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田 泓 青 木 本報記者 鄭一真 楊沙沙 ●陶短房中國鐵路設備制造商南車集團、北車集團的上市公司27日宣布停牌,外界關于兩大公司合并的報道與猜測引起轟動。不過,兩公司均對《環球時報》表示,不便透露信息,一切等官方公告。北車集團官網顯示,公司將盡快確定是否進行重大事項籌劃,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并復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合并是對的。此前,南車、北車花費大量力氣在投標上,在市場上的“惡性競爭”分散了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合并后將避免這些問題,投入更多力量在機車車輛研究上。英國路透社28日報道稱,中國打算將兩個國有鐵路設備制造巨頭——中國北車集團和南車集團合并,以打造一個能在全球范圍內和德國西門子、加拿大龐巴迪在鐵路設備領域競爭的超級鐵路設備制造企業。中國在不到10年間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鐵網,希望對外輸出高鐵技術設備,但南車北車在國際市場上的內耗讓政府頭疼不已。兩家公司2000年獨立核算以促進市場競爭,但2011年它們在土耳其打價格戰讓韓國公司漁翁得利,2013年在阿根廷的惡性競爭又導致原鐵道部的公開批評。最近它們又雙雙表示對美國加州680億美元高鐵項目感興趣。北車在香港聯交所的數據表明,2013年銷售額972.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41.3億元,南車分別為978.9億元和41.4億元。基于2013年財報,若合并,新公司年收入達327.1億美元,而西門子是965億美元,龐巴迪是182億美元。北車28日稱,前三季度凈利潤近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巴克萊分析師表示,如果合并,新企業利潤能增長14%,因為這可以消除價格競爭和降低研發成本。該分析師還指出,大多數發達國家在鐵路設備領域會有企業協會來調節,不會有兩個相互競爭的對手同時存在。《環球時報》28日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是否合并屬于國家戰略,要由政府做主,南車或北車說了不算。合并是大勢所趨,兩家在國外的確存在惡性競爭的情況。目前兩家公司旗下都有各自的研發公司。市場份額方面,在線運營的動車組,南車占57%。南車對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5%以上。截至9月,南車海外訂單達35億美元。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他從2009年開始就關注南車、北車合并問題。趙堅認為,合并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合并可以提升中國機車車輛研發能力。兩大企業各自對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并且研發領域大量重復,導致中國目前并沒有掌握牽引制動領域研發的核心技術,而南車、北車合并有助于集中力量搞研發工作;另一方面,南車、北車在國內外市場相互殺價、互挖墻腳的現象非常嚴重,使得國外企業坐收漁翁之利。例如當年原中國鐵道部舉行項目招標,因為南車、北車相互競爭,最后出價甚至比原鐵道部的底價還要低,嚴重干擾市場發展,合并之后有利于兩者避免“惡性競爭”。對于合并具體事宜,國內媒體稱,國資委正在推進,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被授權監督改組,當前最關注的問題是項目交接和人事變動。對此,國資委、中金公司均未表態。趙堅表示,合并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集團公司的人事變動,形成新的集團后,其人事直接由國務院任命,另外南車、北車還需要在上市所在地香港的資本市場上走一個合并的程序。因為兩家集團下屬的企業非常多,合并之后也不會形成壟斷。業內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關于兩家股票合并的問題并不難。中國南車、北車合并的傳聞也引發日本、德國等鐵路設備制造大國的關注。日本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8日表示,南車和北車的合并主要目的是在國際競爭中能擊敗西方供應商。對高速列車領域世界最強大的供應商——西門子來說,這是一大挑戰。此前,西門子也希望合并法國阿爾斯通。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南車、北車的合并將有利于中國制造力量的整合。中國兩家企業也不會相互之間展開價格戰,損害中國利益。對西門子等國外企業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轉折點,未來與中國的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