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孔平
四川瀘縣福集鎮中心小學校
提高小學品德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梁孔平
四川瀘縣福集鎮中心小學校
兒童的品德與生活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他們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教學中采用兒童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它突出的表現了其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積極的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在教學中,我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外,還根據本課程的特征,創設開放式教學環境,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實踐,在生活中學習;讓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從而切實提高小學品德課堂的實效性。
自主學習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人的發展水平。“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亦如此。小學生處于人格形成由發展到基本定型的關鍵階段,不同的環境創造不同的個體性格。因此,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千姿百態的個性在合適的環境中得以發展,激發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潛力,讓學生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
如:在《溫暖的家》“我長大了”主題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恩情。我課前讓學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證,紀念品,照片以及嬰兒時的小件物品。并在課上開展了“小小展示臺”(我來介紹我自己)的活動。學生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地拿出準備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紀念品和小時候穿過的小衣物……我以“猜猜這是誰”的方式請出猜中的同學繼續自我介紹。看到孩子們兒時一張張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讓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還真要費些周折,因為身體上的變化太大了!一臉秀氣的小娃娃竟是如今壯得像小牛犢的;而頭無毫發,小臉胖乎乎的,一幅男生像的寶寶今天竟是豎著小辮亭亭玉立的女孩。同學們在驚詫和歡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長過程,看到自己身體上的變化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在知識,能力上的提高,進而懂得了長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并表示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務勞動來分擔父母的勞動。
可見,開放式環境創設利用多邊交往方式,給學生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提供了多向選擇形式,從而提供了讓學生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促進個性充分發展,培養人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純真的。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書本上或與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便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在“和春風一起玩”的活動中,我啟發學生在自己設計并制作了一些與春風一起玩的玩具,然后一起到戶外去玩。在操場上有的學生舉起雙臂,迎著春風把小巧的飛機拋向遠方;有的學生拿著五彩的風車頂著春風跑向前方;有的學生單臂一揮將圓圓的飛碟拋向天空;有的學生蹲在地上,觀察滾龍的移動軌跡;有的學生牽動線軸,試圖讓風箏飛上空中……后來,又引導學生按玩具種類分組進行比賽,接著啟發學生還可怎樣玩?回到教室,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在與春風一起玩時有什么發現,有的學說:“我發現小飛機順著風飛時,在空中飛得時間長。”有的學生說:“我發現風車上的圖釘如果按得太緊,轉不動。”有的學生說:“我把滾龍放在地上,有風時它滾得快,沒有風時它不動。”有的學生說:“我的風箏沒有風飛不上天。”好玩,好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玩得這么忘情,感受豈能不深;玩法這么獨到,感受豈能相同。生活是色彩斑斕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和他們一起去體驗、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才能使他們愉快的、有創意的生活。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長的配合,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需要家長的合作參與,需要從課堂向課外拓展,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會及其兒童生活的許多空間,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
如:教學《尊老敬老過重陽》一課,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重陽節,我們能為老人做什么?”“平時我們要怎樣尊敬老人?”教學時,如果我們只在課堂上進行說教,活動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不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體會也不是那樣深刻。若要學生真正參與到家庭和社會中的尊老敬老活動,教師又不可能去一一落實、去指導。為此,教學時我就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成為我們的合作者,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延伸活動中。
面對孩子們一張張歡愉的笑臉,我不由得想到贊可夫說的那句話:“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重復,不如說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情緒狀態而達到的。”是啊,講了又講,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不如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富有啟發性,具有開放性的環境,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盡管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曾經歷失敗,但學生們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主動學習、探究的寶貴經驗,創造潛能也得到了開發。