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以來,以碳排放權、污染物排放權為代表的排放權交易制度建設在中國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碳排放權交易7大國家級試點全部啟動;5大試點完成首次配額履約;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控制碳排放強度納入干部考核體系.
我國碳排放權與排污權不同,排污權是基于絕對總量的控制,而碳排放權是基于增量的總量控制.也就是說排污權的總指標是逐年遞減的,而碳指標總體上仍可增加,只是排放強度下降.但是,兩者的交易機制相似,原理均是通過市場手段降低整個社會的減排成本并控制排放量.研究表明,我國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總體上受到三方面限制:一是企業對排放權的資產屬性認識不深刻,參與熱情不高;二是政府GDP至上的觀念限制排放權交易;三是法律約束相對較弱導致企業超排“后果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