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燕,魯物婷,唐文哲,高 山
(1.西安市氣象局,西安 710016;2.陜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西安 710014)
西安地區高空溫度變化特征及突變分析
王雯燕1,魯物婷2,唐文哲1,高 山1
(1.西安市氣象局,西安 710016;2.陜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西安 710014)
利用西安探空站1975—2012年規定等壓面溫度資料統計分析西安地區高空溫度垂直分布、年內變化特征及氣候變化趨勢,并用Mann-Kendall法作突變分析。結果表明:地面至100 hPa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400~300 hPa溫度垂直遞減率最大,100~70 hPa溫度最低,70 hPa以上平流層下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西安高空規定等壓面溫度年較差變化明顯,地面~250 hPa溫度年較差為27~15 ℃,200~30 hPa為 1~8 ℃,對流層溫度年較差較大,而平流層的較小。M-K分析表明,西安地面及850 hPa溫度在1994年前后發生了突變。
規定等壓面;變化趨勢;突變
大氣溫度變化是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末國內相繼開展高空溫度的研究,米季德[1]等統計分析北京單站1961—1994年資料,發現對流層下層溫度顯著上升、對流層上層及平流層下層溫度呈下降的趨勢;袁玉江[2]等用新疆探空資料研究發現,近40年來850 hPa以上高空并沒有明顯的增溫,氣候變暖只是850 hPa以下的對流層增溫現象;王榮英[3]等對青藏高原上空大氣溫度研究表明,對流層中上層(500~250 hPa)溫度上升,對流層頂至平流層下層(150 hPa 層及以上) 以降溫為主;薛德強[4]分析了中國28個高空站溫度資料,結果顯示自地面至700 hPa,絕大部分地區溫度上升,對流層上層至50 hPa的平流層溫度降低;王穎[5]對中國高空溫度變化初步分析發現,近25年來中國對流層中下層的溫度呈現明顯上升, 對流層上層和平流層底層年平均溫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分析西安高空溫度的變化對氣候研究有參考意義,利用西安探空站1976—2012年氣象探空資料分析高空溫度的變化情況。
西安探空站1976—2012年規定等壓面溫度資料取自陜西省氣象信息中心,數據經過臺站和省局兩級審核,規定等壓面包括:地面、850 hPa、7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250 hPa、200 hPa、150 hPa、100 hPa、70 hPa 、50 hPa、30 hPa等13個等壓面。西安站原址(108°56′E、34°18′N)位于西安北二環附近,海拔高度399 m,使用701C雷達GZZ-2型探空儀觀測,2007年遷站至西安涇河開發區(108°58′E、34°26′N),海拔高度411 m,采用L波段雷達GTS1型數字式探空儀觀測。新舊站址直線距離不超過16 km,由于遷站和更換觀測儀器同時發生,為此進行了一個月的對比觀測,結果表明兩處獲取的數據序列僅在850 hPa以下各層存在誤差,且誤差較小,數據均一性較好。為了確保數據質量,分析前再一次用人工方法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分析高空溫度的氣候變化采用線性傾向估計和Mann-Kendall法[6]等統計學分析方法。
2.1 溫度垂直分布及年內變化特征
西安高空溫度隨高度變化呈現地面至100 hPa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70 hPa以上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地面~850 hPa溫度垂直遞減率較小,850~250 hPa溫度垂直遞減率較大,400~300 hPa最大。西安高空規定等壓面溫度年較差變化明顯。地面~250 hPa溫度年較差為27~15 ℃,200~30 hPa為1~8 ℃,分析表明對流層溫度年較差較大,而平流層的較小。
2.2 氣候變化趨勢分析
1976—2012年西安高空規定等壓面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表1)顯示,地面至200 hPa呈增溫趨勢,溫度氣候傾向率隨高度增加而減小,150 hPa及以上呈降溫趨勢。地面至500 hPa增溫趨勢顯著,地面增溫趨勢最為顯著,為0.59 ℃/10 a;150~30 hPa降溫趨勢異常顯著,各層均超過0.01的信度,70 hPa降溫幅度最大,為-0.65 ℃/10 a。

表1 1976—2012年西安高空規定等壓面溫度線性趨勢系數 ℃/10 a
注:*、**分別表示通過0.05、0.01信度檢驗
溫度氣候傾向率地面春季最大0.9 ℃/10 a,秋季次之,冬季最小0.46 ℃/10 a。850~400 hPa各季呈持續增溫趨勢,其中,春季850~700 hPa、夏季700 hPa、秋季700~500 hPa、冬季500 hPa增暖趨勢較顯著;150~30 hPa變冷趨勢較顯著。因此高空400 hPa以下增暖趨勢明顯,溫度氣候傾向率隨高度增加而減小,150 hPa及以上變冷趨勢明顯,與薛德強[4]分析的中國近40年高空溫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西安高空溫度突變,結果顯示,地面和850 hPa溫度在1994年前后發生了突變(圖1)。
(1)西安地面至100 hPa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70 hPa以上平流層下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400 hPa以下溫度呈增暖趨勢,地面變暖趨勢最為顯著,增溫幅度隨著高度增加而減小,150 hPa及以上變冷趨勢明顯。
(2)M-K突變檢驗表明,西安地面及850 hPa溫度在1994年前后發生了突變。
[1] 米季德,崔繼良,曹鴻興.北京高空溫度的統計特征[J].氣象學報,1999,57(2):236-241.
[2] 袁玉江,鄭紅蓮,嚴軍,等.南京地區高空平均溫度的變化[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2002,3(2) :77-80.
[3] 王榮英,周順武,閆巨盛,等.近30 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氣溫度變化特征[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1,31(1):1-5.
[4] 薛德強,談哲敏,龔佃利,等.近40 年中國高空溫度變化的初步分析[J].高原氣象,2007,26( 1):141-149.
[5] 王穎,任國玉.中國高空溫度變化初步分析[J].氣候與環境研究,2005,10(4):780-789.
[6] 魏鳳英.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66-68.
王雯燕,魯物婷,唐文哲,等.西安地區高空溫度變化特征及突變分析[J].陜西氣象,2014(6):33-35.
1006-4354(2014)06-0033-03
2014-03-12
王雯燕(1972—),女,陜西大荔人,高級工程師,從事綜合觀測數據分析應用研究。
P4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