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簡析
《蝴蝶》原題《朋友》,1916年作于紐約,是胡適先生致力于嘗試白話詩的成名之作。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詩作一開篇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浪漫的美圖,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一對有情人歷盡磨難,靈魂飛升,雙雙化蝶,追求美好的愛情的畫面;或者你也可以想象到蝴蝶雙飛時藍天白云、百花盛開的背景,聯想到其他美好的故事。但是,“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情況發生了變化,這是為什么呢?作者將問題拋給讀者,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去猜測。于是,“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這種可憐之狀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可以想象它的表情姿態,可以揣測它的心理活動。“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那它該怎么辦?是繼續飛上天,還是“飛還”去追它的同伴?引人無限遐想。
胡適的這首詩,比起后來那些優秀的詩篇來還很稚拙,而這恰恰是它的價值所在。這畢竟是出自作者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宣泄;直白的語言,表達出作者直白的思想感情。詩歌有如一塊璞玉,含著淳厚質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