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周 偉
(1.千陽縣城關鎮人民政府 陜西 千陽 721100;2.千陽縣張家塬鎮人民政府 陜西 千陽 721100)
千陽縣位于渭北旱塬西部丘陵溝壑區,而千川村位于該縣城以東2km,該村和馮家山水庫尾部相連,屬千河灘地井灌區,有1個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630戶2400人,耕地面積3200畝,是千陽縣唯一的蔬菜種植村。該村現有大口井10眼,深機井3眼,混凝土田間輸水干渠2.3km,引水土渠近8km。由于這些工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村組自行修建的,管理混亂,加之現在集體經濟薄弱,無力維修、配套,致使所建工程未能充分發揮效益,田間引水渠道因多為土渠,跑、漏、滲現象相當嚴重,導致水資源和澆地人工浪費嚴重,所以,加快千川村灌溉系統改造與建設是提高村域農業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性措施。
千川村地處千河左岸一、二級階地區的黃土臺塬內,該村農田灌溉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通過對該村現有10座大口井進行實測調查,單井涌水量均在1500m3/d~2000m3/d,均符合農業灌溉水質標準,依據耕種地理條件和大口井分布現狀,確定選用5眼大口井為水源,將灌區分為2個區來控制,大口井相互串連,單井控制面積均在90畝~100畝之間。在第一區設3眼大口井,控制灌區面積290畝;第二區設2眼大口井,控制灌區面積185畝。經過對這五眼大口井涌水量的實際測量,單井涌水量在1500m3/d,5眼井日涌水量為0.75萬m3,月涌水量22.5萬m3。
第一區規劃發展灌區面積290畝,設計灌溉面積522畝,二區規劃發展灌區面積185畝,設計灌溉面積333畝,目前兩個區域的作物復種指數均為1.8,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5;又千川村灌區屬缺水地區,該村是以種植蔬菜為主,確定該灌溉系統保證率為75%,該區各作物灌水時間、次數、定額,以《關中北二區灌溉制度》為依據,參照千陽縣馮坊河西干—郝家坡水庫灌區的灌溉制度,確定出灌區的灌溉制度。以此灌溉制度作為計算依據,計算第一區灌溉年用水量為6.26萬m3,第二區灌溉年用水量為4萬m3,兩個區合計灌溉年用水量為10.26萬m3。
通過計算,兩個區灌溉年用水量為10.25萬m3,月最大用水量2.89萬m3。而作為水源的五眼大口井常年涌水量波動不大,日涌水量最小為1500m3/d,月最小供水量達22.5萬m3,遠遠大于灌區月最大用水量,該水源完全能滿足千川村灌溉系統的供水需求。
千川村灌溉系統實行改造和改革、骨干與田間、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的原則,制定適宜的改造方案,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協調行業用水需求,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依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確定該工程級別為5級,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供水與灌溉保證率為75%,根據1996年省地震防御區化分布的有關規定,工程所在地地震設防裂度為7度。
千川村位于千河左岸一、二級階地,地形北高南低,地面坡降2%,地勢平坦,地塊經多年種植,平整規則。依據該區地形地勢條件和原來村組自行修建的水利設施,利用原有5眼大口井作為水源,機電設備齊全,故不需考慮重建。但是由于自然、人為損壞,井臺、井口壁需進行維修,井下需進行淘洗,以保證水量充足。對規劃的5眼大口井全部進行淘洗,并對大口井井臺采用M 7.5漿砌石進行維修,加固井口,厚度0.3 m;為了使渠道與大口井銜接,布設出水池5座,出水池均為C20砼澆筑,設計長度1.2 m,寬度0.6 m,池深1.0 m。出水池壁厚0.2 m。新配套D 30“U”型引水渠道,筑砌長度為4.36km。
千川村作物種植以蔬菜為主,灌溉采用渠道灌溉,各類作物的灌水時間、灌水次數、灌水定額,以《關中北二區灌溉制度》為依據,并參照千豐渠灌區的灌溉制度來確定。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中公式,灌水定額計算按下列公式:
m設=6.67·r·h(βmax-βmin)
式中,r——土壤干容量,取值1.40 g/cm3;
H——土壤計劃濕潤層深度。取0.7cm;
Βmax——田間最大持水量,取值24%;
Βmin——田間最小持水量,按經驗值取最大持水量地2/3。
經計算,灌水定額為m設=65.34m3/畝。
千川村作物種植主要以蔬菜為主,蔬菜生長期包括分苗期、生長期、揚花期、掛果期、成熟期5個生育期,大多在春夏季節。根據蔬菜需水規律,其需水高峰在掛果期間,因此以該區蔬菜掛果期,蒸騰蒸發峰值來確定灌水周期,由試驗資料可知:
該區蔬菜蒸騰蒸發峰值Ep=6.5mm/d。
灌水周期F=m設/Ep=65.34/6.5=10.05 d。
灌水周期取整值,為10天。
渠道斷面設計時,要考慮渠道具有足夠的輸水能力和穩定的渠床,同時也應具有足夠的水位,以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積,兩者互為聯系,互為條件,以此保證渠床穩定,不會發生局部沖刷和淤積。該灌溉系統中,引水流量根據該區大口井現配套的機電設備來確定,現配套的水泵流量為45m3/h,同時考慮該區大口井為串連形式,故渠道流量按2井合計取90m3/h,渠道設計流量為0.025m3/s,初步確定該渠道斷面采用30“U”型渠,對該型號渠道均勻流進行計算,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A—D 30“U”型渠,其面積為0.056m2;
R—該型號渠道的水力半徑;
i—該型號渠道的水力半徑,取3‰。經計算Q設=0.029m3/s。
渠道斷面正好滿足設計需求,故確定渠道斷面為D 30“U”型渠。
通過對梯形斷面、矩形斷面和“U”型斷面分析比較,渠道斷面采用“U”型斷面比較合理。該灌溉系統設計新建D 30“U”型渠道10條,長4.36km,用C20砼澆筑。渠道斷面上口寬0.36 m,渠深0.3 m,設計水深0.25 m,襯砌厚度6cm。按照每個田塊分布狀況,在斗渠上適當布設分水口,斷面上口寬0.30 m,渠深0.3 m,設計水深0.25 m,襯砌厚度為6cm。

表1 千川村灌溉制度表 (P=75%)
根據道路布設和規劃,在渠道上布置生產橋16座,橋長3.0 m,側墻和拱頂均采用C20砼澆筑。渠臺寬度0.5 m。挖方段邊坡系數0.5,填方段邊坡系數為1.0,渠臺壓實干容重必須大于1.6 g/cm3。渠道每6 m設伸縮縫1道,采用人工切制的V形縫,采用M10水泥砂漿填塞,再切制寬0.5cm的縫。
千川村灌溉系統建成運行,最明顯的效益是節約水資源和節省土地,該系統灌溉面積475畝,布置渠道4.5km,每100m可節省耕地0.15畝,節省耕地3.6畝;采用渠道輸水灌溉與土渠相比較,不僅速度快,而且能夠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水利用系數由0.5可提高到0.75,畝均灌水量可節省15m3,按作物生育期內平均灌水4次計算,畝均年可節水60m3,該系統年可節水5.13萬m3。經對已成水利設施的灌溉調查分析,蔬菜畝均可增產150 kg,增產糧食1.5萬kg,增收16.13萬元,水利分攤系數按0.40計,年可凈增收6.45萬元,有限面積產出的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為該村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