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
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群眾看一名干部是否稱職,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樣子”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官架子”。這話切中要害,需為官者深思。
“身架”與“身價”雖一字之差,卻有著因果關系。領導干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是作風建設的導向。如果自以為是,習慣端個官架子,不惜弄些花架子,就會在群眾心里很“掉價”。這顯然與黨的宗旨不符,與黨章要求相悖。
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時提到:“要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財。”可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個別領導干部只看重“天氣”,忽視接“地氣”,一味追求“官位”,時常標榜“官架”,官僚習氣很濃。追根溯源,關鍵是宗旨意識弱化、黨性觀念淡化,自覺不自覺地在“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問題上排錯了位,站錯了隊。
為官之要,在于親民;為官之責,在于利民;為官之德,在于愛民;為官之理,在于為民。官氣滋生驕氣傲氣,助長俗氣邪氣,延續的是“官本位”的遺風,有百害而無一益。官氣足了,民情就淡了。如果一身“官氣”,滿嘴“官腔”,勢必會造成黨群關系的隔膜與緊張,群眾更不可能付出真誠和信任。
時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向縱深推進,反對官僚主義已成共識,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應清醒地認識到當上“官”、騎上“馬”,更要明白“身架”與“身價”的本質和要義,切不可因高高在上而“落馬”。☆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