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經婚介所介紹認識了離異女子李某,交往不久雙方領取了結婚證。之后,王某用婚前積蓄,加上李某的婚前存款4萬元購買了一處樓房。因房屋是以王某名義購買,李某為明晰財產歸屬,讓王某為其出具了一份欠條,內容為:“因買房欠女方李某4萬元整,作為李某個人財產,日后償還”。結婚一年后,倆人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缺少信任,雙方感情破裂,經法院調解解除婚姻關系。離婚后,李某向王某索要其購房時欠自己的4萬元無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官判令王某償還4萬元欠款,并提供了王某的欠條和其承認借錢事實的短信。
庭審中,王某否認欠條的真實性,辯稱夫妻之間不應存在打欠條的理由,但對其主張未提供證據證實,且認可欠條上的簽名和指紋系自己的。李某向法院提供了兩份銀行存取款憑證,證明自己將個人存款取出后存入王某的銀行卡中,此交易行為發生在購房款轉出之前,符合欠條內容中“因結婚買房欠款”這一事實。李某還提供了手機短信記錄證實王某欠款這一事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奔础罢l主張,誰舉證”。《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還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 本案中,原告提供的證據能夠相互印證,而王某無其他證據證明其沒有欠款或已還完欠款,因此法院對欠條予以認定,判決王某償還李某欠款4萬元。王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判決維持原判。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本案中,沒有證據證明原告與被告約定了婚后雙方將各自的婚前財產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得到了法院支持。
本案提醒人們,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之間如果對婚前、婚后財產作出特別約定,最好采用書面形式進行明確,這種特別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海拉爾區人民法院 田麗華)
(本欄編輯/麥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