看,化學制劑藥品的生產占比一直處于絕對優勢,2002年后一直處于30%以上的較高水平。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大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力度,生物醫藥產品在制藥產業總產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從2002年的6.8%升至2011年的13%,提高幅度接近1倍(見圖20)。由此,從產品結構來看,包括專利藥和生物醫藥產品在內的中高端的產品在中國制藥行業產值中的占比逐步提高,說明中國醫藥工業的產品結構正處于漸進升級的過程之中。

數據來源:南方所“中國醫藥經濟運行分析系統”。

第三,從所有制結構來看,股份制企業占比較大并穩步增長,三資企業擴張較為迅速,國有經濟比重逐步下降;從不同生產企業結構情況看,化學藥品生產企業最多,但其占比正在逐步下降,生物醫藥生產企業增速很快,占比逐步提高。

21世紀以來,中國制藥行業所有制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按企業數量計算,股份制企業占行業內企業數量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35.6%上升到目前的41.2%,“三資”企業從20.3%上升到28.9%,國有企業比重則從36.1%下降到28.3%(見圖21)。醫藥行業所有制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從不同生產企業結構來看,生物醫藥企業占行業內企業數量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4%上升到目前的13.8%,中成藥企業從20%微升到21%,化學藥品生產企業比重則從76%下降到65.2%(見圖22)。這些基本情況,一方面說明中國制藥企業的所有制結構更加豐富,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制藥企業中從事高端生物醫藥的企業正在迅速成長。

圖21 中國制藥行業中企業所有制結構情況

第四,從區域分布結構來看,中國制藥產業基本形成了以東部沿海為核心,內陸優勢地區加快發展的空間結構格局。

經過多年的生產力布局和市場選擇,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東部沿海地區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其中,環渤海地區生物醫藥人力資源儲備最強,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教育資源,圍繞北京形成了創新能力較強的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評分最高,已逐步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珠三角地區市場經濟體系成熟,市場潛力巨大,圍繞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形成了商業網絡發達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此外,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南、湖北以及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發展速度很快,逐步形成各有發展特色的中西部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其中,成渝經濟圈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創新活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基地;以長春市為核心的長吉圖地區是亞洲規模較大的疫苗生產基地;長株潭地區擁有長沙高新區、瀏陽生物醫藥園等多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武漢城市群聚集了各類研發機構及知名企業300余家,已形成支撐創新、產業化發展,較為完善的平臺和環境。總體來說,中國制藥行業的生產力布局整體已經初具雛形,基本形成了“以東部沿海為核心,中西部內陸優勢地區強勢崛起”的產業空間格局。

四、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的發展狀況分析

任何國家的醫藥銷售市場都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醫院終端市場,另一個是零售終端市場。因此,本部分將在系統分析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體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醫藥醫院終端市場和醫藥零售終端市場進行具體分析,以系統描述和刻畫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的發展及現狀。

(一)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體發展狀況分析。

總體來說,近幾年來,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體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即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水平逐步趨穩、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以及銷售結構有待優化。

第一,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體規模正逐步擴張,增長速度呈穩步上升趨勢。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中國醫藥消費規模正在逐步增長,導致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體規模呈現加快擴張的情形。2002年,中國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為1925億元,到2011年,增長至9426億元,十年間增長了近4倍。從增長率來看,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2002~2006年,增長率維持在15%左右的水平,2007~2009年攀升至20%左右的較高水平,近年來則提升到了25%的高水平,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總規模整體呈現出加速增長的趨勢(見圖23)。

第二,中國醫藥銷售市場商業效益整體水平趨于穩定,商業利潤率穩步提升。

21世紀初,中國醫藥商業進入了一個短時期的微利時代,行業利潤率的低點出現在2004年,一度下滑到0.55%。之后隨著商業費用率的下降和醫藥商業企業效率的提升,2007年,醫藥商業利潤率回升到1%以上。2011年,醫藥商業毛利率為7.2%,較2002年下降了30%;費用率為 5.3%,較 2002年下降了 46%;利潤率2.4%,較2002年上升了近3倍。近年來,重點醫藥商業流通企業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將繼續拉動行業整體效益水平的穩步增長。

第三,中國醫藥銷售市場中批發商數目眾多,醫藥銷售行業市場集中度很低。

目前,中國醫藥市場上的批發商數目大體有13 000家,這在全球各國是十分罕見的(見圖25)。這一方面與中國地域廣闊和人口眾多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醫藥銷售批發市場“散、亂”的特征。與此同時,中國醫藥市場前三強批發商市場占有率僅為25%,大大低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法國等發達國家,同時也顯著低于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而且還低于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等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與地區(見圖26)。由此,總體來看,中國醫藥銷售市場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中國醫藥銷售市場存在較大資源整合的空間。

第四,醫院仍然是主要銷售終端市場,但零售終端市場規模擴張速度不斷提升。

從醫藥銷售終端市場結構來看,醫院仍然是主要銷售終端市場。2011年,醫院醫藥銷售占中國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72.1%,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而藥店等零售銷售主體的銷售額則只占到了27.9%,醫院在中國醫藥銷售主體中的優勢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撼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藥店等零售終端銷售額的占比正在逐年提升。2002年,零售銷售終端的銷售額占中國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比例僅為19.25%,2011年升至27.9%,十年間這一比例增長了5%左右(見圖27)。相對于絕對數量而言,作為相對值的比例在規模長期增長中不斷提升,其難度較大。因此,十年5%的增長已經實屬不易。隨著中國醫藥體制的改革和醫藥產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未來中國有望實現零售渠道銷售額占比的進一步提升。

數據來源:聯合博姿公司與課題組交流匯報材料。

(二)中國醫藥醫院終端市場的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醫院終端市場的銷售總規模逐年擴張,增長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2001年,中國醫藥醫院終端市場的銷售總額為1439億元,之后以年均14.3%的增速穩步增長。到了2011年,醫院終端銷售總額達到6238億元,十年間增長了3倍多。從增長速度來看,十年基本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2006~2009年有小幅攀升,但是2009年之后又恢復到15%左右的平穩增速??傮w來說,醫院銷售終端的銷售額在中國醫藥總銷售中的占比仍然是最高的,但隨著中國“醫藥分離”體制的逐步形成和醫藥零售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十到二十年,醫院在中國醫藥銷售渠道中的地位將逐步下降。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

圖28 中國醫藥醫院終端銷售市場銷售額及其增長情況

第二,從醫院銷售渠道的主體結構看,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是中國醫藥終端銷售的主體機構。

從醫院銷售終端市場主體結構看,城鄉銷售主體結構都較為集中。在城市,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是醫院渠道銷售的重要主體機構,它基本上涵蓋了城市醫院渠道銷售的80%以上的份額(見表10)。近年來,城市民營醫院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其銷售額所占份額增長幅度并不大。在農村,由于藥品零售體系還不健全,村衛生室和診所仍然是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其銷售額占到農村總銷售額的90%以上(見表10)。但是,可以看到,近幾年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內的一些醫院渠道主體正在迅猛發展,未來社區醫院、民營醫院和一些專科醫院等將成長為中國醫院渠道藥品銷售的重要主體。

第三,從產品結構看,抗感染藥物在醫院用藥中所占比重依然較高,但比重逐步下降,而包括心血管系統藥物、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藥物、消化系統疾病用藥以及神經系統藥物等在內的慢性病藥品在醫院用藥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2001年以來,在中國醫院各系統用藥中,各大類系統用藥均獲得了一定的增長,同時不同大類用藥市場地位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譜及用藥習慣等的變化。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在醫院用藥中一直占據較為顯著的優勢,但是隨著人們對抗生素濫用帶來的問題認識的加深、國家有關部門對抗生素采取的多次降價以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辦法(討論稿)》的出臺等因素的影響,近幾年其占比正在逐步下降,2011年市場份額下降至18.89%。與此相對,心血管系統疾病和腫瘤類疾病的發病率和就診率的增加,帶來了心血管系統藥物和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藥物市場的擴大;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大,中國胃病患病率不斷上升,近幾年消化系統疾病用藥的市場份額仍然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2011年市場份額上升至13.46%;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腎病發病率不斷走高帶來的腎性貧血疾病患病人數的增加等因素,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用藥市場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2011年市場份額達到11.60%;而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加大使得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增加,同時不斷有新的治療藥物出現,神經系統藥物在總體藥物中的市場地位也獲得了連年的提升,2011年市場份額上升至10%,這是神經系統藥物第一次市場份額突破個位百分數(見圖29)??梢钥吹?,中國醫藥終端市場的用藥結構正在發生較大變化,隨著人們用藥認識的提高和醫院用藥程序的規范,這種變化還將繼續發展和演進。

表10 中國醫院銷售終端市場主體結構

(三)中國醫藥零售終端市場的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從總規模來看,醫藥零售終端市場銷售總額擴張,擴張速度逐年提升。

2001年以來,中國醫藥零售終端市場的銷售額不斷增長。2001年,總銷售額只有420億元,在全行業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不到20%。之后十年,零售市場規模以年均19%的速度快速增長,特別是2005年以來,年均增速升至20%以上的較高水平。2011年,零售終端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2450億元,較之2001年增長了近5倍,在全行業銷售額中的占比也升至近30%(見圖30)。

第二,從市場集中度來看,市場整體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是行業仍需進一步整合。

2001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排名前100、前20、前10和前3位的企業主營收入占同期全行業規模的比重分別為69.7%、44.2%、34.5%和17.6%。2011年,這四個數據分別提升至82.4%、55.2%、42.9%和28.4%。應該說,中國藥品零售市場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高(見圖31)。但是,相比歐美國家藥品零售市場前三位企業占比40%左右和前十位企業占比超過85%的市場集中度相比,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集中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從市場主體結構來看,雖然單體零售藥店和連鎖零售藥店數量都不斷增長;但是,單體零售藥店占比逐步增加,而連鎖零售藥店的占比則小幅回落。

2001年以來,中國零售藥店的總數不斷增加,單體零售店和連鎖零售店的數目也不斷增長。截至2011年,中國單體零售藥店總數達到了264 519家,連鎖零售藥店企業數目達到了2312家,連鎖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到了136 142家。但是,從市場結構來看,單體零售藥店在全行業所有門店中的占比從2001年的60.15%升至2011年的65.87%;而同一時期,連鎖零售藥店門店數在全行業門店總數中的占比從2001年的39.85%降至2011年的34.14%(見圖32)。這一方面說明中國醫藥零售業呈現銷售主體多元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還缺乏具有市場支配力的跨區域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進一步反映了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的現實。

圖29 中國醫藥醫院終端銷售市場用藥結構變動情況

圖31 中國醫藥零售終端銷售市場集中度變化情況

第四,從銷售產品結構來看,化學藥品的銷售還在不斷上升,中成藥銷售有所下降,保健類的銷售呈現振蕩下滑的趨勢,醫療器械類產品的銷售呈現振蕩上升的趨勢。

2001年,化學藥品、中成藥、保健藥品以及器械類醫藥產品占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8.2%、37%、11%和4.3%。2011年,這時四個數值變化分別為44.8%、27.2%、8.2%和5.4%(見圖33)。其中,化學藥占比增長了6.6個百分點,中成藥占比下降了9.8個百分點,保健藥品占比下降了2.8個百分點,而器械產品占比微升了1.1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化學藥品在零售市場上具有絕對的市場優勢,家庭醫療器械產品成為醫藥零售市場上的新興力量,而中成藥和保健品藥則逐步在零售市場上失去已有的優勢地位。

圖32 中國醫藥零售終端銷售主體結構變化情況

五、中國醫藥整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從發展趨勢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和民生經濟政策的加速實施,國內醫藥工業和銷售市場將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張、結構不斷優化的基本趨勢。

(一)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第一,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步凸顯,醫藥產品剛性需求群體不斷擴大。

人口的數量和結構,是醫藥需求構成的主要因素。國家統計局相關公告的數據顯示,2009年年底,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9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9.7%,預計2020年這一比例將會達到12.8%。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數據表明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中國老齡化的增速將快于總人口的增速,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加強。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衰退,患病率會顯著增大。據衛生部的統計,65歲以上老人的兩周患病率為466‰,遠高于其他年齡段,而25~34歲年齡段只有75‰的水平,老年階段的醫藥消費量約占人一生80%以上。因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及老齡化趨勢是中國醫療保健產品市場增長的最大剛性需求,老齡化將是未來驅動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條件不斷提升,醫藥及其相關產品擁有更廣闊的消費人群。

城鎮化代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隨之用于家庭醫療保健消費也在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城鎮人口達6.9億,城鎮化水平為51.3%,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未來每年將以1%左右的速度推進城鎮化進程,到2020年前后城鎮化率將達到60%,中國將有超過8.4億的城鎮居民人口(見圖34)。城市居民在醫療消費方面的支出顯著高于農村居民,因此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中國醫藥產品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中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擁有超過6.5億的人口,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同時,農村依然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市場。近年來,國家加大新農村醫療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農村居民醫藥消費水平也在提高,這也為中國醫藥市場的開拓創造了良好條件。此外,伴隨著城市化過程,出現了環境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國城鄉居民的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慢性病正逐漸成為中國城鄉居民的主要病因。目前,中國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23.9%,農村為12.0%。隨著經濟的發展,慢性疾病發病率在未來仍將繼續增長,并且有從城市蔓延到鄉村的勢頭。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將推動人均醫藥消費增加以及衛生費用支出增加,并將進一步增加醫藥市場的規模。

第三,國內居民的收入不斷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醫療產品的消費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家庭在醫療保健上的消費支出不斷增長。據衛生部統計數據,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醫療支出由2000年的318.1元增長到2011年的969元,增長了2倍多;中國農村居民的人均醫療支出則由2000年的87.6元增長到2011年的436.75元,增長了近4倍。與之相對,城鄉居民家庭在醫療消費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也大幅增長(見表11、表12)。根據我們的研究,當一國在人均GDP達到15 000美元的時候,人均醫療支出將進入S曲線中部的加速拉升期(見圖35)。按照預測,中國人均GDP將在2020年左右超過15 000美元(見圖36)。因此,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中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結構將出現快速升級趨勢,醫療保健支出將大幅增長,這將為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數據來源:統計局網站。

表11 中國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結構 %

表12 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結構 %

注:2012年開始為預測值,假設條件如下:每年通脹率為3%,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2012~2020年,經濟增速為7.5%,2020年之后為6.5%。數據來源:CEIC數據庫。

第四,政府相關政策對醫藥行業大力扶持,為醫藥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中國,政策的走向對醫藥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全社會用于醫療衛生服務消費的金額不斷增加,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相應呈上升趨勢。但長久以來,中國政府和社會在衛生總費用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導致衛生費用過多地由個人直接負擔。近年來,中國政府對滿足不斷提高的人民群眾醫療衛生需求,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和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等問題的高度重視,提出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中的主導地位,完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加快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由此,2003年以來中國個人衛生支出比例呈下降趨勢,居民個人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所減輕(見圖37)。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拉開中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序幕。國務院計劃三年內用8500億元完成五項重點工作,建設四大體系的目標(見圖38),其中,46%用于醫保,47%用于醫療服務,7%用于公共衛生建設。來自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醫保覆蓋面超過12億人。2009~2011年國家用于醫改的支出分別為3900億元、4500億元、51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2%。根據衛生部報告測算,醫保擴容每年將帶來1000億元左右的藥品消費增量,相當于整個醫藥市場每年10%的增速。未來一段時間,以到2020年實現全民醫保為目標,新醫改將逐步推進,中國將提高醫保覆蓋范圍,進一步增加政府衛生支出比例,這將有利于醫藥行業“做大蛋糕”,中國醫藥產業將迎來了絕佳的發展契機。

(二)中國醫藥工業發展的基本趨勢。

第一,從行業規模上來說,2020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的規模,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生產國家。

根據普華永道近期的預測,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不斷擴大、醫藥行業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醫藥工業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2012~2020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8%,高于前十年20%左右的水平。到2020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的規模。從全球規模排名來看,2015年左右,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制藥國家,生產規模僅次于美國。

數據來源:衛生部網站。

第二,就產業組織層面而言,中國制藥工業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下降,行業發展集約化水平逐步提高。

隨著中國制藥行業的成熟發展,行業利潤保持了較高水平,加之國內市場快速增長,因此近幾年醫藥行業領域的重組和并購案例不斷出現,國外戰略投資者也紛紛進入中國制藥行業。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通過實施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深化國有制藥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和管理創新以及促進大中小制藥企業協調發展等措施,不斷調整優化行業組織結構。因此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中國醫藥行業“產業升級+政策驅動”的雙引擎,將有望促使中國醫藥工業數量在未來10年內最終減少50%。根據綜合工信部相關規劃和國外機構的預測結果,我們認為,2015年前,中國醫藥工業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將占全行業的40%以上,2020年這一數值將進一步達到50%左右的水平,中國制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有望在2030~2040年間達到全球制藥工業領域前100位企業市場集中度為60%~70%的較高水平。

第三,就產品結構而言,生物醫藥產值在行業總產值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化學藥品占比逐步下降,中成藥占比保持穩定。

未來十年,全球生物醫藥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為了把握這一行業趨勢,中國政府要求,緊跟世界生物技術發展前沿,結合國內疾病防治需要,加快發展人源化/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質及多肽藥物,積極開展核酸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干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究,突破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化的技術瓶頸,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搶占世界生物技術藥物制高點。而在化學藥領域,中國將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新藥和通用名藥新產品開發,并培育新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特色原料藥品種。而在中成藥領域,中國則將大力發展適合中醫治療特色的新品種,培育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劑型先進、質量穩定可控的現代中藥。在這種趨勢和政策背景下,我們認為,到2020年,中國醫藥工業的產品生產結構中,化學藥品占比將從2011年的65.2%下降至57.6%,生物醫藥將從2011年的13.8%上升至22%,而中成藥則將繼續徘徊在20%左右的穩定水平。

(三)中國醫藥市場演進的基本趨勢。

第一,從總體規模上看,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2020年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綜合國內外研究報告,2020年前,中國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將不斷上升。權衡現有預測,我們認為,2012~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保持15%的年均增長速度。到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可能超過2220億美元(見圖41)。在此期間,2013年,中國將超過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銷售市場;而到2020年,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見表13)。

第二,從市場主體結構看,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占醫藥整體行業銷售總額的比例逐步下降,包括零售藥店、小型私立醫院和健康中心的零售總額占全行業銷售總額的比例逐步上升。

中國醫藥市場的提供者主要是公立大型醫院,小型醫療服務機構和零售藥店銷售額在整體行業中的占比,不但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甚至低于一部分發展中國家。未來,隨著中國新醫改政策的深入推進,私立小型醫院將迅速發展,并成為醫藥銷售的信息渠道;而隨著“醫藥分開”措施的逐步實施,零售藥店也將成為繼公立醫院之外的醫藥銷售又一主要渠道。由此,考慮到現實因素的影響,綜合國內外相關預測結果,我們認為,到2015年,公立醫院、零售藥店和私立醫院/健康中心醫藥產品銷售額占全行業的比例將分別從2010年的51%、27%和22%調整為49%、28%和23%,2020年進一步調整為43%、32%和25%。

注:數據代表各類產品企業總產值在行業總產值中的占比。數據來源:根據工信部網站相關資料和德勤、普華永道和摩根斯坦利相關報告整理并預測得出。

圖41 2012~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預測

表13 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在全球排名變化的預測

第三,從醫藥商業市場集中度看,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但距歐美國家市場組織集中程度還有一定差距。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外資大量進入中國醫藥流通領域,加之國內醫藥流通和零售企業加速整合,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的數量有望進一步下降。根據我們的預測,2015年,中國醫藥商業行業(包括分銷和零售)的市場集中度將從2011年的28%提升至42%,202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60%左右的較高水平。但是,這個水平較歐美國家80%甚至90%以上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醫藥銷售行業的市場組織調整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數據來源:根據普華永道和摩根斯坦利相關報告整理并預測得出。

數據來源:根據德勤相關報告整理并預測得出。

第四,從產品結構來看,仿制藥在行業銷售總額中的占比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絕對比例將出現下降;專利藥增長將十分迅猛,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長期以來,仿制藥是中國醫藥消費市場的“中流砥柱”,其銷售額在處方藥中的占比一直維持在80%以上的較高水平,在整個行業中的占比也維持在60%以上的水平。未來一段時間,應該說仿制藥仍然是中國醫藥市場的主導力量。但是隨著中國專利保護機制的改進,越來越多的跨國制藥廠將加快挖掘中國專利藥的消費潛力。我們預測,2015年中國仿制藥銷售額占處方藥銷售額比例和仿制藥銷售額占行業總銷售額比例將分別從2011年的85%和64%下降到80%和62%,2020年進一步下降為71%和57%。與之相對,專利藥銷售額占處方藥銷售額比例和專利藥銷售額占行業總銷售額比例將分別從2011年的15%和11%上升至2015年的20%和16%,2020年進一步上升為29%和21%,專利藥市場快速增長將成為中國醫藥市場加快擴張最為重要的動力。

猜你喜歡
藥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偽劣藥品才會有不良反應?
關注氟喹諾酮類藥品的嚴重不良反應
水果藥品
藥品侵權的性質認定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16
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該如何定?
中國衛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8
藥品采購 在探索中前行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278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
藥品審批改革提速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4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誰贏誰輸?
中國衛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藥品集中采購新意見的深意
中國衛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久久公开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毛片yw|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91精品国产丝袜|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一个色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色|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www.狠狠|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9伊人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天堂成人av| 成人亚洲天堂| 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免费毛片|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不卡视频国产|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成人第一页|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成人在线亚洲| 97国产在线观看|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一级在线|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成人亚洲|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97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综合香蕉|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午夜|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日韩在线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