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
漫漫反腐路,常受到人身攻擊、被人扔過黑磚、家里收到過花圈、甚至被威脅要打死其孫子……老人露宿過街頭,吃過垃圾飯,撿過破爛……兩次簽生死協議書,誓“要把反腐干到底”,他就是湯尊。
緣起30畝地維權 開啟農民反腐路
75歲的湯尊是靈璧縣向陽鄉湯圩村村民。誰也不會想到這位滿頭銀發的農民會與“自費扳倒9名村官”有關聯,從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到人們眼中的“反腐英雄”,漫漫15年。
15年前的一場維權是他反腐的伊始。1999年,他承包的30畝土地無故被村里收回并分給了別人。在討要承包地的過程中,他發現村里賬目混亂,遂與村民聯名要求村財務公開,但均無果。此后,他一直奔波于政府和法院間,開始了反腐之路。
2003年,他向縣、市、省、中紀委舉報多名村干部的貪腐行為,要求查清村里的賬目,并表明清賬組的開支由自己承擔。同年10月,清賬小組成立,對湯圩村的賬目進行了清理。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初中學歷的湯尊自學了法律知識,熟讀《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
清賬小組由湯尊和幾個村民,還有縣紀委的領導和鄉紀委的人一起組成,清賬持續了140多天。清賬期間,調查組的費用是他墊付的,村委會當時說會給他報銷,但一直都沒有。縣紀委追繳了11萬元的贓款,他卻背了一身債。
湯尊之所以反腐,是因為當時他獲得縣紀委的批準,可以同調查組一起查賬。在審核賬單的過程中,他發覺村干部存在很多問題。收入不記賬,充報發票,扣押村民的農業補貼等。
反腐心酸 反映問題沒人理
清賬行動結束后,2004年的8月初,該村先后有8名村官被紀委開除黨籍,1人被撤職。
2005年5月,湯尊終于拿回了自己的30畝地。然而,面對這樣的結果,湯尊并不滿意,他在反腐這條路上繼續前行。
他說,“這一路走來,我吃盡了苦頭。”2007年,有幾個月,他沒吃的,就在路上撿別人扔的東西吃,拾破爛拿去賣,換來錢然后去打印舉報材料。然而,最心酸的事情是他反映的問題沒人理睬。
2005年5月,那30畝地終于給了湯尊,但有一部分土地賠償款沒有拿回來,他認為這里面有干部徇私枉法。他把反腐當作自己的工作,給紀委的材料有一米多高。平時他都在家整理材料,一年到頭只有春節可以休息。
2007年,他實在過不下去,便把地抵押給村民,200元錢一畝,抵押了20畝地加上借的,最后總共弄到了2萬多元。
反腐花了他15萬元,現在家里還負債4萬元。他的家里長年吃素,只有實在想吃肉的時候才會買點。一臺14寸的電視機是家里最值錢的電器,他和二兒子一家六口人擠在三室一廳的屋里,大兒子、小兒子都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
反腐動力 家人認同是堅持的力量
除了反腐的負債,近兩年,他的老伴兒也得了腦血栓,每年的治療費都要3萬多元。
在湯尊的心里,一直感謝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們都是他的驕傲。反腐的所有花費都是家里四個子女在供給,家人的認同,是他堅持反腐路上的動力。兒子湯杰也很糾結,“父親年紀大了,我們也想讓他安度晚年,但當年土地的賠償款一直沒有了結,我又想讓這件事有個結局。”
可湯尊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就要一條道走到黑。后來,大家都發覺他太執著,就支持他了。
反腐過程中湯尊曾遭遇過多次報復。家里被扔過磚頭、玻璃被砸碎過、門口收到過花圈,還被威脅說要打死他的孫子……
當有人問到他害不害怕時,他卻說,當時也比較害怕,但是害怕之后他更加勇敢、堅強,因為他知道反腐敗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他從來沒有退縮過,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就只能忍受。
如今,清賬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已退休的靈璧縣紀委原專案組長朱長樓還清楚地記得湯尊。他說,當年的案件在查辦時,確實遇到過很多阻礙,也有一些人在清賬剛開始時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到最后僅剩下了湯尊和同村村民湯敬米兩人在堅持。此時,恐嚇威脅一起向他們涌來,家中不斷被人砸黑磚,人身也經常受攻擊。
在考慮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危后,他們做出了抉擇,決定繼續堅持反腐。如果一人出事,另一人一定要繼續下去。為了使彼此成為一個整體,他們在2003年12月18日簽訂了一份生死協議。
在接下來的四年里,他和湯敬米并肩作戰。2008年,雙方再次簽了份生死協議書,但是,有著兩人手印和簽字的生死協議書并沒能留住湯敬米。反腐之路,最后只剩湯尊一人。
湯尊是個老實、能干、忠厚、執著、實事求是的人,沒有依據的事情他不干,一旦干了就咬牙堅持到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