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超
除防御性外,中藥板塊還表現出了很強的增長態勢,該板塊指數10年間漲幅近8倍,遠遠跑贏大盤,目前醫藥板塊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資金的“避風港”
過去一個月間,中藥股呈現出良好的上漲行情。
據Wind數據統計,9月19日~10月15日,申萬二級行業中藥行業指數由6146.28點上漲至6674.14點,漲幅達8.6%,遠遠領先于同期上證綜指1.9%的漲幅。
有分析指出,包括中藥板塊在內的醫藥板塊目前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資金的“避風港”。而中藥板塊之所以受到資金青睞,原因主要在于其業績有確定性的增長。此外,部分中藥材價格大幅下跌也成為中藥板塊的利好因素。《投資者報》記者綜合多家機構分析報告,中藥板塊中主流公司和業績具有確定成長性的公司被普遍看好,具體個股包括東阿阿膠、同仁堂、天士力、福瑞股份、香雪制藥等。
三季度業績普遍預喜
目前,已有兩家中藥公司公布三季度報告,業績均出現增長。
其中,佐力藥業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88%和22.70%;沃華制藥更是給出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長243.25%,1~9月份凈利潤同比增長147.90%的業績,同時,沃華制藥預計2014全年度凈利潤增幅將達到200%~250%。報告發布后,沃華制藥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截至10月15日收盤,沃華醫藥股價已較國慶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漲近30%。
據Wind數據統計,除以上兩家公司外,截至10月15日,申萬二級中藥行業中,另有21家公司發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僅紫鑫藥業和青海明膠2家預虧,17家預計凈利潤將較上年同期出現增長,香雪制藥、太安堂、嘉應制藥、福瑞股份等四家公司凈利潤最大增幅在50%以上。其中嘉應制藥預計凈利潤最高增長184.46%,太安堂和香雪制藥則分別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最高增長55%和50%。
值得關注的是福瑞股份。該公司10月14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4227萬元~4475萬元,同比增幅達410%~440%,是目前預計業績增幅最大的中藥板塊公司。
今年以來,福瑞股份的業績即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今年上半年,福瑞股份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即分別達到77.2%和605.5%,上半年整體業績超過市場預期。同時,福瑞股份股價也穩步上漲,由8月1日的27.42元漲至10月15日的43.43元,區間漲幅達55.38%,遠遠超過同期上證綜指7.8%的漲幅。
良好的業績表現也使福瑞股份頗受機構看好,方正證券在10月8日發布的報告中,給予福瑞股份“強烈推薦”的評級,并認為其合理估值在98億元~103億元之間,仍有一倍的上漲空間。
部分公司有望受益中藥材降價
在有確定的業績增長的同時,近年來部分中藥材價格大幅下降也成為中藥板塊公司的利好因素。
據中藥材綜合200價格指數,截至10月15日,該指數值為2405.27點,較近一年來的最高值2640.40點已跌去了超過200點。綜合指數下跌主要是由于家種中藥材價格下滑所致,其中三七、黨參等價格下降幅度最大。
根據康美-中國藥材價格指數,2013年10月16日三七價格指數報792.83點,時隔一年,今年10月15日該指數僅為234點。業內分析認為,前幾年的大面積擴種導致如今產能過剩是三七價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甚至有媒體援引藥企人士的話稱“預計三七等品種未來2年還會持續跌價”。
三七是許多治療心血管病的中成藥的基本原料,比如血塞通膠囊、注射用血栓通、三七通舒膠囊、復方丹參片、云南白藥、復方丹參滴丸等。德邦證券在報告中指出,三七降價有利于驅動部分藥企業績增長,比較典型的有中恒集團、昆明制藥、華神集團、眾生藥業等中藥企業。投資者可以逢低關注這些企業。
另一類價格大幅下調的中藥材是黨參,2013年10月16日~2014年10月15日一年間,黨參價格指數由1012.44點下降到了341.09點。
黨參是九芝堂的主打產品驢膠補血顆粒的主要原材料,同時也是濃縮丸系列的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九芝堂今年中報披露,受益于黨參價格的大幅下跌,中成藥業務實現營收4.70億元,成本較上年下降4.20%,毛利率也上升了3.33個百分點。除九芝堂外,千金藥業、東阿阿膠、佛慈制藥等公司旗下產品原材料也均涉及黨參。
另外,工業蟲草采購價格也在近兩年出現下降,直接受益企業即為上文提到的福瑞股份。據國信證券研報顯示,工業蟲草的采購價已經由2013年一季度的3.6萬元每公斤回落到了2.4萬元每公斤,受益于此,福瑞股份的藥品毛利率也從2013年一季度的32.4%上升至2014年一季度的43.6%。同時,國信證券預計福瑞股份2014年全年的藥品毛利率將提升至50%。
中藥板塊10年跑贏大盤
長久以來,中藥板塊及醫藥板塊被看作是防御性板塊。《投資者報》記者查詢過去10年數據發現,除防御性外,中藥板塊還表現出了很強的增長態勢。
時間回到2004年10月15日,當日上證綜指收盤報1330.52點,而申萬二級中藥板塊指數(以下簡稱:中藥指數)則為770.32點。在經過了2年的調整后,上證綜指在2006年下半年開始發力,在連續上漲后于2007年10月站上了6124.04點的高位,中藥指數也在當月突破了3400點。
接下來的一年里上證綜指大跌,至2008年末已跌至1820點,較一年前的高位跌去了70%;中藥指數則表現出了更強的韌性,2008年12月31日仍有1789.87點,跌幅約50%。
隨后上證綜指開始了它漫長的調整期,雖然曾在2009年年中一度突破3400點,但很快再度下挫,開始在2000~2500點間徘徊,甚至一度跌破2000點。而中藥指數則在2008年末觸底后穩步回升,至2014年10月15日,已經漲至6674.14點,較10年前增長7.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