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白泥井鎮農民王五命,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鼓勵下,發展規模種植,成了全旗聞名的種糧大戶, 2012年王五命依靠承包的1600畝耕地種植玉米、葵花,在當地創下了種糧戶家庭年收入近80萬元的紀錄。
抓規模生產 提高土地利用率
隨著農村外出打工人數的劇增,一些土地無人耕種,出現荒蕪跡象,王五命很心痛。2006年,他試著租賃本村幾家耕地200余畝從事種植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由于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較低,當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王五命嘗到從未有過的甜頭。2007年,當地開始實施大型噴灌項目,使土地更加便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這更加堅定了王五命種糧的信心和決心。2011年,種植面積突破750畝,糧食產量達到65萬公斤。2012年和2013年種植面積達1500畝以上,畝產達到800公斤以上。在他的帶動下,全旗實行規模經營的農戶接近100戶。
精選優良品種 提高糧食產量
2012年,王五命向旗農牧局技術人員請教,與旗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搞國家高產創建項目,種植良種玉米1400畝,并大力推行覆膜種植玉米技術,單產較全旗平均水平高出15%。同時,玉米質量在全旗處于上乘,價格比常規玉米高出10%以上。
加大投入力度 實施農業生產機械化
王五命在租賃耕地面積逐年增多的情況下,搶抓機遇,積極聯系旗農機部門,先后投資130多萬元購進大型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播種機、聯合整地機等機具9臺套,進行田間機械化作業,提高了糧食生產效率,緩解了勞動力匱乏的矛盾。目前,王五命在自家承包土地使用大型機械進行田間耕作之余,還幫助周邊村民進行機械耕作、收獲,一年下來光農機具的收入也近10萬元。通過他的帶動,村里大部分土地實現機械化作業。
推行秸稈打捆技術 增加種糧收入
為提高經濟效益,在農機部門的技術指導下,王五命每年把收獲后留下的秸稈用牧草打捆機全部打成捆,賣給附近的肉羊、奶牛養殖場,既解決了養殖場的飼草問題,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還避免了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鄂爾多斯市農牧業局種植業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