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翠宏
河北省圍場縣職教中心
試論旅游與文化的關系
唐翠宏
河北省圍場縣職教中心
為適應旅游產業轉型和旅游產品升級的需要,深度研究文化與旅游的關系顯得日益迫切。文章認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資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體的出發點與歸宿,是旅游業興旺發達的源泉;旅游則有利于挖掘文化、豐富文化、優化文化和保護文化。旅游與文化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緣,有利于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旅游;文化關系
在當代旅游業中,任何一項旅游經濟活動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進行的,旅游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環節如生產、流通、交換以及決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蘊涵著各種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由此可見,旅游業的經濟屬性與文化屬性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旅游與文化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早在1981年,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就在《旅游與文化》一文中指出:“旅游不僅是一種經濟生活,而且也是一種文化生活,”“旅游業不僅是一種經濟事業,也是一種文化事業;從旅游資源的角度看,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具有決定作用。”到了九十年代,喻學才等旅游文化學專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旅游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和支柱,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是旅游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
(一)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魅力所在
從文化與人文旅游資源的關系來看,文化孕育著人文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包涵著文化,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與鑒賞,都需要進行文化的解讀。人文旅游資源屬于文化的范疇,許多文化產物都是人文旅游資源,不少文化資源只要略加開發就可以成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大量的人文旅游資源都具有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內涵,游人要欣賞、感悟它,規劃師、旅游商要開發利用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從文化與自然旅游資源的關系看,大好河山孕育文化,文化輝映大好河山,二者相得益彰。此外,許多自然旅游資源雖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屬性和疊加歷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無疑需要從文化層面來鑒賞,需要用科學知識來解讀,而且,要將自然山水轉化為旅游產品必須通過旅游開發這一文化手段來實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然旅游資源同樣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對文化的追尋,是旅游主體的出發點與歸宿
旅游主體出游的目的無非是出于樂生的需要、養生的需要、健身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審美的需要。這些需要按照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都屬于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人們對充滿異國他鄉情調的城市文明、田園風光、民俗風情滿懷著好奇心,滿懷著憧憬和期待,這是人類求異心理的典型反映;人們總是希望在奇險幽野的山岳景觀中獲得美的感受,在壯闊雄偉的江河中獲得美的熏陶,這是人類審美意識的喚醒與律動;人們總是期待著在大自然中獲得靈感,在人類文明的河床上獲得智慧,這是人類求知、啟智需求的體現;人們總希望通過投身自然忘卻煩惱,獲得快樂,通過參與異國他鄉的民俗活動洗去塵漬,獲得愉悅,通過旅游團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忘掉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獲得心靈的慰藉,這是人類自生的本能反映;人類通過跋山涉水可以強身健體,通過回歸自然、享受自然可以消除疲勞,緩解工作壓力,這是人類健身養生的需要。上述需求的滿足都需要文化的參與,同時也是文化的體現。
(三)文化是旅游業興旺發達的源泉
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活力的企業,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沒有文化的企業是一個必定會被市場無情淘汰的企業。旅游企業也是如此。一個文化氛圍濃郁、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企業對內可以團結員工、凝聚人心;對外可以吸引顧客、獲得效益。
(四)文化交流是旅游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就社會效益而言,文化交流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進了解、加強友誼;就經濟效益而言,文化的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有利于促進客源地和目的地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一)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挖掘文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功能已愈來愈引起學術界和實業界的重視。林洪貸(1990年)指出:“僅對旅游業作經濟上的定性和表述是遠遠不夠的,經濟分析無法衡量旅游業在社會方面、心理方面,特別是文化方面的影響,也無法闡明這些影響對于經濟的反作用,因此需要以經濟分析為基礎,逐步采用經濟分析與文化分析相聯系的多學科的研究方法。”于士英認為:“七五”以前我國旅游業發展以經濟為生長點是歷史發展的必然,20世紀90年代我國旅游業應在高起點上發展,它的生長點是文化,調整的任務就是要逐步使經濟型的旅游業轉化成文化型的經濟事業。到了21世紀,文化成了旅游業競相追逐、競相挖掘的對象。云南的麗江古城、“香格里拉”就是通過特殊文化的發掘而贏得了廣大游客的青睞。由此可見,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挖掘文化。
(二)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豐富文化
旅游業是一個富于創造性的行業。其創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斷的提升、文化內涵的不斷升華和文化底蘊的不斷豐富。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源于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電影,20世紀50年代建園之初,只有米老鼠、唐老鴨以及睡美人城堡、海盜船等少數場景,隨著時間的推移,乘坐過山車、乘坐飛碟、過時間隧道、看水幕電影、看四維立體電影等現代高科技和人類幻想成果在迪斯尼樂園的廣泛運用,極大地豐富了迪斯尼樂園的文化內涵。深圳在20世紀80代以前還是一個荒涼的小漁村,可以說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然而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和發展,通過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人文景觀的建設,深圳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主題公園潮流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