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樹森
每當到輪胎店換胎時,店家通常都會順便建議要同時做四輪定位。常有朋友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換胎時沒做四輪定位,就代表日后一定會吃胎嗎?
先說一條輪胎的壽命,在正常行駛下大致上可以跑5 萬公里沒有問題;這個說法的前提是在時時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模式下。我的車使用的輪胎目前已經破6 萬公里且尚在服役中。
我也看過喜歡開快車的朋友,前輪驅動的車型,原廠一組輪胎跑兩萬公里就已經磨到輪胎的警戒記號了(前輪)。
換胎時店家建議連四輪定位一起做,是常有的事情。
四輪定位的意義,就是改變車輪的各種角度,而輪胎都是固定在懸吊結構上的,懸吊結構又是固定在車體、車架上。所以要改變車輪的各種角度,技師所調整的部位其實是車體的懸吊結構,而不是調整那個更換的輪胎。
換胎時,既然不會動到懸吊結構,那何必再花錢做四輪定位呢?
換輪胎不需要動到懸吊系統,所以定位也不會因此跑掉。不過一組輪胎可以跑數萬公里,懸吊系統在這么長時間的行駛之下,卻是有可能發生角度偏移的情形。
而懸吊系統會發生角度偏移的情形,通常是因為組件疲勞、磨損、故障所導致。也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自己的開車習慣良好,都沒有發生過碰撞事故,懸吊系統的角度怎么可能會跑掉呢?其實劇烈操駕、路面坑洞、懸吊系統(彈簧、減震筒、方向機拉桿等部件)老化等,都有可能會導致懸吊角度不正常。
有一次,我將某款國產SUV車型開到沙灘的地形飆了幾趟,等開回到柏油路面走直線時,發現方向盤已經歪了,車輪定位很顯然也已經跑掉了。懸吊系統都有一個最大負荷的限制,超過它的承受度,就會導致相關受力組件的變形,輕則重新調整就可以修正,重則就必須更換零件。
不是所有SUV 車都能有越野能力的,所以,當店家建議換胎同步做四輪定位時,除了一部分是業務角度考慮外,另一部分就是在長時間沒有進行四輪定位的情況下,讓客戶同時做個定位,可避免日后發生吃胎,也可分清責任。如果剛換新胎卻又發生了吃胎現象時,第一時間就會懷疑店家安裝技術有問題。
換胎時店家常要求車主一起進行四輪定位的調整,這筆費用到底是額外的開銷,還是必須算在養車的費用里,相信很多人都不十分清楚。那么什么時候才必須做四輪定位呢?
喜歡看賽車節目的朋友一定時常看到賽車進Pit 換胎的畫面,如果一換胎就會影響車輪定位的角度,那么賽車大概都無法進行了。除非是懸吊相關機件出現問題,不然定位角度是不會因為換胎的動作而改變的。
換胎時,唯一要注意的事情有兩件:一是輪胎是否平衡;二是圈胎是否變形。輪胎平衡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技師在輪圈上安置鉛塊的動作。圈胎變形的檢查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察覺。不過這兩個環節出狀況時,也會造成輪胎的變形,這跟定位角度沒有直接的關系。
就經驗來說,曾發生全新的鋁圈一出廠時就沒有做好,所以組裝輪胎后做平衡,會發生無法有效平衡的窘境,這種情況就要靠有經驗的技師來解決(雖然幾率不高)。而如果懸吊系統發生故障,例如,減震筒阻尼失效或是彈簧磅數降低(長期高乘載負荷),也會造成輪胎的變形(很多時候會胎面會呈現鋸齒狀)。除了圈胎本身的問題以外,換胎時如果發現胎面有吃胎的現象,這時就可以考慮同步進行四輪定位的調整。
什么是吃胎的情況呢?就是胎紋的磨損不平均,也就是說輪胎的內外側胎紋之間(從里到外)沒有呈現均勻的磨耗,這就是某種程度的吃胎現象。
當你判定了輪胎已經有吃胎現象時,再做四輪定位也不遲。可能你會想,如果一開始沒有調整定位,等到吃胎時就來不及啦。沒錯,這個想法倒是真的,但是我還有實際的經驗可以跟你分享,其實有些錢遲點花,也是沒有關系的。
輪胎角度由懸吊機構控制,在懸吊機構沒有異動的情況下,就不會影響定位角度的變化,所以換胎時要不要做四輪定位?我的答案是不必要的。不過如果車輛的四輪定位已經發生異常則另當別論。
如果對于DIY 沒有興趣的朋友,而且對于養車并不認為是個負擔,我的建議是:換胎時順便做個四輪定位吧。說這是花錢消災也行,畢竟多一次檢測,多一次保養,總比突然一次的故障來得好。
換剎車皮是個簡單的動作,不過能有好奇心蹲在旁邊看已經不容易了,敢自己動手更換的車主更是稀有。
而如果你好奇心很重、又喜歡冒險,重點是你的經濟預算空間不大,相信你對輪胎跟定位之間的關系,已經有了相當清楚的基本認識。“把錢花在刀刃上”,應該是駕駛人共同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