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凱
【摘要】 現階段我國接入層傳輸網的中心網元和其他重要的設備都放置在中心機房,一旦中心機房發生意外,可能導致整個行政區內的一切相關業務將中斷,而且干線光纜如果發生同時中斷的現象,那么也將導致區域內業務全堵。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接入層傳輸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保護接入層傳輸網業務的方式。
【關鍵詞】 接入層 傳輸網 業務保護 中心機房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傳輸網的承載需求量不斷的提高。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網絡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廣。如何整合現有的網絡資源,安全、靈活的傳輸網業務,減少災難給傳輸網帶來的影響,是網絡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接入層傳輸網存在的問題
接入層傳輸網通常都是按照地區規劃來設計的,區域性較強。我國傳統的幾大運營商通常都在各區縣設立分公司,并且都有獨立的傳輸網絡,所有的業務都通過匯入中心節點后再傳輸到各個片區交換局。我國現階段在接入傳輸網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首先,現有的一部分設備不具有MSTP功能。我國傳統的傳輸設備的接口較為單一,不能滿足移動業務IP化和政企客戶業務提速的要求,并且在擴容方面有存在巨大的困難。其次,接入層傳輸網絡配置業務不夠靈活機動。我國傳統的傳輸匯聚網絡大多以城鎮作為主要節點,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工業園林或者是村級點不能及時享有網絡業務,這給這些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困難。通常來說,城區是政企客戶最為集中的地區,要想滿足政企客戶和基站業務的接入,必須要大量的占用城區主干電纜,廣泛的使用PDH,設備造成資源的浪費。鄉鎮城區網絡業務的接入方式主要以2M的接入方式為主。最后,中心網元和一些關鍵性設備大多放置在中心機房,較為集中。這樣在災難發生時,一旦中心機房遭到破壞,那么將導致這個地區的網絡業務徹底中斷,風險較大。在大城市中,由于自然災害或者是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極易使中心機房的干線光纜中斷,導致區域內的業務受阻。
二、接入層傳輸網業務保護方式
改造本地區的傳輸網,使其達到整體優化,將那些維修成本較高、頻繁出現故障的系統進行統一退網,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根據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不斷地提高本地傳輸網的能力,優化接入層傳輸網的保護方式。
2.1設置第二中心機房
通過設立第二個中心機房能夠更好的保護傳輸網業務的安全,減少區域內整體業務中斷的可能性。將不同的匯聚環設備放入到不同的區域內,使每個區域的傳輸網都具有雙平面的特性,提高各個地區網絡的安全系數。并要選用較為靈活的電路端配置,提高接入層傳輸網業務的靈活性和協調度。
2.2用已有的超級站對業務進行保護
我國的一些地區在前幾年發生大的災難后就在一些區縣地區建立了超級站,保障了當災難到來時可以用語音進行業務的傳輸。利用超級站保護就是在郊縣的一些基站內安裝衛星接收設備,一般要經歷這幾個階段,首先基站的相關業務會利用衛星設備來進行傳輸,然后一級干線傳輸網會到達公司交換局,最后再將省骨干傳輸調度到各個交換片。這樣,即使中心網元遭到破壞或是重要設備失效,也能保障一些業務的通暢進行。這種方式既能發揮超級站的作用,又能保護接入層傳輸網業務的順利開展,減少資源的浪費。
2.3采用跨區域方式在交換片內實施保護
所謂的跨區域的方式就是把兩個地區的傳輸節點用光路進行連接,使相鄰地區之間形成互相保護的關系,徹底打破網絡行政歸屬的限制。例如,A地的業務主要是通過本縣的中心機房B來傳輸的,可以建立一條保護路使A的節點和C地相連,C地的保護中心機房是D,一旦B被破壞那么A的一部分業務可以由D來完成,避免A地業務的全面被阻。簡單來說就是,A和C地可以相互保護。采取這種保護方式,有一定的地區要求兩個地區必須是鄰縣,而且在合適的節點之間有光纜相連,并且在能夠傳輸本地的業務的基礎上還要為傳輸相鄰地區的業務留有余地,要充分考慮傳輸網的容量和設備的保護能力。這種跨區域保護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相鄰的兩個區縣的匯聚節點之間用電纜連在一起,這樣兩個區域的匯聚節點最好比較近,盡量減少光纜的使用。第二種是在兩個地區的邊緣站點之間建立電纜聯系。當兩個地區距離比較遠時,可以在兩地距離最近的地區建立聯系,這樣既節約電纜,又可以達到兩地相互保護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考慮邊遠地區的設備承受能力,及時對邊緣地區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保證兩地區相互保護的實現。
三、小結
總之,經過多年的傳輸網絡平臺的建設,我國的網絡規模越來越大,承擔的業務量也越來越多,然而現階段我國在接入層傳輸網保護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網絡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通過跨區域的業務保護的方式和建立第二中心機房,可以有效減少災害給網絡安全帶來的影響,盡量保護業務的安全進行。
參 考 文 獻
[1] 梁偉.接入層傳輸網絡業務保護方式研究[J].數字通信,2013,40(3):12-13
[2] 馬波.新會地區傳輸A網現狀分析與完善[J].電子世界,2014,27(10):24-25
[3] 廖智強.一種基于PON端口保護應用方案[J].中國新通信,2013,16(2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