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習華
摘 要:本文從“政黨自覺”的角度審視黨建存在的問題,以“政黨自覺”作為理論框架,闡述了政黨自覺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政黨自覺;政黨功能
政黨自覺,簡單地說,就是政黨既對自身存的價值和優點充滿自信和肯定,又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能夠自察而不回避,從而不斷總結調整完善創新,進而自覺履行政黨職責和歷史使命,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自覺解決時代和自身的難題,自覺保持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具體說來,政黨自覺首先是一種意識,政黨能夠自身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行為、路線方針的正確與否。其次,政黨自覺是一種警惕,能夠對自己的存在和時代環境的變化保持足夠的警覺和憂患感。再次,政黨自覺是一種反思,自己能夠覺察到自己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錯誤,反思背后的根源并從根本上加以解決。第四,政黨自覺是一種執行,是自覺的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履行黨的宗旨。
有沒有政黨自覺,意義重大。
政黨自覺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當一個政黨,覺察不到自己存在的問題,覺察不到時代和民間的變化,對自己充滿一種盲目自信,或者沉醉于歷史的成功而不覺察到現實情況,政黨的衰亡就會成為必然。
一、政黨自覺是政黨主動應對環境變化的前提條件
管理學里面有一個溫水煮青蛙效應。一只青蛙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水溫在變化,等到意識到危險時已經四肢麻木,再也跳不出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對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覺察,喪失環境自覺,就很容易被時代環境所拋棄。一個政黨喪失政黨自覺,就會把握不住時代的脈搏,就會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視而不見,依然會沿用原來的思想理論方法手段解決新的問題,依然會幻想民眾對自己的評價一成不變,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會逐漸走向僵化和教條,政黨的影響力和自身功能會逐漸走向消極和式微。
政黨自覺,在時代環境面前,就是政黨能夠清醒認識到時代環境的變化和原因,科學把握變化的規律和潮流,主動適應時代環境的變化并進行有效變革,讓自己走在時代潮流前列,引領社會發展和進步,從而能夠永遠代表人民最廣大利益,確保自己的政治領先優勢。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就是面對時代環境變化的政治自覺的必然結果。中國工人階級已經形成并登上歷史舞臺,但自身政治經濟地位低下,勞動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勞動者地位低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工人階級的組織紀律性和大生產的先進性,能夠讓他們領導中國廣大農民謀求自身的解放。這種時代環境的變化,只有中國共產黨覺察到了。當年西方政黨面對時代環境擁有政黨自覺的,也迅速將自己打造為代表廣大工人階級的政黨,在爭取工人階級利益過程中實現了政黨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出現一大批社會民主黨,一直影響至今,成為西方強大的黨派陣容。
而執政后的蘇聯共產黨在世界時代變遷面前,喪失了政黨自覺,面對國際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浪潮,國內經濟體制僵化不變,國際上不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而是單純的憑借意識形態拼湊出經互會;面對國內事實意義中特殊利益集團的出現,圖謀用僵化的意識形態宣傳麻木逐漸蘇醒的蘇聯人民,最終被時代環境所拋棄。今天中國共產黨應對時代環境的變化,提出要經受四個考驗即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長期執政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解決存在的四個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充滿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正是政黨自覺的具體體現,這樣就能夠讓中國共產黨在考驗和危險面前,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沉著應對,永葆中國共產黨的生機活力和執政地位。
二、政黨自覺是政黨積極修復完善自我的有效準備
世界任何一個政黨都有逐步成熟的過程。經過九十多年的革命和建設,中國共產黨已經是一個理性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但從另一個方面講,面對時代環境的變化,面對政黨自身執政基礎執政資源的不斷變化,面對新的使命和挑戰,任何一個政黨又是永遠處于成熟的過程中。毛澤東說,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對新矛盾的認識和解決,不能沿用以往的經驗和教條。這就需要政黨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更新。
面對四大危險四大考驗,中國共產黨自身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條件,面對時代環境的變革,中國共產黨自身能不能適應挑戰并加以解決,面對自己成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中國共產黨能不能改正并完成自我修復,沒有政黨自覺就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盲目被動局面。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局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的干部隊伍構成發生很大變化,干部隊伍思想、素質、能力出現許多新情況,不少年輕干部缺少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和重大政治風浪考驗,干部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更重要的是,目前黨內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是黨的隊伍的主流,但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這種政黨自覺就會讓黨將黨領導的國家建設與自身新的偉大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不會盲目樂觀,掉以輕心,麻痹大意。
政黨自覺下的自我修復和完善,是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的全方位的系統的完善。政黨自覺能夠讓黨自覺地發現問題而不是掩蓋問題,自覺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諱疾忌醫,自覺地進行充分的理論準備,自覺地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自覺地維護中央權威。
蘇聯共產黨面對僵化的體制也曾想進行變革,但政黨自覺的不足導致理論準備不足和內部的紛爭,最終龐大笨拙的身軀轟然崩塌于歷史舞臺,引起世界巨大的震驚。西方更多通過選舉淘汰來促使政黨修復完善自身。作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架構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政體,之所以能夠糾正文革錯誤,之所以能夠為改革開放事業提供大量人才儲備,之所以能夠將一個領導計劃經濟的政黨成功改造成駕馭市場經濟的政黨,這種強大的政黨自覺能夠讓黨自身不斷自我修復完善不斷地由成熟走向新的成熟。
三、政黨自覺是政黨充分履行自身功能的心理基礎
政黨特別是成為執政黨并長期執政以后,政黨履行的功能與國家政府的功能很容易發生混淆。導致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甚至形成黨政兩張皮現象的出現。政黨自覺能夠讓黨意識到自己的本質是黨,自己作用的發揮也就是政黨功能的履行。
在現代政黨政治理念中,政黨一般履行以下四項功能:凝聚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識;集合和發展階級政治力量;影響和領導社會政治;培養本階級的政治骨干;這些功能的履行,需要政黨防止代表少數人利益乃至出現特殊利益集團,更不允許所謂借公用全民之名謀自身私利的“新階級”出現,需要集合全社會各階層力量,領導政治社會化進程,告訴普通民眾怎么參與政治和國家治理,維護自身正當利益。歸納起來就是培養政黨人才,集合政治力量,形成政治共識,普及政治社會化。
政黨自覺會讓政黨自身自覺檢討履行自身功能的狀況,彌補自身功能不足的差距,而不是主動廢棄自身功能,最終因為自身功能的喪失而成全自己的替代者。
蘇聯共產黨長期黨政合一以黨代政,使得政黨功能長期得不到充分履行。而長期的一黨專政和競爭對手的消亡,政黨自覺也在逐漸喪失,黨將不黨,國將不國,黨國一體,使得國家危機與政黨危機捆綁在一起,相互影響,黨亡國亡,國亡黨亡,使得政黨危機演變成國家危機。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凝聚無產階級利益需求,提升無產階級政治意識,集合發展無產階級政治力量,領導中國社會政治,普及政治社會化,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選擇,根本上動搖并推翻了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而國民黨排斥政治社會化進程,連黨內共識都無法凝聚,相對于共產黨政黨功能的全面釋放履行,國民黨敗退臺灣后,恢復了部分的政治自覺,從而凝聚島內共識,擴大黨內民主,推進政治社會化進程,將自己由一個傳統意義的政黨轉型為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
在今天,中國共產黨需要進一步強化政黨自覺,以政黨自覺凝聚社會共識、持續推進政治社會化進程,引領中國政治文明的進步。
四、政黨自覺是政黨達成目標任務過程的權變手段
政黨從自己誕生那一天起,就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知道自己要達成某個目標任務。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制定了自己的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當時代環境發生變化時,中國共產黨總會自覺地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如果政黨不能及時地調整目標任務,政黨內部一定會出現程度不一的紛爭和混亂,進而逐步由紛爭混亂走向黨內共識的達成,最終形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任務。這樣一個舊的矛盾解決新的矛盾產生再到解決的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正是政黨達成統一目標任務的自覺過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擔負起無產階級自身解放和國家獨立富強的雙重目標,在完成這一目標任務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是獨立完成還是聯合其它政黨一起完成,如何處理好之間的關系,在聯合中是主張自己領導權還是放棄領導權,需不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當黨的領導層不能很好回答解決這些問題時,政黨自覺的規律就會降低領導權威甚至是中央權威,這種自覺甚至會讓人體會到,一個政黨不是以那一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目標任務長期得不到實現,或者黨的活動偏離了目標任務時,最嚴重會使政黨喪失存在的現實基礎,自動地走向崩潰。政黨自覺作為政黨達成目標的權變手段,決定了黨的目標和任務絕對不是為了執政,而是通過執政地位的獲得,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目標和任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蘇聯共產黨從成立到衰亡,黨的目標和任務不斷地修正,但蘇聯共產黨執政以后,黨的一切目標變成保證黨的執政地位,而不是滿足人民的利益需要,政黨的存在相對于國家和人民,已經沒有價值和意義,政黨的衰亡已是必然,當政黨衰亡時,即使擁有強大的武裝,但結果是被和平演變,這不是國家和人民的悲劇,只是政黨自身的悲劇。
經歷文革的悲劇之后,中國的未來何去何從,政黨自覺使得黨反思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思自己的目標任務不是繼續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從而迅速凝聚共識,全國人民意氣風發,走向繼續謀求民富國強的改革開放之路,三步走的戰略引發了全體人民內心的共鳴。新世紀建立到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的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諸多方面的構想,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必將更好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政黨自覺作為貫穿于政黨存在的規律,使執政黨通過目標任務的實現更好地服務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